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田地、学校、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B. 召对,意思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C. 金,即大金,国号,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的王朝。
D. 检校,加官标识,“检校”官职没有事职权,只表示皇帝对其恩宠。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去年11月份以来,沪、深股市大盘一直处于调整阶段,中间出现的几次大幅 ,使广大股民心惊肉跳,犹豫不定。
(2)儿童从小就开始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在练就“童子功”,更是在培养兴趣,它是一个 的过程,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3)《寂静的春天》是蕾切尔.卡森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说,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一生都不会被 。
(4)娱乐节目《最强大脑》凭借其独特的内容,新颖的形式以及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在众多选秀类节目中显得非常突出,给观众带来了 的审美感受。
A. 振荡 循序渐进 摧残 耳目一新
B. 震荡 潜移默化 摧毁 耳目一新
C. 震荡 循序渐进 摧毁 焕然一新
D. 振荡 潜移默化 摧残 焕然一新
3、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 | 章回体长篇小说 | 《石头记》 | 海棠诗会 | 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 |
B | 《祝福》 | 反对封建礼教 | 鲁迅 | 《彷徨》 | 贺老六 |
C | 《大卫·科波菲尔》 | 英国小说 | 半自传体 | “密考伯主义” | 债多不愁,乐天知命 |
D | 《荆轲刺秦王》 | 历史散文 | 纪传体 | 重义轻生 | 图穷匕见 |
A.A B.B C.C D.D
4、下列用在各个行业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胜友常临可修食谱,高朋雅会任选山珍(餐馆饭店用联)
B.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医院用联)
C. 水陆舟车四通八达,城乡客货纷至沓来 (交通运输业用联)
D. 技术革新多种多样别开生面,潜力挖掘一点一滴各显神通 (工矿企业用联)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浅黄的草木,聆听一双眼睛的低语,我看到一缕期待, , 。 , , , ,与一条通往人间天堂的阶梯邂逅。在离红尘很远的地方,我爱上了一双藏羚羊的眼睛,那双眼睛常常在我的意象中闪烁。
①萌生爱情的枝芽
②身穿精致服饰的藏族姑娘临水唱起了曼妙婉转的歌
③在湖边的星光里
④在雪山回荡,在湖面漫游
⑤穿越苍茫的原野
⑥徐徐渺渺的歌声
A.③①②⑥④⑤ B.③④⑤②⑥① C.④①⑥③②⑤ D.④⑤⑥③①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活在城市,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意境,其重要原因是多数人的根在乡村。
B. 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
C. 保护古村落,不是要关注实体建筑,而是要关注村民生活,使其成为受益者。
D. 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村落的建议。
B. 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
C. 铜关侗寨的事例从反面印证了保护吉村落见物更要见人,保护的基础才更坚实。
D. 围绕“守护好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作者分析了原因及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缘由包括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B. 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
C. 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
D. 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石钟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比喻手法描摹了绝壁旁千尺高巨石的样子。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分别用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的手法来描写音乐的激越清脆、婉转、悲伤、欢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渴望效法诸葛亮至死不忘恢复中原,一展平生的抱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螃蟹只能寄居于蛇、蟮的洞穴的原因。
(2)杜甫《登高》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复杂的感情融入了诗句。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典故,写诗人久谪归来,感慨人事已非、恍如隔世。
9、补写出下列各句空缺部分。
(1)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筷引》)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4)“秋风肃肃晨风飓”一句,运用叠词增强表现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使用叠词,突出了春天的美好和然生机。
(5)《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古人提及蓬草,大多自叹身世,如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借此意象表达了去国离乡的飘零之感。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描写宫女们梳理鬓发的盛况“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阿房宫中宫女之多。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千岩万转路不定”写自己迷失在“仙界”中,《蜀道难》中用与之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蜀道山势迂回,让人迷惑的特点。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的教育名言很多,如《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2)在《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赤壁赋》中,则用“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江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3)《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出自己与群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自古皆然。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______,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 白《行路难》)
(4)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 (屈原《离骚》)
(5)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 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前赤壁赋》)
(7)______,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
(8)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______。” (《论语•学而》)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①,不得顾采薇②。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③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①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②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③适,偶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至四句写英灵来投、隐者改志,可见当时士人积极用世的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B. 五至六句点“落第”之题。金门是汉代皇帝召见贤士之地,金门远,则是名落孙山了。
C. 七至十四句说送别之意。诗人置酒饯行,不舍难离,友人则因落第而与诗人产生了隔阂。
D. 全诗围绕“落第”“还乡”展开,有劝慰,有惜别,但更多鼓励,整体基调令人振奋。
【2】清人沈德潜评此诗“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请结合诗句对“反复曲折”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姚 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效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B. 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C. 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D. 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古人一般对君主或者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
B. 考:原指父亲,后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对已离世的父亲的称呼,“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
C. 戊午:中国古代纪年按照天干加地支的顺序来组合,乾隆戊午年指的是乾隆三年,即公历1738年。皇清乾隆戊午科的意思就是:大清朝乾隆戊午年科举。
D. 嘉庆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枚年少时,读书自学,有所成就,后来科举考中,曾在江宁、溧水等地任职,尽职尽责。
B. 仕途不进的袁枚足迹踏遍东南山水的佳处,诗文中尽显风景的瑰丽奇异、幽邃旷远,自我怡悦。
C. 文章第三段“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的诗歌有个性思考,“通乎古法”是说他通识古人的创作方法,其散文也因独具特色被效仿。
D. 这篇散文追忆了袁枚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在姚鼐眼中,袁枚是一个文才出众,为学鼓励后进,为官低调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2)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近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材料二:
贺玉凤义务在延庆妫河两岸义务捡拾垃圾,至今已坚持20余年,单是捡拾废弃矿泉水瓶就近30万个,成为远近闻名的“环保奶奶”。不仅她去捡,她的儿子儿媳、孙子们都去捡,她五岁的小孙子说:“我要和奶奶一起去捡瓶子,做环保小达人。”
材料三:
申通快递在2015年自主研发有科技含量的绿色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芯片袋,新的环保袋采用环保材质制作,具有防水耐磨,降低破损、循环利用等优点。目前,申通快递已在全网大面积推广使用绿色环保芯片袋。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体会,引发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