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指的是阴历中“年”的开始,古人又称为“元日”“元正”等。春节和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不一定是同时的。
B. 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古人写此节的诗词很多,例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 寒食节要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写的就是寒食节情景。
D. 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天气转暖,李清照形容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全球主要客源市场的跨境旅游需求推动了全球游客数量的增长,中国、加拿大、法国、美国等国持续表现出稳定的跨境消费增长。
B. 法治教育的开展不能一味地加大课时量,课时总量和学生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味地做“加法”无疑是与“减负”的初衷相违背的
C. 从“耕地红线”到“生态红线”,这不仅彰显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实践路径的创新,而且是对我国国土空间保护的一次拓展和深化。
D. 中国建筑围绕“拓展幸福空间”的企业使命为核心,构建社会责任体系,全面落实社会责任理念在海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这将带动自驾游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创造发展机遇。
B. 课后,一位宝鸡来的学生模仿霍松林将“古典、文、学”几个字时一板一眼的语气和情态,逗得大家直乐,旁边的霍松林也不以为然。
C. 雷厉风行,映照着互联网时代的速度,但也要避免一种错误倾向:面对新事物缺乏战略定力,盲目从事,一哄而上,速度情节严重。
D. 历史上,汤显祖不像莎士比亚那样得宠,但当下汤显祖及其《牡丹亭》所具有的近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的地位,是莎士比亚望尘莫及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民族有着很强的“寻根意识”。中国人 ① 走到哪里, ② 不忘记寻找自己的“根”。特别是汉族,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同姓同宗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由于个人 ③ 家族的迁移,姓氏人口的分布从发源地逐渐扩散到祖国各地 ④ 全世界, ⑤ 人们始终不忘寻找宗脉源流,追求血脉亲情的归属感。故乡不仅是祖先诞生的地方,更是其姓氏起源的地方。 ⑥ ,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找家族文化的过程。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 | 都 | 和 | 或 | 可 | 所以 |
B | / | 也 | 和 | 或 | 但 | 所以 |
C | 无论 | 也 | 或 | 以至 | / | 因此 |
D | 无论 | 都 | 或 | 甚至 | 但 | 因此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诗句中,哪一组与“龙舟竞渡”有关
①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 ②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③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④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⑤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G20国家科技竞争格局之辩——人工智能专题》报告显示,G20国家除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土耳其,其他国家在近年来均发布或制定了人工智能相关战略或规划。其中, 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和欧盟均发布了人工智能专项战略或规划, 而印度和韩国则发布了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相关的专项战略或规划, 其他国家如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巴西,虽未发布人工智能专项战略或规划,但是在其他的政府战略文件中均提及了人工智能技术, 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不过,从研发人力资源和基础研究经费方面来看,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水平还是分出了高下。在这方面,《G20国家科技竞争格局之辩——人工智能专题》报告称,目前已经形成了“美国一家独大,英国、印度和加拿大等紧随其后,中国尚有差距”的竞争局面,相较美国,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储备、学术研究、产业研发力量、经费资助等仍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群雄逐鹿人工智能,中国该怎么赢》——《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随着智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数据和计算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智能科技和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内生于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中国在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领域的创新,不仅表现在数据生态方面,而且表现在包括算法、智能芯片、操作系统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在内的诸多领域和环节。
在数据生态方面,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亿,占网民总数的97.5%;农村网民规模为2.09亿,占网民总数的 27.0%。
借助互联网基础设施,2017年互联网应用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达到64.6%;手机外卖、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6.2%和29.7%;网民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由2016年的50.3%提升到65.5%,线下手机支付加速向农村地区渗透,农村地区网民使用线下手机支付的比例由2016年12月的31.7%提升到47.1%;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29亿,2.21亿人通过共享单车解决城市短距离交通出行需求。
(摘编自《中国人工智能如何更发展》——《光明日报》)
材料三:
“虽然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应用很广,但这只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中国要研究新一代的基础理论。”潘云鹤说,60年前“人工智能”刚提出时的信息化基础是单个计算机,而现在传感器网、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的出现使得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人工智能的定义——‘让计算机变得和人一样聪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科学家已经意识到,人的自然智能与机器智能终究不同,如何通过人机混合的脑机系统形成更强的智能,这方面的基础理论是下一步的发展空间。”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包含很多外国人没有提过的想法。我们应该结合国家的发展用人工智能来解决中国问题、发展中国理论,同时也跟踪全世界的先进理论。”潘云鹤说,“例如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是分开进行的,而人在处理这种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合在一起进行的。如何将视觉、听觉、味觉等这些感觉和文字触觉融合在一起,中国人提出了跨媒体智能,人工智能2.0要瞄准这个方向进行。除此之外,规划还提出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人机增强智能、智能自主系统等新的人工智能领域,这都是实现从‘并跑’到‘领跑’所必需的。”
(摘编自《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在哪》——《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和计算是驱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各个国家人工智能相关战略或规划呈现出基于自身基础和优势的考量。
B.中国在智能科技等领域有多方面的创新,而出现于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智能化需求促进了智能科技与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C.中国智能领域的发展在数据生态、算法、智能芯片、操作系统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在内的诸多领域和环节都有创新表现。
D.原有的人工智能理论已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中国人工智能下一步的发展空间是通过脑机系统形成更智能的基础理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一些国家以不同的形式发布了人工智能战略、规划,或把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其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B.我们要高度重视我国人工智能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缩小与部分国家的差距、未来还要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国家问题。
C.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将立足于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中国问题、发展中国人工智能理论,也跟踪世界的先进理论。
D.我国尽管在人工智能领域与部分国家存在差距,但也提出了“领跑”所必需的跨媒体智能、智能自主系统等新的人工智能理论。
【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氓》一诗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少年时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传神地写出潭中鱼儿忽然向远方游去、轻快敏捷的样态。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感慨人生就像一场梦境,以“____________”的举动来开解自己。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中引用渔者歌词渲染三峡秋季凄凉氛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借前圣勉励自己保持清白节操,为正直信仰而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李白从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蜀道中水流湍急势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山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不习乎? ”(《论语》)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_京口北同亭怀古》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展现出一幅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③《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描写洞庭湖浩瀚无垠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④《李凭箜篌引》中表现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
⑤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⑥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萋妻, __________。(《诗经》)
(2)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__________,横架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6)斜阳草树,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人不可以无耻,__________,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8)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12、(1)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内心宁静的诗句是: , 。
(2)《逍遥游》论小年时,指出有的生命短暂得不足一月的句子是: 。
(3)韩愈《师说》一文中用“ , ”两句批判了士大夫以社会地位为借口而耻于互相学习的心理。
13、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临洮①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
A. 诗人运用笔墨简洁,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表现边塞苦寒。
B. 广袤沙漠上悬着金黄的落日,临洮县城远远地隐现:这幅画面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C. 对于曾在临洮长城征战的将士表现出的豪迈精神与英勇气慨,诗人给予了热情赞美。
D. 将士白骨杂乱地弃在黄尘弥漫的蓬蒿之间,写这样的场景显然是对“咸言”的回应。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 道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尧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①,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命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②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故劳苦、雕萃③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虽见恶于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诗曰:“孝子不匮。”此之谓也。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
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
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 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子路曰:“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意者所友非人邪?”孔子曰:“由志之,吾语女。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过也。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取材于《荀子·子道》)
(注)①修饰:修养而端正。②端悫(duān què):端正、诚实。③雕萃:伤损病困;凋摧憔悴。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顺下笃 笃:厚道
B.孝子不匮 匮:匮乏
C.辞不逊与 逊:逊色
D.出而名不章 章:显扬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可以从命而不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意者身不敬与 /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C.则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 大王来何操
D.故君子入则笃行 / 位卑则足羞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孝”是儒家的经典话题,本文的观点闪现出儒家独特的智慧。
B.荀子认为孝悌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操守,道义是做人的最高准则。
C.本文作者认为,子从父命,臣从君命,就是“忠孝”最好的体现。
D.孔子认为如能做到身敬、辞逊、色顺、友贤,就会有孝顺的名声。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虽见恶于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
【5】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阐释荀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中科院博导程代展在科学网上发表博文《昨夜无眠》,称自己一名最优秀的学生放弃科研,选择去中学当老师,对此表达了强烈的困惑和惋惜。当事学生随后在某著名社交网站上发表日志《我为什么逃离科研》回应,称“对科研失去兴趣是因为累和没能力,甚至已经厌恶科研了,教学生更有成就感”。清华博士逃离科研,成为网上热门话题,各方观点不一。
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