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 古人讲究“偷闲”,不从容,人生太急;太从容,生命浪费,其要在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②综艺节目应当担负起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一味地追求点击率,并不能让网络综艺枝繁叶茂,反而会愈发外强中干。
③新主创团队耗时多年“创作”《舌尖上的中国3》开播了,令央视领导们和赞助商们始料未及的是,第三季的《舌尖》毁誉参半。
④一直以来,普利策奖被认为是新闻业的标杆,从最初的新闻奖,到现在设立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综合奖项,其影响力经久不息。
⑤一轮明日普照大地,朗朗乾坤,一碧万顷,我们欢快地走出家门,被阴雨笼罩多日的灰色心情,终于在艳阳下转晴。
⑥他又一次求职失败,不由得想起长辈平时的谆谆教诲,他全当作秋风过耳,如今身无长技,后悔莫及。
A. ②③④ B. ①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一外宾在乘飞机时因粗心丢失手提电脑,东航公司几经周折后最终璧还。
B. 我和先生久不联系,甚为想念,先生才华出众,如有抽作,望尽快惠寄。
C. 借重我的全力相助,小刘终于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D. 在60周年校庆大会上,校长代表学校诚挚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光顾。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对互联网文化,既要看到它释放出来的文化生产力目前还处于比较无序的状态,难免鱼目混珠,也要看到它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B.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不遇到挫折,因此,不因噎废食,不过早地给教育改革定性,宽容地看待改革,给改革一定的时间,才是当下最需要的态度。
C. 喜剧不能被低俗小品取代,其本质也不是插科打诨所能表达的;喜剧应该用高雅品质赢得观众,而不是用媚俗的桥段取悦观众。
D. 站在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之基上,却仍然只能看到眼前的方寸之地,执着于一厘一毫的得失,甚至解构历史,厚诬古人,那无疑是宝山空回了。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本赛季鲁能泰山队表现差强人意,遇强不弱、及领先时防守松懈的老毛病仍没有改观。
②南宋皇城经元兵的一把大火,早已灰飞烟灭,世人只能从历史记录里捕捉到雪泥鸿爪。
③《朱子治家格言》自问世以来被尊为“治家之经”,在整篇家训中,最让人醍醐灌顶的句便是: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④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办,《朗读者》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获得了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奖。
③为人不可妄自尊大,须知人外有人;反之,妄自菲薄自己也不可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自信,也会一事无成。
⑥巴金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②⑤⑥ D. ①③④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校庆时来校校友人数远超预期,使组织校庆的学校领导人满为患,苦不堪言。
②阴丽华使光武帝成为明君,褒姒使周幽王亡国,不可方物的美人不一定是祸水,也不一定是福音。
③张家界的山各有形状,或像剑,或像书,或像门……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④中国人司空见惯了安全的环境,不能感觉到生活的和平美好,直到听到叙利亚人对我们生活的羡慕赞美时,我们才恍然大悟。
⑤有的人只要做出了小小成绩,就白日衣绣,生恐别人不知道,而不知这恰是精神匮乏的表现。
⑥光天化日之下,这帮流氓竟敢在大街上上下其手,公然调戏妇女,真是猖狂至极。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 兔
李娟
有一个冬天的雪夜,我们围着火炉安静地干活,偶尔说些远远的事情。这时门开了,有人挟裹着浓重的寒气和一大股雾流进来了。我们问他干什么来,这个看起来挺老实的人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一个人在那儿苦恼地想了半天,最后终于组织出了比较明确的表述:“你们,要不要黄羊?活的黄羊。”
我妈转身问那个老实人:“你的黄羊最低得卖多少钱?”“十块钱。”
黄羊名字里虽说有个“羊”字,其实是像鹿一样美丽的野生动物,体态比羊大多了。
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全家高高兴兴跟着他出去牵羊。
“啊,是白黄羊呀……”
就这样,我们糊里糊涂买回一只野兔子,而要是别人的话,十块钱最少也能买三只。
这种兔子又叫“雪兔”,它的确像雪一样白,白得发亮,卧在雪里的话一点也看不出来。但天气暖和的时候,它的毛色会渐渐变成土黄色的,在戈壁滩上奔跑,就不那么扎眼了。
既然有着这么高明的伪装,为什么还会被抓住了?看来它还是弱的呀。后来我们一看到兔子后爪上被夹过的惨重伤痕就要骂那个人几句。
我们用一个没有顶的铁笼子反过来把兔子扣在煤棚的角落里。它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笼子里,永远都在细细地啃那半个冻得硬邦邦的胡萝卜头。我外婆悄悄地对它说:“免子兔子,你一个人好可怜啊……”
冬天多么漫长。但是我们家里多好啊,那么暖和,虽然是又黑又脏的煤棚,但总比待在冰天雪地里舒服多了。而且我们又对它那么好,自己吃什么也给它吃什么,很快就把它养得胖胖的、懒懒的,眼珠子越发亮了,幽蓝幽蓝的。
我妈常常从铁笼子的缝隙里伸手进去,慢慢地抚摸它柔顺乖巧的身子,它就轻轻地发抖,深深地把头埋下,埋在两只前爪中间,并把两只长耳朵平平地放了下来。在笼子里它没法躲,哪儿也去不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了,我们也惊奇地注意到洁白的雪兔身上果真一根一根渐渐扎出了灰黄色的毛来!它比我们更迅速、更敏锐地感觉到了春天的来临。
然而就在这样的时节里,突然有一天,这只性格抑郁的兔子终于还是走掉了。我们全家人真是又难过,又奇怪。
我们在院子周围细细地搜寻,走了很远都没能发现它。那个铁笼子也一直空空地罩在原处,好像还在等待有一天免子会再回来。
差不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吧,我们看到了兔子。它一动不动地蜷在铁笼子最里面,它原本浑身光洁厚实的皮毛已经给蹭得稀稀拉拉的,身上又潮又脏,眉目不清。
“呀,它怎么又回来了?它怎么回来的?”我妈小心地把它抱出来,然后用温水触它的嘴,诱它喝下去,又想办法让它把我们早饭时剩下的稀饭慢慢吃了。渐渐的,我们的兔子挣扎着活了过来,而且还比之前更壮实了一些。五月份时,它的皮毛完全换成土黄色的了,满院子跑着撒欢,两只前爪抱着我外婆的鞋子像小狗一样又啃又拽——它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它总是比我们更轻易地抛掉不好的记忆,总是比我们更多地感受着生命的喜悦。
原来,我们用来罩住那只兔子的铁笼子没有底,紧靠着墙根,于是兔子就开始悄悄地在那里打洞。它打的洞很窄很深,我把手伸进去探了探,根本探不到头,又持着炉钩伸进去探了探,居然也探不到头!后来,用了更长的一截铁丝捅进去,才估算出这个小隧道约有两米多长,沿着隔墙一直向东延伸,已经打到大门口,恐怕再有二十公分,就可以打出去了……
(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雪兔”为题,点明写作对象,简洁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写到“冬天多么漫长““春天的来临”,是在告诉读者季节的转换,描述客观事实。
C.作者一家同情雪兔的遭遇,对它精心饲养,担心它的安全,表现了珍爱生命的质朴情怀。
D.作者通过雪兔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叩问以及对人生的理解。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文章结尾补叙交代雪兔失踪一个月的原因。这个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前文中有照应铺垫。请结合全文,找出照应铺垫之处并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扁舟如苇叶 般自由飘荡在无边江面上的惬意。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相类似。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用“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来形容夜空的纯净, 月色皎洁;又用“浮光跃金”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再用“___________ ” 来描摹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以曹孟德的故事衬托自己当时的身事,用“___ , _____”两句表现了驾一条小舟、用葫芦做成的酒杯而相互敬酒的情景,感叹自身的渺小。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通感修辞,描写宫中音乐表演的两句是“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刘裕父子的典故,父亲是“_____”的气概,儿子却是“______”的狼狈结局。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莹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2016年4月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梅葆玖先生逝世,《北京青年报》以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______”为题,刊登了回忆梅先生教授青年演员传承京剧艺术的文章。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满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2)《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婉转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了南宋初年农村的风俗画卷。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古朴的乡村气息。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使至塞上》一诗中“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勾画出了塞外雄浑的景象。
(2)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来作比,从正而论证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句,写山琵琶女梦中啼哭满脸泪痕的浓凄苦;“________”—句,写山诗人听间琵琶女的遭遇后泪洒衣襟的情景。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鹧鸪天
贺铸①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冉冉,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①作者在青年以后,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本词作于此间。②紫府:紫色象征华贵,此处代指北宋都城东京。③放夜:解除夜禁。古代,正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夜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④秾李:形容女子容貌美如浓艳的桃李。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
【2】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抒发的情感。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一)
尝谓诗有工拙,而无今古。自葛天氏之歌至今日,皆有工有拙,未必古人皆工,今人皆拙。即《三百篇》中,颇有未工不必学者,不徒汉、晋、唐、宋也。今人诗有极工极宜学者,亦不徒汉、晋、唐、宋也。然格律莫备于古,学者宗师,自有渊源。至于性情遭际,人人有我在焉,不可貌古人而袭之,畏古人而拘之也。今之莺花,岂古之莺花乎?然而不得谓今无莺花也;今之丝竹,岂古之丝竹乎?然而不得谓今无丝竹也。天籁一日不断,则人籁一日不绝。孟子曰:“今之乐,犹古之乐。”乐即诗也。唐人学汉、魏变汉、魏,宋学唐变唐。其变也,非有心于变也,乃不得不变也。使不变,则不足以为唐,不足以为宋也。子孙之貌,莫不本于祖、父,然变而美者有之,变而丑者有之。若必禁其不变,则虽造物有所不能。先生【1】许唐人之变汉、魏,而独不许宋人之变唐,惑也。
且先生亦知唐人之自变其诗,与宋人无与乎?初、盛一变,中、晚再变,至皮、陆【2】二家已浸淫乎宋氏矣。风会所趋,聪明所极,有不期其然而然者。故枚尝谓变尧、舜者,汤、武也;然学尧、舜者,莫善于汤、武,莫不善于燕哙【3】。变唐诗者,宋、元也;然学唐诗者莫善于宋、元,莫不善于明七子【4】。何也?当变而变,其相传者心也;当变而不变,其拘守者迹也。鹦鹉能言,而不能得所以言,夫非以迹乎哉!
(取材于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
(二)
乃近代论诗者,则曰:三百篇尚矣;五言必建安、黄初;其馀诸体,必唐之初、盛而后可。非是者,必斥焉。既不能知诗之源流本末正变盛衰,互为循环;并不能辨古今作者之心思才力深浅高下长短,孰为沿为革,孰为创为因,孰为流弊而衰,孰为救衰而盛,一一剖析而缕分之,兼综而条贯之。徒自诩矜张,为郛廓隔膜之谈,以欺人而自欺也。
盖自有天地以来,古今世运气数,递变迁以相禅。古云天道十年而一变此理也亦势也无事无物不然宁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
(取材于叶燮《原诗》)
注释:【1】先生:指沈德潜,与袁枚同时的诗人、学者,即题目中的沈大宗伯。【2】皮、陆:指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3】燕哙:战国时燕国国君。他把国家托付给子之,自己为臣,结果国家大乱。【4】明七子:明代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为代表的后七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谓诗有工拙 工:精巧
B. 至于性情遭际 遭际:相逢
C. 与宋人无与乎 无与:无关
D. 孰为流弊而衰 流弊:相沿下来的弊端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则人籁一日不绝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B. 非有心于变也 青取之于蓝
C. 其馀诸体 其孰能讥之乎
D. 互为循环 君为我呼入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格律莫备于古 但是诗歌格律没有比古代更齐备的了
B. 则虽造物有所不能 那么即使是创造万物的上天也没有办法
C. 有不期其然而然者 有原本没有想到这样而变成这样的
D. 兼综而条贯之 概括综合使之条理通达
【4】用斜线(/)给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古 云 天 道 十 年 而 一 变 此 理 也 亦 势 也 无 事 无 物 不 然 宁 独 诗 之 一 道 胶 固 而 不 变 乎 ?
【5】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一个恰当的属于或成语,用来评价材料(一)中沈德潜和明七子的诗歌主张。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6】叶燮和袁枚分别是清代前、中期杰出的诗论家和诗人,面对当时“尊唐抑宋”“诗必汉唐”的论调,二人提出了相似的主张,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结合文章内容解说。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也不能一味依附在社会和他人身上。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