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福建厦门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 、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

    A.展现 同仇敌忾 彪炳千古 B.展现 同舟共济 名垂青史

    C.呈现 同舟共济 彪炳千古 D.呈现 同仇敌忾 名垂青史

  • 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孤独贫困的老渔夫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从狮子身上获得力量,与命运作不懈的抗争。贯穿《老人与海》始终的“狮子”这一意象,对塑造形象、深化主题起了很大的作用。

    B. 老船夫对翠翠的爱寄托着对不幸女儿的哀思,他一心希望翠翠能得到幸福,但事与愿违,老船夫至死也没能看到翠翠与二佬傩送的结合。

    C. 鲁迅先生在小说《端午节》中,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讽刺了一个表面进步、骨子里浅薄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的形象。

    D. 《茶馆》中的庞太监迂腐保守,又盛气凌人,对实业救国的秦二爷不屑一顾,他认为“咱们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

    E. 魏主临终托孤,司马懿、曹真共辅少帝,曹真独揽大权。司马懿装病,伺机发动兵变,最终铲除了曹真全家及其亲信,把持了政权。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要是有一台哪怕是极轻便的装卸起重机,装这么点货,也就有如探骊得珠,不费吹灰之力。

    ②这部作品在内容和观点上都有错误,只是改头换面,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③王教授年届九十,还在孜孜不倦地整理《古文尚书》,皓首穷经,为青年学者之楷模。

    ④虽然当年我们是同窗,可现在他的学问已深不可测,我只能望其项背了。

    ⑤春天的玉渊潭公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柳枝在河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

    A. ①⑤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师,本指周 天子直辖的六军,后指天子直接统领的军队。

    B. 中朝,天子在宫廷内处理政事之处,与之相对的是“东朝”。

    C. 工部,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水利、土木、工程等。

    D. 都堂,尚书省长官处理政务的厅堂。“都”意思是“总揽”。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①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好为人师,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

    ③家具市场产品鱼目混珠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④在《虞美人》这首词中,南唐后主李煜的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

    ⑤经过衡中三年的努力学习,理科成绩优秀喜欢航天专业的李楠考上了北航,文科成绩过人的孙博到人大读了新闻系,这也算各得其所了。

    ⑥搞学术研究若方向不明确,时而东时而西,就会歧路亡羊,很难取得成果。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季羡林先生二两三事

    季羡林当年在清华时他旁听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渐渐地萌发了对佛学的兴趣。他在《回忆陈寅恪先生》一文中深情地写道:“如果没有他的影响的,我不会走上现在的这一条治学道路,也同样来不了北大。”

    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10年,准备回国。得知陈寅恪其时正在英国治疗目疾,他马上给陈先生写信汇报自己10年来的学习研究情况。陈寅恪一听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即复长函致季羡林,奖掖、鼓励了他一番,并云拟将来推荐他去北大任教。是年秋,季羡林带上用德文写就的论文,遵陈寅恪之嘱,先到南京中央研究院拜见北大代校长傅斯年,旋赴北平叩见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先生……

      季羡林到北大后,受到优厚的礼遇。陈寅恪不久也由英国回到清华。这期间,季羡林写了一篇《浮屠与佛》,读给陈寅恪听,陈大力赞赏,立即将文章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文章一发表季羡林就声名鹊起,晚年的季羡林,仍不时拜读陈寅恪的诗文,他总觉得自己“还未能登他的堂奥”。1995年,陈寅恪在“文革”中被折磨至死的25年后,中山大学举办“陈寅恪学术研讨会”,季羡林做了长篇发言,阐述陈先生的思想与学术成就,给予其极高的评价。

      如果说陈寅恪是伯乐的话,那么胡适便是拍板接纳千里马的老板。季羡林到北大后,瞬间(10天)由副教授擢升为正教授,兼东语系系主任。尽管与胡适的学术辈分不同,社会地位悬殊,但仍有较为密切的接触。作为系主任,他要经常向校长请示工作,胡适那时在编一份学术副刊,季羡林又是撰稿人,因此,季是校长办公室的常客。他们共事3年,令季羡林印象最深的是胡适的为人特别亲切和蔼。

    在学术上,胡适与季羡林亦有交往,甚而是切磋。季羡林说,解放前3年,他只写过两篇比较像样的学术论文,其一是读《胡适论学近著》受启发而写的《浮屠与佛》。另一篇《列子与佛典》定稿后,季羡林即呈胡适审正。胡适挑灯夜读,立即复信,予以肯定。胡适离开大陆后,对季的学术研究一直是关注的。1999年季羡林赴台访问,友人告诉他,胡适曾对台湾“研究院”李亦园先生说过:“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

    1985年左右,季羡林偶见一报纸发文章批判胡适“一生追随国民党和蒋介石”,觉得有失公允,毅然写了篇《为胡适说几句话》,当时有人劝止他发表,季羡林仍坚持发了。1999年季羡林访问台湾,拜谒胡适的墓陵,献了鲜花,行三叩大礼。回来后他写了一篇长文《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文中特别愧疚地写到10多年前写的短文《为胡适说几句话》,连“先生”两个字都没有勇气加上。

      张中行先生认为,季羡林先生一生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三种难能之中,最难能的是朴厚。他的家虽然房间还算多,但大都居了书库,剩下的几间生活用房,也是陈旧简单,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外,都是最简单不过的陈设。而季羡林的布衣粗食,更是让接触过季羡林先生的人印象深刻,他永远是穿布衣制服,是那种很耐穿的咔叽布料做的,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学校工友。绝不会让人联想到他是那样大学问和社会地位的著名学者。

    (选自《故人风清:文化名人的背影》,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百度百科)

    ②即使“文革”期间当门房时,他仍然暗自怀揣小纸片,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为了写《蔗糖史》,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八十几岁的季老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令人感动的英雄人物传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季羡林因为听了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没有“佛经翻译文学”的影响,季羡林不会走上后来的治学道路。

    B. 留德回国,季羡林写信给正在英国治病的陈寅恪先生,汇报他十年的学习研究情况。得到陈寅恪的鼓励和提携,旋即推荐季羡林到北大任教。

    C. 因为陈寅恪举荐,季羡林的《浮屠与佛》得以在权威的学术刊物《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上发表,所以,季羡林在北大声名鹊起,并受到优厚礼遇。

    D. 季羡林觉得有人批判胡适有失公允,于是撰文替他说话,但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未称呼胡适为“先生”,十余年后拜谒胡适墓时感到深深自责。

    2张中忠行认为,季羡林一生“最难能的是朴厚”。其朴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季羡林先生称为公认的一代大师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各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3)   ,用之如泥沙   ,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4)酌贪泉而觉爽,     ,扶摇可接。 (王勃《滕王阁序》)

    (5)   ,危樯独夜舟。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5)塞下秋来风景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6)___________________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7)兴于《诗》,立于礼, 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泰伯》)

    (8)_______________,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 9、默写。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句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李煜在《虞美人》中感叹物是人非,故国不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3)杜牧《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赤壁赋》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箫声乐音悲凉的效果的诗句是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运用白描手法,写了远处村落炊烟缭绕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赤壁赋》中“ 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把凄凉婉转、悲凉幽怨的箫声表现得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凄然下泪。

    (2) 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   ”。

    (3)《离骚》中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________   ,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芙蓉”这种富有美感的意象,表达自己对美好品格的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英雄钦佩的登临之情。

    (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说明自己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华服美饰的学子中毫无艳羡之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出师前主动请缨并发出铮铮誓言“________________”,以告慰先帝之灵,表达对陛下忠贞不贰的情感。

    (2)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一句,既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了铺垫,又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在演奏时,琵琶女用“___________”的变换指法弹奏出美妙的乐音。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与孙权有关的风流遗迹“___________”,表达江山寂寞、不胜今昔之感;又借百姓在“___________”祭祀的场景,体现词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正告。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画堂春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注】①霁山:雨后山色。②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③翠阴:指绿荷的阴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作上阕写湖山之美。一、二句的描写既有动静结合,也有远近结合,描述了莲蓬参差错落,青山雨后鸥飞的湖光山色。

    B.“人影鉴中移”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描摹了一幅光明澄澈的画面。一个“移”字呈现出人随船动,悠然自得的情态。

    C.下阕转景入人,描写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

    D.“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形象生动地写出荷花高举,为词人遮挡夏日斜晖余热,带来清凉的情形,流露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后人评价该词是“一首纯美的词作”,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作的“纯美”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蔡子英,永宁人,元至正中进士。察罕开府河南,辟参军事,累荐至行省参政。元亡,从扩廓走定西。明兵克定西,扩廓军败,子英单骑走关中,亡入南山。太祖闻其名,使人绘形求得之,传诣京师。至江滨,亡去,变姓名,赁舂。久之,复被获。械过洛阳,见汤和,长揖不拜。抑之跪,不肯。和怒,爇火焚其,不动。其妻适在洛,请与相见,子英避不肯见。至京,太祖命脱械以礼遇之,授以官,不受。

    退而上书曰:“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臣鼎鱼漏网,假息南山。曩者见获,复得脱亡。七年之久,重烦有司追迹。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臣感恩无极,非不欲自竭犬马,但名义所存,不敢辄渝初志。自惟身本韦布,智识浅陋,过蒙主将知荐,仕至七命,跃马食肉十有五年,愧无尺寸以报国士之遇。及国家破亡,又复失节,何面目见天下士。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今陛下创业垂统,正当挈持大经大法,垂示子孙臣民。奈何欲以无礼义、寡廉耻之俘囚,厕诸维新之朝、贤士大夫之列哉!臣日夜思维,咎往昔之不死,至于今日,分宜自裁。陛下待臣以恩礼,臣固不敢卖死立名,亦不敢偷生苟禄。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或王蠋闭户以自缢,李芾阖门以自屠,彼非恶荣利而乐死亡,顾义之所在,虽汤镬有不得避也。渺焉之躯,上愧古人,死有余恨,惟陛下裁察。”

    帝览其书,益重之,馆之仪曹。忽一夜大哭不止。人问其故,曰:“无他,思旧君耳。”帝知不可夺,洪武九年十二月命有司送出塞,令从故主于和林。

    (选自《明史》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二)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B. 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C. 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D. 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B. 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

    C. 古代中原人通常称胡须为“须”,“胡”是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后天下一统,汉胡一家,遂称“胡须”。

    D. 士大夫是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士人”,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蔡子英仕途多舛。在元朝时,曾担任过各种职务,终官至行省参政,后跟从扩廓到定西,明军攻克定西,蔡子英只好独自逃入南山。

    B. 蔡子英机智灵敏。明太祖派人找到了他,传令用驿车将他送到京师,但到长江边时,他逃走了,后变换姓名,受雇替人舂米。很久以后,又被抓获。

    C. 蔡子英知晓廉耻。经押解路过洛阳时,他的妻子恰巧在洛阳,请求和他相见,蔡子英因为被俘而失去了气节害怕妻子骂他只好躲避不肯相见。

    D. 蔡子英不卑不亢。到京师后,皇上授予他官职,他誓不相从,还上书给皇上,太祖看了他的信后更加看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

    (2)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不要再宣传弱势群体捐款了”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灾难发生以来,网络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报道:“拾荒老人捐款”、孤寡老人平时省吃俭用,为了支持抗击疫情捐出了所有积蓄,他的家却让人泪……部分网友认为,这样大肆地宣传反而会引起其他弱势群体的效仿,而对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收受贫苦老人甚至弱势群体的捐款实属不该。也有网友认为,这些行为是自发形成,代表了文化中的人情传统,显得温情厚道。

    请你代捐款弱势群体发声,写一篇文章, 回应网友们的说法。要求: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