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福建漳州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网络直播一方面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界线,而即时通讯的功能,以弹幕相互吐槽的方式,弥补了不少人在现实社交网络的缺憾。另一方面,它也给了普通人一个展现才华、打动人心 的机会。  ②,网络直播是移动互联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  ③,对网络直播而言, 最大的挑战,  ④如何寻找到新的“爆点”,  ⑤告别无序和野蛮生长,人们都将深受其害。

     

    A

    可以说

    然而

    并非

    而是

    否则

    B

    同时

    因此

    当然

    不仅要

    而且要

    甚至

    C

    并能

    总之

    同时

    不是

    更是

    不然

    D

    当然

    相应的

    既要

    也要

    导致

     

     

    A. A   B. B   C. C   D. D

     

  •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 ①④③⑥②⑤   B. ⑤①③④⑥②   C. ①③④⑤⑥②   D. ⑤③①④②⑥

     

  •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时下,以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介”的风行,让“微审美”引起热议。交流渠道、生活习惯、娱乐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社交媒体的崛起,________。有人认为“微审美”带来了方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有人认为“微审美”这种网络碎片化浅阅读取代了深阅读、慢阅读,摧毁了传统的交往方式。

    A.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让我们的审美方式因此大为改变

    C.悄然改变了我们的审美方式 D.让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完全改变

  • 4、下列各句中,所引用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力争一流。

    B.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

    C. “风物长宜放眼量”,祖国山水秀美壮丽,可以陶治性情,愉悦身心,我们在闲暇之余可以多去各地走一走,亲近当地的自然风光,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D.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感动着无数人,也因此获得了无数赞誉。

  • 5、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国志》《柳河东集》《边城》的作者分别是陈寿、柳宗元、沈从文。

    B. “庠序”“太学”“国子监”分别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古代的国立大学、古代的中央官学。

    C. 《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史书、纪传体史书、国别体史书。

    D. 《唐吉诃德》《双城记》《巴黎圣母院》三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分别是桑丘·潘沙、马内特、卡西莫多。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健全地方税体系,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委员会和财政部及有关方面,正抓紧组织起草和完善房地产税法律草案。作为一个世界通行的税种,几乎每个国家的房地产税都有以下四个制度安排方面的共性:一是所有的工商业住房和个人住房,都会按照它的评估值来征税;二是都有一些税收优惠,比如规定一定的扣除标准,或者对一些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群体给予一定的减免;三是房地产税属于地方税,其收入归属于地方政府,用于支付教育、治安和其他一些公共基础设施提供等的支出;四是税基确定非常复杂,需要建立完备的税收征管模式,才能使房地产税征得到、征得公平。我们将参考国际上房地产税制度性安排方面的一些共性特点,结合中国的国情,最终确立最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房地产税征收方案,使我们设计的房地产税制度能够更加合理、更加公平,既能够起到筹集财政收入、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需求的作用,又能够发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积极效应。

    (依据中国经济所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对房地产税问题答记者问整合)

    材料二:

    2011年1月27日,上海和重庆两地发布了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的试点方案并开始施行。《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规定,从1月28日起对上海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购住房征收房产税,税率视房价高低分别暂定为0.6%和0.4%。重庆市首批纳入征收对象的住房包括个人拥有的独栋商品住宅,个人新购的高档住房,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含第二套)以上的普通住房。独栋商品住宅和高档住房建筑面积交易单价在上两年主城九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建筑面积均价3倍以下的住房,税率为0.5%;3倍(含3倍)至4倍的,税率为1%;4倍(含4倍)以上的税率为1.2%;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第二套(含第二套)以上的普通住房,税率为0.5%。

    (依据2011年新京报文章《上海重庆开征房产税》整合)

    材料三:

    上海市房产税减免条件

    免征条件

    1、本市居民家庭购买的首套房,免征。

    2、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后,合并计算的家庭全部住房面积人均不超过60平方米的,免征。

    3、本市居民家庭中的子女成年后,因婚姻等需要而首次新购住房,且该住房属于成年子女家庭唯一住房的,免征。

    4、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持有本市居住证并在本市工作生活的,其在本市新购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免征。

    5、持有本市居住证满3年并在本市工作生活的购房人,其在本市新购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免征。

    退税条件

    1、本市居民家庭在新购一套住房后的一年内出售该居民家庭原有唯一住房的,已征收的房产税,可退还。

    2、持有本市居住证满3年并在本市工作生活的,已征收的房产税,可退还。

     

    (依据华律相关文章整合)

    材料四:

    征收房地产税对楼市的影响,一直都存在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征收房地产税,会使同时具有多套房的人群,提高房租弥补缴纳的房产税,从而推动房价上升。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征收房地产税,会增加房子的持有成本,减少炒房人群并促使投资者抛售房产,从而导致房价下降。不可否认,未来房地产税出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房价。但是影响房价的因素是复杂的,房价是升是降还要综合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投融资制度等进行多方面考量。

    (依据搜狐相关文章整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房地产税是世界通行的税种,属于地方税。我国征收房地产税的主要目的是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B. 按照房地产评估值征税、有税收优惠政策、收入归属地方政府、税收征管模式完备是国际上房地产税制度安排方面的共性。

    C. 房产税试点方案施行以后,上海户籍家庭在本市购买首套房免征房产税,非上海户籍家庭在上海购房则不能享受这种优惠。

    D. 征收房地产税对我国楼市的影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会增加房子的持有成本,导致房价下降;也有人认为会推动房价上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在房产税试点工作初期,上海房产税征收对象仅限于新购房,而在重庆,个人拥有的独栋商品住宅,不管是否新购,均需交纳房产税。

    B. 在保证本市居民基本居住需求方面,上海房产税试点方案有诸多考虑,如首套房免征、设置较高的免税面积等,可见上海有排外倾向。

    C. 国外相对成熟的征税模式和2011年以来上海、重庆两地房产税试点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将给我国房地产税制度的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D. 我国房地产税法目前还处在起草和完善法律草案阶段,正式落地还有一定时日,一旦落地,交纳房地产税将成为每个家庭的支出项目。

    E. 房地产税法的出台,有利于民众接受“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因为房屋持有成本的提高,一定会使炒房人无利可图。

    3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上海和重庆两地房产税试点工作中税率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了人生应达到的三种境界,其中一种是“至人”的境界,表现另两种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潮涨江阔,诗人扬帆东下的情景。

    (3)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之雄心,也怕会是“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处世态度。

    (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一句,作者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3)《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光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齐人未尝赂秦,________________,何哉?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3)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自我徂尔,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4)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高》中,杜甫借眼前之景与自身之况,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两句述说了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处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水击三千里,____。(庄子《逍遥游》)

    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李白《蜀道难》)

    ⑤商旅不行,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____,琅琊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后生可畏,____?(《论语·子罕》)

    ⑧桐花万里丹山路,____。(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因成二首》)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古代圣贤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保持清白节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望岳》中以“_______”写出了傍晚时分翩翩飞鸟映入眼帘的美景。

    (3)《阿房宫赋》以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兔丝

    元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子瞻酷嗜陶令诗,其淡而适也。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浓者不复薄,甘者不复辛,唯淡也无不可造;无不可造,是文之真变态也。风值水漪生,日山而岚出,虽有顾吴,不能设色也,淡之至也,元亮之。欲以人力取淡,刻露之极,遂成寒瘦。故望岫焉而却,其才非不至也,非淡本色也。

    里呙氏,世有文誉,而遂溪公尤多著述。前后为令,不及数十日,辄自罢去。家甚贫,出处志节,大约似陶令,而诗文之淡亦似之。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公之出处,超然甘味,似公之性;公之性,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似公文。故曰公自似者也。今之学陶者,率如响拓,其勾画是也,韵致非,故不类。公以身陶,故心而言,皆东篱也。余非谓公之才遂超人,而公实淡之本色,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余束发已知向慕公,近者吴川公其家集,始获尽三世之藏。吴川者,公仲子,高才邃学,为令伉直著声,阅数月亦去,遵先辙也。怀公集三十年,出入必俱,今春始成帙。吴川自出机轴,气隽语快,博于取材而藻于属辞。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所谓秋水芙蓉也。昔陶氏五男,不好纸笔,而遂溪之后,云蔚霞起。余邑不能文而耻言文,最为恶习。独呙氏能世擅其业。噫!彼安知乌衣诸郎史所艳称若此也!

    (取材于《袁宏道文集》卷三十五)

    【注】①陶令: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县令。②顾吴:顾恺之和吴道子,历史上擅长着色的画家。③遂溪公:即后文中“家集”作者之一,曾任遂溪县令。④响拓,指像得到回声和拓片一样去复制。⑤向慕:向往思慕。⑥乌衣诸郎: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于乌衣巷,他们的子弟被称为“乌衣郎”。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淡而适也                                贵:看重。

    B.日山而岚出                                薄:靠近。

    C.故心而言                                   信:相信。

    D.近者吴川公其家集                      梓:刻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风值水漪生                  其勾画是也,韵致非

    B.元亮                         为令伉直著声

    C.非淡本色也                  似公

    D.公以身                      史所艳称若此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那无法刻意去制造的,它们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灵所在

    B.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不是说他写的文章像陶渊明,而是说他写的文章像他自己

    C.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因此他一往直前到达的高度,古代有人到过也有人未到过

    D.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与遂溪先生比,大概平淡而外的颜色样貌修饰是不足之处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淡而适”,有自然界中“漪生”“岚出”一般的美妙。

    B.那些像陶渊明一样追求“淡”的人,是想借其掩盖自己才气不足。

    C.遂溪先生的文章“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与陶渊明的作品神似。

    D.作者期待呙氏家族的“文誉”及创作,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5】本文中作者关于写作的主张是什么?以文章第一段文字为例,简要解说作者是如何来阐释自己的主张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题目:渐渐地,我理解了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