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国共产党第95个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各位选手激情四射,感情饱满,巧舌如簧,给师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B.近日,调查机构发布了针对家庭用户的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用户对于WiFi的需求与日俱增,已经高居第二位,甚至超过了对电视等的需求。
C.在公共场合,如果你遇到有人需要帮助,你是无动于衷,还是伸出援手?对于有良知的人来说,应该是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D.对于困扰我多年的一个问题,一位老农看似无心地回答却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来我对生活理解还是肤浅的。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① 离不开酒。 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 唐代文人之醉酒, ④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⑤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总是 | 既然 | 而 | / | 但是 | 从而 |
B | 都 | 如果 | / | 固然 | 而且 | 因此 |
C | 可是 | 倘若 | 那么 | 既 | / | 所以 |
D | 却 | 与其 | 所以 | 虽然 | 反而 | /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田地、学校、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B. 召对,意思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C. 金,即大金,国号,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的王朝。
D. 检校,加官标识,“检校”官职没有事职权,只表示皇帝对其恩宠。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专家表示,汞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对含汞产品使用或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汞污染。________,达到一定量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汞中毒。因此,建议定期进行汞含量检测,并掌握与汞相关的科学知识,做好汞污染的预防工作。
A. 人体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吸收汞及其化合物
B. 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可以成为汞及其化合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C. 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
D. 汞及其化合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地跟她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夜班车。
B. 深处春秋鼎盛的伟大时代,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发愤图强,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 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 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E. 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6、材料一
2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 近平主持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从八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各地按照这个规划,攻城拔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 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摘自新华社2017年2月22日,有删改)
材料二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根本。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张家大院安置点引进科技公司成立农民专合社,建立产业示范园3000亩,年人均可增收1600元。湖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引导各地走特色脱贫道路,如黄冈市形成了“罗田一只羊”“麻城一朵花”“英山一片荼”等一批特色产业。另外,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动技能,也是鼓起“钱袋子”的重要手段。
(摘自2017年9月18日《四川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曲靖会泽易地扶贫搬迁起成效贫困户建房无负担
走进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观音岩村易地扶贫安置点,60户安居房分成六七排,错落有致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旁边小山上的野菊花迎风盛开。这里安置了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户随迁户。村民董兴淮高兴地说:“我用政府补助的5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40多平方米的安居房,没有增加建房负担,很是满意!”
董兴淮介绍:“原来我们住的是土墙石板顶,一下大雨就不敢睡,怕水冲进房子来,害怕房后的山垮塌,现在不出钱就住上了新房,孩子在外打工也不担心在家的老人和孩子的安全,他们回来交通也方便。”
据村支书介绍:该村269户689人中,外出务工者达186户546人,占总人口的79. 2%,大部分均在东川区务工,务工成为了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之一。在安置点一侧的公路边,有致富头脑的人,已带领群众进行白芨等中药材种植,当地传统产业“老家洋芋”也越来越受外地消费者欢迎。
(摘自2017年4月27日《曲靖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 快,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面貌明显改善。
B. 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0多万人,共脱贫5564万 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5. 7%。
C. 材料三用村民董兴淮的例子,生动直观地展现了扶贫前后村民居住环境、生活条件 的巨大变化,可见云南曲靖易地扶贫工作取得了成效。
D. 从材料四图表中可以看出,2013年到2016年4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呈 逐步减少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扶贫工作的讲话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 突出中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
B. 各地的扶贫经验证明,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扶贫工作中,广大干部和群众 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对象和致富的主体。
C. 曲靖会泽县已有村民在安置点附近种植中药材,发展“洋芋”产业,这与巴中市张家 大院、湖北黄冈市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D. 前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但都体现了新闻媒体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计民生的责 任感,都探索出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
E. 在大数据时代,以上材料都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表明我国的扶贫 工作正在积极地推进。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有效展开。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互文修辞手法,侧面描写边地苦寒天气。
(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一句,作者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结尾处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叹,让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叹息。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名句描写了“沙场秋点兵”的豪壮气势。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李商隐的《锦瑟》中,“ , ”两句以锦瑟起兴,引出对华年往事的追忆。
(2)韩愈《师说》中的“ , ”,点明了士大夫之族拒绝从师学习的借口。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表达了作者把天下人的忧乐摆在首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的远大政治抱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赤壁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提到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地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兵败。
⑶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阐明“不积跬步”结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李煜在《虞美人》中表现江山易主、物是人非感慨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紧承“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乙卯重五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鬓,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乙卯:指1195年,这年陆游71岁,隐居在家乡越州(今浙江绍兴)。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语言平易晓畅,色彩明丽,表现出清旷淡远的风格
B.颔联、颈联描写了山村端午节俗,吃粽子、插艾束、佩香囊、点朱砂,满溢生活乐趣。
C.“日斜吾事毕”一句中,“日斜”暗指南宋王朝国势之危殆, “吾事毕”三字正写出诗人无路请缨、功业成空的无奈。
D.尾句 “一笑”二字,透露出诗人旷达之气,颇有“慷慨心犹壮”之意。
(2)简析“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两句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3)简要分析 “榴花忽已繁”一句中“忽”“繁”二字的妙处。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尚希,弘农人也。父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卒官,谥曰平。
(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辈皆共推伏 推:推崇
B. 迟明,迥方觉 迟明:黎明
C. 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 望:希望
D. 上欢然曰:“公爱我者。” 爱:关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龆龀”,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总角、豆蔻等。
B. “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 “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为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国子博士就是在国子监里工作的高级教员。六国时就有博士,后世多因之。
D. 受禅又称“禅让制”,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尚希精通学业。就读太学时专心精研,获同学佩服;讲论《孝经》,词旨可观,得太祖赏识。
B. 杨尚希对政治敏感,行事果断。为宣帝发丧期间,发现尉迥异常,断定他会谋反,于是连夜逃离相州。
C. 杨尚希能洞察时弊,积极进言。他认为当时天下州郡过多,有冗费冗员现象,应当仿效秦朝,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
D. 杨尚希有足疾,蒲州美酒利于养病,皇帝将他调出京城担任蒲州刺史。可见皇帝对他关爱有加。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
(2)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0年2月,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吃紧,学校延期开学,企业延期复工;4月开始,各省疫情得以缓解,纷纷降低疫情风险等级标准,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材料二:2020年6月16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发射因为发现技术问题,发射任务推迟;6月23日上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
材料三: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
——巴尔扎克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触与思考?华夏学校高二年级正在举行以“延迟与等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假如你是一位叫赵立的高二学生,想要参加本次比赛,请联系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