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福建南安的颜氏家族在宋代立下了永远为唐代诗人韩偓守墓的誓言。颜氏家族一言九鼎,让此承诺一代一代延续,守护这一片千年历史遗存。
②近日,天津公安公交分局的便衣警察在执行反扒任务时,成功抓获两名公交扒手,现场监控视频完整记录下了扣人心弦的抓捕过程。
③藏品因存世量稀少,历来是藏家的心头之好,又因其收藏价值高,赝品颇多,而收藏者最关注的藏品真伪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扑朔迷离。
④用功譬如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
⑤万达网科仪成立一年多,便被质疑生存艰难以及正进行大规模裁员;工程部总经理朱战备或许将再次临危授命,接下这颗“烫手山芋”。
⑥研讨会中,专家对电视剧《思美人》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在指出部分瑕疵之外,更盛赞这是一部雅俗共赏、富有价值的优秀作品。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2、下列句子表达合宜且得体的一项是( )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顾问一下你们在面对医患矛盾时是如何化解矛盾的措施。”——某报记者小王采访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李院长。
B.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专业背包客带您在田园里与自我心灵对话。——某旅行社推出仿徐霞客行旅的套装行程以显其行游精神。
C.“不要两三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脸红脖子粗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的观点。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热情,那么老朽就不客气坐主宾位了。”——某工会在重阳节时为退休干部举行茶话会,75 岁退休的老领导如此说。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希望广大读者惠寄“今日话题”“品位”和“文化茶座”等栏目的文章。(《征稿启事) )
B. 本人于昨日在小区花台边拾到一个黑色皮包,里面有人民币180元。(《招领启事》)
C. 本人昨天骑车不小心丢失皮包一只,内钱物若干,拾到者重金感谢。((寻物启事) )
D. 凡符合以上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本中心。(《招聘启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京剧大师梅葆玖驾鹤西去,著名演员濮存昕呼吁京剧演员尤其是梅派传人,要将梅先生身上那股不受名利场沾染的“仙气”薪火相传。
B. 遍布卖场的“以旧换新”、“家电下乡”、“厂家直销”等活动让我市本次家电促销氛围意兴阑珊,让广大市民尽享各种优惠。
C. 美韩双方最终决定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一举动无疑是以邻为壑,使本就动荡不安的东北亚局势更趋复杂。
D. 不同社会总有不同的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日益发达的互联网让这些声音时常响起,不绝如缕。
E. 中国男篮核心易建联在微博中确认了自己的弄璋之喜,小儿子的到来,让易建联的幸福溢于言表。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星火志愿服务协会举行新年登山活动,志愿者不畏严寒,一路欢歌笑语,体验着登高徒步之乐,消除了登高自卑之感。
②有些企业视污染处理为负担,为降低成本并躲避当地监管,选择异地偷排,如此以邻为壑的做法,最终危害的是全社会。
③这种绝对平均主义虽然充满着诱人的理想色彩,又有反对封建农奴制的革命性质,但归根结底只能是空中楼阁。
④最美乡村教师蒋国珍用平凡的生活点亮希望,他没有高颜值,也没有高薪资,但是他的教育大情怀,令人荡气回肠。
⑤有人多次为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⑥十八大以来的每一份巡视通报,不但闪烁着惩前毖后的利剑锋芒,而且以药石之言体现着治病救人的良苦用心。
A. ①②⑥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系于一发
[奧地利]卡尔·施普林根施密特
我们想:让姑妈把秘密公开吧!我们虽年幼,但毕竟长大了,好歹快成年了,有什么事不能对我们说呢?埃弗里纳姑妈真不用对我们保什么密了。就说那个圆的金首饰吧,她用一根细细的链,总是把它系在脖子上,我们猜想,这里准有什么异乎寻常的缘由,里面肯定嵌着那个她曾爱过的年轻人的小相片。也许她是白白地爱过他一阵哩,这个年轻人是谁呢?他们当时究竟怎样相爱的呢?那时情况又是如何呢?
这没完没了的疑问使我们纳闷。
我们终于使埃弗里纳姑妈同意给我们看看那个金首饰。我们急切地望着她,她把首饰放在平展开的手上,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塞进缝隙,盖子猛地弹开了。
令人失望的是,里面没有什么照片,连一张变黄的小相片也没有,只有一根极为寻常的、结成蝴蝶结状的女人头发,难道全在这儿了吗?
“是的,全在这儿,”姑妈微微地笑着,“就这么一根头发,我发结上的一根普普通通的头发,可它却维系着我的命运。更确切地说,这纤细的一根头发决定了我的爱情。你们今天这些年轻人也许不理解这点,你们把自爱不当回事,不,更糟糕的是,你们压根儿没想过这么做。对你们说来,一切都是那样直截了当,来者不拒,受之坦然,草草了事。
“我那时19岁,他——事情关系到他——不满20岁。他确是尽善尽美,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爱我。他经常对我这样说:我该相信这一点。至于我呢,虽然我俩间有许多话难以启口,但我是乐意相信他的。
“一天,他邀我上山旅行。我们要在他父亲狩猎用的僻静的小茅舍里过夜,我踌躇了好一阵。因为我还得编造些谎话让父母放心,不然他们说啥也不会同意我干这种事的。当时,我可是给他们好好地演了出戏,骗了他们。
“小茅舍坐落在山林中间,那儿万籁俱寂,孤零零地只有我们俩,他生了火,在灶旁忙个不歇,我帮他煮汤。饭后,我们外出,在暮色中漫步,两人慢慢地走着,无声胜有声,强烈的心声替代了言语,此时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们回到茅舍,他在小屋里给我置了张床。瞧他干起事来有多细心周到!他在厨房里给自己腾了个空位,我觉得那铺位实在不太舒服。
“我走进房里,脱衣睡下。门没上栓,钥匙就插在锁里。要不要把门栓上?这样,他就会听见栓门声,他肯定知道,我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我觉得这太幼稚可笑了。难道当真需要暗示他,我是怎么理解我们的欢聚的吗?话说到底,如果夜里他真想干些风流韵事的话,那么锁、钥匙部无济于事,无论什么都对他无奈。对他来说,此事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俩的一辈子——命运如何全取决于他,不用我为他操心。
“在这关键时刻,我蓦地产生了一个奇妙的念头,是的,我该把自己‘锁’在房里,可是,在某种程度上说,只不过是采用一种象征性的方法。我踮着脚悄悄地走到门边,从发结上扯下一根长发,把它缠在门手把和锁上,绕了好几道。只要他一触动手把,头发就会扯断。
“嗨,你们今天的年轻人呀!你们自以为聪明,聪明绝顶。但你们真的知道人生的秘密吗?这根普普通通的头发——翌日清晨,我完整无损地把它取了下来!——它把我们俩强有力地连在一起了,它胜过生命中其他任何东西。一俟时机成熟,我们就结为良缘。他就是我的丈夫,多乌格拉斯。你们是认识他的,而且你们知道,他是我一生的幸福所在。这就是说,一根头发虽纤细,但它却维系着我的整个命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结尾连续用三个问句,表现出“我们”的好奇和了解真相的急迫,也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自然地推动了情节。
B. 姑妈年轻时的爱情故事,既有传奇色彩,也富有教育意义,使“我们”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因此静听她娓娓道来,不忍打断。
C. “你们今天这些年轻人”重复出现,表达了姑妈对年轻人不知自爱和自作聪明行为的不屑和鄙夷,突出了姑妈的爱情观的宝贵。
D. 姑妈的丈夫多乌格拉斯没有直接出场,但是他对女友细心体贴、对爱情理性节制的富有教养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2】姑妈为什么要用一根头发“把自己‘锁’在房里”?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我们”的疑问开篇,接下来却只写了姑妈的讲述,而没有再写“我们”来结尾,这样的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比喻自己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2)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3)《三峡》作者写山,用“______,_____”侧面烘托,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山峰雄伟峭拔的风貌。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文字化解开来,根据表达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王安石《桃源行》中“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这两句,实际是化用了《桃花源记》中的“(1)_____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2)_____________”是化用了北宋刘攽《九日》中的“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王勃《滕王阁序》中的“(3)_____________”是化用了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_,考之行事,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________,谁怕?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湖光山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世外桃源中老人和孩童快乐自足的精神状态。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一文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阐发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面对高官厚禄时不管是否符合礼义都接受;而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他对这一做法表示否定。
(2)《短歌行》中,曹操对酒当歌,感慨人生苦短,写到“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而苏东坡在《赤壁赋》中也对人生短暂发出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庄子《逍遥游》中,作者用“___________”描绘了大鹏乘着旋风奋飞直上九万里高空,之后又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完成各题
人月圆
倪瓉①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②,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月明,依依素影③,何处飞来?
(注)①倪瓉:元末明初画家、诗人。②越王台:越王勾践所筑的楼台。③素影:指明月。
【1】下列对这首散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中的“莫问”一词,写出了作者不愿因回忆前朝兴亡而伤感的内心意愿。
B. 三至五句写草绿、花开、鸟鸣之景物,不见春日之欢欣,却流露着些许凄凉。
C. “依依素影,何处飞来“与“明月几时有”情思相近,都是对大自然的疑问。
D. 全曲以“上”等动词写人物活动,以景物描写交待流连的情境,画面感很强。
【2】阅读全曲,对画线句“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加以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节选自《三国志•卷四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B.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C.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D.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兴:是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尊号,共计 15 年。
B.司马:古代掌管军马的官员,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
C.阁道:有“复道”“栈道”和“星名,属奎宿”之意。此处指“栈道”。
D.羽檄:古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万分紧急,须速传递,又称之“羽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迁治所至成都,需要一位重要将领镇守汉川,大家都议论一定是张飞,因为张飞能力比魏延强。刘备却提拔魏延,全军无人不感到惊讶。
B.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兵,都想请求率领一万人马,与诸葛亮分兵两路,诸葛亮总是制止不允。所以魏延常以为诸葛亮胆小,叹恨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C.诸葛亮病逝后,魏延认为还有他在,他完全可以率领各军去进击敌人,不能因为诸葛亮的死而耽搁国家大事。由此,可见其性格的高傲自大。
D.魏延得知杨仪他们全都准备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计划的消息后,十分震怒,带领手下的部队直接南归,烧毁所过栈道。起初,其本意只是为了杀掉杨仪等。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2)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
1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处处有矛盾,矛盾可以阻碍相互的交流,矛盾也可以成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