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山东潍坊高一(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科学活动是累积和渐进的,阅读科学史犹如登山,有时我们也可能跑一小段下坡路,或是绕过斜坡,但总的方向还是向上的,每个科学家都可以从前人达到的最高水平起步。相反地,艺术史则是一片冰天雪地,这里参差不齐地散布着许多小山。你可以攀登这些山峰中的一个,并达到极点——但却不能继续登高,只得下山回到平地,不断地重新开始。

    A. 研究科学和艺术都要关注过去和未来。

    B. 科学史和艺术史的阅读方法各不相同。

    C. 科学发展是累积渐进的,艺术发展是非连续性的。

    D. 科学活动经久不衰,相反地,艺术活动短暂易逝。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悲壮的师生长征,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

    ②要形成良好风气,赢得群众信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认识,率先垂范,这样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好转。

    ③从南极洲的血色瀑布到毛里求斯近海的“水下旋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既古老又充满生机,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④射击比赛开始,小刘第一个上场,他趴在那里,目不交睫地盯着靶子,不慌不忙,一勾扳机“叭”的一声,打出了九环的好成绩。

    ⑤杜甫写景的作品不多,而全诗都写景的更是鹤立鸡群,在他西行途中,却被太白山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喜达行在所三首》。

    ⑥前三季度五500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 3、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

    语录体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礼”是思想核心

    B

    《窦娥冤》

    关汉卿

    元杂剧

    三桩誓愿

    张生

    C

    《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反骑士中篇小说

    西班牙

    桑丘

    D

    《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雨果

    人道主义思想

    法国

    爱斯梅拉达

     

     

    A. A B. B C. C D. D

  • 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②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③由巽门进入青云塔内,一眼就看见石壁上刻着“青云直上”四个大字,似乎是在祝愿登塔人步步高升。这巧妙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④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⑤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A. ①③   B. ③⑤   C. ②④   D. ②⑤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众嬷嬷引着(林黛玉),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

    B. 老渔夫桑地亚哥在返回渔港的路程中,看到一条巨大的鲭鲨向他飞速游来,他知道那是一条毫无畏惧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C. 鲁四婶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了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在拿我们家开玩笑么?”

    D. 少不更事的我们往往异常勇敢,自以为只要敢拼就能实现梦想,听不进别人的任何忠告,常在现实的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高下之分,应以扬弃的态度审慎对待。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如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人的创作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样的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摘编自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 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 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 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D. 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 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 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D. 文章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比兴是诗歌的常用手法,《氓》中“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通过植物枝叶茂盛和枝叶衰落的情形暗示女子的年轻貌美与年长色衰,生动形象,对比鲜明。

    (2)古代诗文中对音乐的描写屡见不鲜,如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蛟龙与人的反应侧面写洞箫的艺术感染力。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的身世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王羲之与文人雅士在兰亭集会,那天“______”,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②“酒”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借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范仲淹《苏幕遮》“__________________”,即是借“酒”来传达相思之愁。

    ③古人写文常注重针砭时弊。如韩愈《师说》中“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批判了士大夫以“从师为耻”的风气。

    ④王勃《滕王阁序》中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欲与神仙作伴遨游长空,想与明月一同长存人间的美好愿望。

    (2)李商隐《锦瑟》中形容浮生若梦,变幻莫测,杜宇化鹃,悲啼不止的诗句是“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宋荣子具有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光荣与耻辱界限的定力。

  • 10、名篇名句默写

    (1)李白《行路难》化用宗悫少有大志的典故,抒发自我豪情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有对英雄人物形象的精彩描写,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曹操的文采风流。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

    (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4)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一文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阐发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小山重叠:小山似的眉毛皱着或是画的眉脱落、褪色。②金明灭:额上画的黄色颜料脱落斑驳而或明或暗。③罗襦:丝绸短袄。④鹧鸪:鸟名,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1】“菩萨蛮”是词牌名,以下不属于词牌名的选项是

    A.八声甘州

    B.水调歌头

    C.滚绣球

    D.踏莎行

    【2】以下对本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隐含在主人公的动作、容貌、服饰的描写中。

    B.前两句(小山-香腮雪)连用三个比喻形象展现了晨起时慵懒的美女形象。

    C.“弄妆”是指女子慢慢地一丝不苟地反复妆扮,不停摆弄,自我欣赏。

    D.本词按先后顺序叙写了女子起床、化妆、梳洗、照镜和着装的完整过程。

    【3】赏析末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艺术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熙,字子雍,顺天宛平人。父崇简,明崇祯十六年进士。熙,顺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召直南苑。译《大学衍义》,充日讲官,进讲称旨。累擢弘文院学士。时崇简方任国史院学士,上曰:“父子同官,古今所罕。以尔诚恪,特加此恩。”十八年正月,上大渐,召熙至养心殿撰遗诏,熙伏地饮泣,笔不能下,上谕勉抑哀痛,即御榻前先草第一条以进。寻奏移乾清门撰拟,进呈者三,皆报可。是夕上崩,圣祖嗣位,熙改兼弘文院学士。康熙五年,迁左都御史,时三藩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擅署官吏,浸骄蹇,萌异志。子应熊,以尚主居京师,多聚奸人,散金钱,交通四方。熙首疏请裁兵减饷,上俱从之。七年夏,旱,金星昼见,诏求直言。熙疏言:“世祖章皇帝精勤图治,诸曹政务,皆经详定。数年来,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上命各部院条议,遵旧制,删繁例,凡数十事。十二年,调兵部。是年冬,三桂反,京师闻变,都城内外一夕火四起,皆应熊党为之也。明年三月,用熙言诛应熊。寻命熙专管密本,汉臣与闻军机自熙始。十七年,以父忧去。二十一年,即家拜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时三藩既平,熙以和平宽大,宣上德意,与民休息。造次奏对,直陈无隐,上每倾听。三十一年,以疾累疏乞休,温旨慰留。四十年,诏许致仕,晋少傅。明年上元节,赐宴其家,遗官赍手敕存问。四十二年,卒,上命皇长子直郡王允褆、大学士马齐临丧,行拜奠礼,举哀酹酒,恩礼有加,谥文靖。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三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B.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C.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D.则例繁多/官吏奉行/任意轻重/请敕部院诸司详察现行事例/有因变法而滋弊者/悉遵旧制更正/其有从新例便者/亦条晰不得不然之故/裁定画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古代教育理论著作,儒家经典之一,与《论语》《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圣祖,帝王的先祖或皇帝庙号,多特指开国高祖。文中是庙号,指称清代的康熙皇帝。

    C.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员的选用和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宜。

    D.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国传统节日,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熙德才兼备,得到皇帝赏识。他是顺治四年进士,做事忠诚勤恪,皇帝恩赐他父子同官。

    B.王熙担当重任,拟写皇帝遗诏。他在皇帝病危时勉慰自己要抑制悲痛,完成撰拟诏书任务。

    C.王熙屡次上疏,敢于直言进谏。他第一个请求裁兵减饷、约束藩王,并曾劝谏皇帝改革政务。

    D.王熙审时度势,关注国计民生。他在三藩平定之后,建议施行和平宽大、休养生息的政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三藩拥兵逾制,吴三桂尤崛强,擅署官吏,浸骄蹇,萌异志。

    (2)明年三月,用熙言诛应熊。寻命熙专管密本,汉臣与闻军机自熙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我在写作业,妈妈陪着我,她在看手机”“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最近,南京一群小学生记录下生活中最熟悉的“刷手机”场景,汇编成一首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②《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l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超过一半家长承认回家看手机的时间多过陪伴孩子。回家后放不下手机的爸爸妈妈在关注什么呢?大部分家长表示,其实是随便刷刷,“微博一刷,微信群里回几条,一两个小时没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