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福建南平高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马福来说,国家冲浪队在成立后,他曾带队到法国参加世界冲浪锦标赛,目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

    B. 林芝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其海拔相对较低、生态佳、含氧量相对高等优势可以让旅游者逐步适应高原气候、渐进式地游览西藏,因此素有“进藏第一站”之称。

    C. 近日,格力电器与阿里巴巴签署百亿级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零售、大数据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推进产业方面的颠覆式变革。

    D. 北大教授饶毅认为中国古代科学先进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情的,相比科学,中国古代的技术稍好些,但总体也是落后于西方的。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②一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领导地位都被苹果、三星等洋品牌占据,但随着国企在这几年的迅速发展,国产手机大有赶超之势,以高性价比赢得国人认可,华为、小米等企业如日中天

    ③倪瓒画风如此,下笔处总有水泽之感,竟令人无从辨别这到底是画家亲历过的山水或是这山水源自那魂牵梦萦的神游之境。

    ④对于刘庆邦、苏童、迟子建的短篇小说,王安忆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辞:“那是什么样的神来之笔啊!”

    ⑤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保有强大的内心,坚持个性化的写作,作品能经得起时间检验就好了,而不必顾忌文学上的清规戒律

    ⑥国安队本场比赛并不缺少进攻机会,上半场也创造出了多次有威胁的机会,但临门一脚总是失去准星,更有几次差强人意地放了高射炮。这也显示出国安队在面对压力时的心态并不稳定。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⑥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其实父亲的口味重,和他半口假牙有关。             ,即便是身边最亲的人。

    ①且不时有杂物卡进假牙里,便会异常难受,但也少听他抱怨。

    ②不仅牺牲了原本无事的健康齿,还大片遮盖了上颌

    ③以前牙医技术真有些暴横,常为了安装几颗假牙

    ④这和他晚年喜吃咸辣及糜烂的食物有关

    ⑤他很少为自己的不舒服扰人,不到严重地步是不会让人知道的

    ⑥这让味觉迟钝许多,不是弄到胃口大坏,就是口味愈来愈重

    A.①②④③⑥⑤ B.①⑤④②⑥③

    C.③②⑥④①⑤ D.③⑥⑤④①②

  • 4、使用“题辞”,必须考量相应的社交场合。如,适用于新婚,以表达道贺之意;,适用于长辈寿庆,以表达庆贺之意;适用于教育机构开办,以表达祝贺之意。

    上文①、②、③中,依序填入最为得体的选项是(  

    A. 五世其昌   齿德俱尊   启迪有方

    B. 宜尔室家   椿萱并茂   杏林春暖

    C. 珠联璧合   福寿全归   英才渊薮

    D. 琴瑟重调   松鹤延龄   时雨春风

  •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大多A级景区都是地质地貌唯一性景观,或是重要的人文历史古迹, ①   设立国家级别。黄山泰山等景区 ②   成为了城市名片而闻名中外。 ③   “树大招风”,著名景区必然吸引大量客流, 衍生 ④   一系列管理问题:这些游客如何安排?游客需求与景区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妥善处理?消防等安全保障有没有跟上去?这些由于“树大”招来的“风”拷问着景区经营水平。 ⑤   是很多地方引进了企业动作后, ⑥   收门票坐吃山空的经营模式真的就被问住了。

     

    A

    因而

    甚至

    从而

    尤其

    B

    因为

    /

    从而

    尤其

    C

    甚至

    /

    进而

    但是

    D

    因而

    因为

    进而

    但是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

    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

    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以前屋顶上经常会看到“锅盖天线”,口径越大,电视画面越清晰。射电望远镜的“锅盖”,也是如此。所以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当年伯雷制造的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直径是9.45米。美国上世纪60年代在波多黎各建造了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在老大位置上坐了数十年。口径100米的射电望远镜,有德国波恩附近的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以及美国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而“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抢到了老大之位。还能不能制造更大的锅盖呢?单个望远镜,要做得更大是很难了。不过办法是有的,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分布在辽阔的地理空间,收到信号综合分析,就相当于一个超大望远镜了。比如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它的观测能力将是神级的。中国是SKA的首创国之一。

    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分布在从非洲到大洋洲的辽阔空间,而美国的阿雷西沃望远镜,和中国的“天眼”,都造在偏远的山窝里——喀斯特地形的洼坑中。这有什么讲究?据专家说,好处不止一个。位置偏远,意味着受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最小;洼坑地形,是建造大锅盖的理想之地;喀斯特地形,即熔岩地形,排水畅通。建造“中国天眼”之前搜寻选址,找了300多个洼坑,南仁东拄着拐杖,亲自考察了平塘县的几十个候选台址。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地形最理想,获得最高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望远镜反射面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尽管反射面板才1毫米厚,也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他说,中国“天眼”有很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由国内顶级企业建造完成”。组成射电望远镜“镜面”的4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有两部分,铝合金背架、反射面面板。这个铝合金背架,是萧山企业东南网架制造拼装的。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用掉的钢材有1万多吨。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的馈源平台,1000多吨重,几乎固定在半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馈源的定位,却缩小了观测角度。王启明说:“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至少会达到几千吨。这样重的大家伙挂在空中,成本相当大了。”他说,中国“天眼”用了轻型索支撑馈源平台方案,馈源舱只有30吨重。

    (《都市快报》2017年9月23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天眼”是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该工程团队的核心成员大部分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学生。

    B. 随着卡尔·央斯基和格罗特·伯雷这两个天才小伙子的发现和发明,由光学望远镜进阶到射电望远镜,世界天文学向前迈进一大步,由此步入现代天文学。

    C. 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这种追求使得抛物线天线直径从最初的9.45米到后来的305米口径再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望远镜的灵敏度也由此实现了大幅提升。

    D. “中国天眼”FAST口径500米,已经到了单口径的极限,如果还想增加望远镜的探测力,就需要使用大量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阵列,国际天文学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就是运用了这个构思。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早年的电视,屏幕上有时会出现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因为电视机没有收到外界信号。

    B. 无论是射电望远镜还是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选址尤为重要,当初南仁东为了给“中国天眼”寻找理想地,亲自考察了多个候选台址才得以最终确定。

    C. 美国阿雷西沃望远镜1000多吨重的馈源平台几乎固定在半空,如果我们按照阿雷西沃的方案,我们500米望远镜,馈源平台重量会是阿雷西沃的好几倍。

    D. FAST “镜面”有4450块反射面单元,每一块标准单元由铝合金背架和反射面面板这两个部分组成。

    3根据文章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为“中国天眼”拟一条百科词条。字数不超过8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宋荣子已经达到了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写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意,却“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讽劝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对此评曰:“非此荑之为美,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2)在《游褒禅山记》中,“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3)《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说,“吾欲汝曹闻人过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告诫自己的侄子马严、马敦不要妄议别人的长短。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阐说“学”和“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

    (2)《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江月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申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中,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荀子指出君子资质与常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客观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以夸张手法描写人行蜀道,手可触摸星辰的情景,表现了蜀道高入云天的特点。

  • 11、按要求填空。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落花水香茅舍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寿阳曲·远浦帆归》)

    (3)同样是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与《登楼》“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所用手法相似。

     

  • 12、按要求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王昌龄《_______》)

    (2)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3)孔子在《卫灵公》中认为“志士仁人”面对 “仁”时,要有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歌元丰五首(其五)①

    王安石

    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神宗元丰初,神宗没有因王安石辞去相位而废止新法,王安石退居江宁多时,却仍关注着朝廷对施行新法的态度,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②埘: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南山:钟山南面。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歌首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是说农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

    B. 诗歌前两句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诗人跟随农人从田里归家时所见之景。

    C. “丰年处处人家好”表达了诗人对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D. “往还”二字结束全诗,“往”指前面所见,“还”指此时的心境,委婉地表达出其对官场束缚人身自由的厌倦。

    E. 全诗格调明快,虽然不在官,但自己的新政依然在造福于民,诗人带着欢快的心情结束行程,余味悠扬,兴致不尽。

    2“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上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水木清华亭记

    [元]宋本

    至治三年,予过期,周君景春语予:“吾白马湖园田,予尝觞其会心亭者,吾岁再三至,至辄留数十日。虽颇野逸。吾犹以近城郭。过客夥。往往闻官府里巷事为可厌。别买小山敖山驿旁。筑亭其上。距城六十里而远,非亲戚故人来候。终岁无通刺者,其奇胜岑蔚,视白马湖不啻什百。”因共往临观,徘徊忘归,暮就宿亭中。既别君以北,怀其境,必形思梦,数数念君,为能自适。

    盖亲大林丘山者,莫樵牧农夫若。然其目不知书诗。昧道理。劳斧斤耜耒。指趼,以登陟作业,虽日涉,只见其苦。常试问之,将悼其生之在野,又乌知惬心目髙深耶?知者独士大夫,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适者,讵止君,然不得如君者恒多。茍名士大夫,率不甘沉浮稠人中,必振拔自豪,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西东驰骛无已时,其乡有十年、廿年不至者,况良田美池?否则暂至,集农夫耕获校,斗斛合龠诈欺不得自休息而睡,旦复乘车骑马还市中,自适之乐夺矣。君爵禄不入心,又不肯自婴世故,闻人争竞是非,远避如不及。至山中,纳履策杖,翛然往来林下。遇田父道人,坐谈或略具酒茗资笑乐。于是山林可爱而玩者,若皆効竒以出,不为外夺故也。它士大夫能效君,则其园田讵皆无奇?是非君擅有斯乐不让,人不即之耳。

    予虽知,亦无田不能自还。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惽然就枕。当是时,思自适周氏亭中,邈不可得。既以贤君,又恨樵牧农夫之悼在野也,初君求名亭以记,诺之,三食新矣,弗果。其子鼎亨游京师,复以君意趣,亨归,乃追思所履以睹者,名亭曰“水木清华”而记之。所买山在郡北,未至里许,即行田间,踸踔塍畛上。若缘山,实小阜,堕而上平。稚杉数十章,秀竦可爱。前临溪,阔四五尺,夹溪苖松无数若发。水泚然历沙石湾磴,浏浏有声。又前,则田畴迤逦。亭半出溪上,三楹,颇加黝垩,敞洁以雅。亭右山麓,青筱赤棘,中得微行。至一泓,号“龙潭”山中人传龙尝起于是,樛条灌肄绕之,水净渌,雨旱不登耗。阜之后泊旁,高山巨水弥望,势皆走亭。泰定四年三月,朝列大夫,礼部郎中宋本记。

    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昧道理   昧:不了解

    B.将悼其生之在野   悼:悲伤

    C.又不肯自婴世故   要:被……所缠

    D.复以若意趣   趣:志向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莫樵牧农夫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幸王?”曰:“不也。”

    B.穷日疲极睡 门虽设常关

    C.外夺故也 此广秦之续耳,窃大王不取也

    D.山中人传龙尝起是饮酒乐甚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至治,是年号,“至治三年”是采用年号纪年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还有“永和九年”“始元六年”等。

    B.九族,指以自己为本位的九代同姓亲族,此文中的“九族”与《荆轲刺秦王》“乃朝服,设九宾”中的“九宾”含义大致相同。

    C.斗斛,是两种量器,在本文中指少量、微博,与《阿房赋》“奈何取之尽锱铢”中 的"锱铢"含义大致相同

    D.与《游褒禅山记》相比,二者的相同点是都用酣畅的笔墨进行了大量议论,不同之处在于本文还较为详尽地描绘了山水之美。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惽然就枕

    B.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惽然就枕

    C.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惽然就枕

    D.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惽然就枕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周景春起初有白马湖园田,后来因为离城太近,行人太多,常听到世俗之事,心生厌烦,于是另寻他处以闲居。

    B.作者为了赞扬周景春的田园生活,分别用樵牧农夫及其他拥有田园的士大夫与之对比,主题鲜明突出。

    C.作者曾答应为周景春新田园中的亭子命名,但三年过去还未兑现,恰值景春之子来, 于是回忆当年游览之景,将亭子取名为“水木清华”。

    D.作者羡慕亭的闲适生活,在为其夺取名之后,自己也另在郡北买了一座山,畅游其间,颇为自适。

    6把文言文阅读材枓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白马湖不啻什百。

    (2)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适者,讵止君。

    (3)是非君擅有斯乐不让,人不即之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秋天到了,一棵梨树和一棵苹果树果子成熟了,人们把果子全部摘下来了,却把两棵树的枝叶弄得七零八落。梨树看着自己浑身的伤疤伤心地对苹果树说:我辛辛苦苦地奉献,人们对我还是这样,明年说什么我也不结果子了。苹果树沉默不语。

    第二年秋天,苹果树依然结出许多红彤彤的苹果,人们像往年一样采摘果子,依旧把树叶弄得七零八落。由于梨树一个果子也没结,身上的叶子完好无损,他得意地对苹果树说:“怎么样,看我的叶子长得多茂盛,像你那样多难看呀!”苹果树说:我知道,可是,毕竟我们是果树呀!

    这样连续过了五年,梨树终于被砍掉,变成了一堆柴。

    苹果把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告诉了果园主人,主人顿足:梨树的悲剧,人是有责任的啊!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