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文稿在表达上得体的一项是
通告
为保障春节期间用电通畅,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宜公告①如下:
维护将于2018年2月8日6时至12日20时施工②,涉及范围:东到滨江大道,西到钟灵街,南至毓秀路,北至祥和路。
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③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④。请予以理解和支持。
如有疑问,欢迎垂询⑤。
2018年2月7日⑥
大渝区电力公司⑦
A.①⑤
B.②⑥
C.③⑤
D.④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家正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中西部的交通基础设施,用多种方式解决当前出行拥堵,更好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B.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这是女排再夺时隔12年后的奥运冠军。
C. 人们重提“不忘初心”,在某种意义上是人们对自己曾经追求的一份提醒,不要迷茫,要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理想。
D. 关于将取消“211”“985”院校工程建设这一话题,社会传言很多,现在大家一般认可的是以由教育部官方文件的这一说法为准。
3、下列有关贺词、对联和诗句的使用,全都得体的一项是
①杏林之光(赞教师)
②敬颂钧安(祝平辈)
③跬步启风雷一筹大展登云志,雄风惊日月十载自能弄海潮(贺升学)
④雪案联吟诗有味,冬窗伴读笔生香(贺冬季结婚)
⑤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勉辞)
⑥一联佳句随流水,百合香车动画桥(贺友情)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已有之的偶像崇拜现象,自近些年引进了“fans”的英文趣译,并用“粉丝”代之之后,便成为一个愈演愈烈的社会性现象。 , 。 , , , ,都应有尽有。粉丝现象,已以其迅猛而强势的发展,成为当下文化领域里最引人注目的新动向。
①从影视界到娱乐界,从体育界到文化界,从时尚界到读书界
②一经正式应用,就遍地生根开花
③好像“粉丝”这个词本身具有一种超强的魔力一般
④从演艺明星到秀场新人,从著名作家到青春写手,从文化名嘴到网络红人。
⑤而粉丝们追捧的偶像,也是五花八门。
⑥几乎都有层出不穷的粉丝群体
A. ③⑥②④⑤① B. ③②①⑥⑤④ C. ⑤①④⑥②③ D. ⑤⑥②④③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这将带动自驾游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创造发展机遇。
B. 课后,一位宝鸡来的学生模仿霍松林将“古典、文、学”几个字时一板一眼的语气和情态,逗得大家直乐,旁边的霍松林也不以为然。
C. 雷厉风行,映照着互联网时代的速度,但也要避免一种错误倾向:面对新事物缺乏战略定力,盲目从事,一哄而上,速度情节严重。
D. 历史上,汤显祖不像莎士比亚那样得宠,但当下汤显祖及其《牡丹亭》所具有的近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的地位,是莎士比亚望尘莫及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汤勤福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人民日报》(2016年3月25日)
【1】下列对中华礼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中华礼制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这种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中华礼制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B.中华礼制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缓和矛盾、化解冲突的作用,使诸民族之间逐渐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C.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使道德与理想之道紧密结合起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推进,是因为即使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
B.“进退周旋,威仪抑抑”讲的是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孔子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反映了内在精神实质。
C.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是具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
D.《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体现了礼法合一的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记·郊特牲》中“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强调的“尊其义”,在孔子反复强调的“不学礼,无以立”中有体现。
B.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自然会包含一些糟粕,但这并不影响其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的趋势。
C.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礼记》进一步提出的“时为大”,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华礼制演进需要适时变革。
D.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因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了士大夫之族师道不复的原因。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景入情,自然过渡到下片对周瑜的追忆。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无论身居何处都要心系百姓、心忧国事的崇高境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青年要有新担当。《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古代士人涵养坚毅品格,胸怀天下的使命与担当。
(2)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3)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杜甫心忧国事、朴素深沉的爱国情怀。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人很渺小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两个名句,表现了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道理。
(3)《李白在蜀道难》中概括描写“剑阁”特点的诗句是“____”,只要一人把守,则“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他认为经历磨难的 好处是“ ___________, _______ ”。
(2)郦道元《三峡》中总写三峡峰峦重叠,连绵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句子是“______, ___”
(3)苏轼《赤壁赋》中详细描写了悲侧动人的洞箫声,其中属于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 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展现出一幅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③《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描写洞庭湖浩瀚无垠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④《李凭箜篌引》中表现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
⑤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⑥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表现了古代仁人无论身在何处,心中都常存忧民忧君之意。
(2)《逍遥游》中庄子说明“逍遥”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才能够“无所待”。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②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2】诗的颔联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14、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梦观字守叔,庆元府慈溪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桂阳军教授,为武学谕。知嘉兴府。轮对,极言:“风宪之地,未闻有十八疏攻一竦者。封驳之司,未闻有三舍人不肯草制者。道揆不明,法守滋乱,天下之权将有所寄,而倒持之患作。”当路者滋不悦。出知泉州兼提举市舶,改知宁国府。蠲逋减赋,无算泛入者尽籍于公帑。户部遣官督赋,急若星火,阖郡皇骇,莫知为计。梦观曰:“吾宁委官以去,毋宁病民以留。”力丐祠,且将以府印牒所遣官,所遣官闻之夜遁。他日梦观去宁国,人言之为之流涕。丞相董槐召还,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次论:“郡国当为斯民计,朝廷当为郡国计。乞命大臣应自前主计之臣夺州县之利而归版曹 者,复归所属,庶几郡国蒙一分之宽,则斯民亦受一分之赐。”帝善其言。召为起居郎,兼国子祭酒,权吏部侍郎。奏事抗论益切,以宠赂彰、仁贤逝、货财偏聚为言,且谓:“未易相之前,敝政固不少;既易相之后,敝政亦自若。”在廷之士皆危之。梦观曰:“吾以一布衣蒙上恩至此,虽捐躯无以报,利钝非所计也。”力求补外,以集英殿修撰知建宁府。蠲租税,省刑罚,郡人徐清叟、蔡抗以为有古循吏风。俄而梦观得疾,口授遗表,不忘規谏,遂卒。帝悼惜久之,赙银帛三百。梦观退然若不胜衣,然义所当为,奋往直前;其居败屋数间,布衣蔬食,而重名节云。
(节选自《宋史·孙梦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
B. 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
C. 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
D. 帝问江东廉吏/槐首以梦观对/帝说/乃迁司农少卿兼资善堂赞读/轮对/谓/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独一无可恃可为/寒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舍人是官名,负责诏诰呈奏之事,与“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中的“舍人”同义。
B. 国子祭酒是古代官名。国子指国子监,是朝廷设立的最高学府,祭酒即其主管官员。
C. 表是古代臣子呈报给皇帝的文书种类之一,一般用以陈述衷情,如李密的《陈情表》。
D. 赙指用财物助办丧事。文中指孙梦观死后,皇帝赐予银帛帮助他家治丧,以示恩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梦观个性耿直,谏言坦率。轮对时,他不留情面地抨击有些官吏的乱作为和不作为,并毫不避讳地指出,这样会导致国家灾难发生。
B. 孙梦观体恤百姓,关心民生。任司农少卿面见皇帝时,他建议朝廷让利州县,以使百姓获益;任建宁知府时,他减免租税,得到赞誉。
C. 孙梦观忠心报国,不计私利。他对当时私宠贿赂成风等现状十分担忧,便抗命进谏,并说即使为此献身也在所不惜,不会考虑个人安危。
D. 孙梦观重视道义,生活简朴。他反对道义不明,对道义上该做的事,不顾体弱,勇往直前;他穿布衣吃粗粮,所住之处只是几间破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路者滋不悦。出知泉州兼提举市舶,改知宁国府。
(2)未易相之前,敝政固不少;既易相之后,敝政亦自若。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身处互联网时代,qq、贴吧、微博、微信……太多的即时交流和获取资讯的技术扑面而来。有人赞美这个时代,认为互联网技术满足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欲望,确保了我们的知情权;有人则认为,过度的信息是一种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我们的灵魂不应被废话和空谈充斥,除知情权外,我们更应该拥有不知情权。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