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光每日悄无声息地抵达,流经破损的门洞、褪色的墙壁、生锈的窗棂、沧桑的古槐(huán),照亮在楼顶水泥夹缝中艰难求生的茎杆(gǎn)瘦削的蜀葵。
B.氤氲(yūn)青春气象的舞剧《只此青绿》突破沉疴(kē),一俟演出,便集聚了大量年轻拥趸,多数观众对其带来的视觉震撼和东方韵味激赏备至。
C.一流的博物馆不仅拥有琳(lín)琅满目的藏品、深邃悠远的氛(fēn)围,更在于那份从心而发的尊崇、对细枝末节的精雕细琢和周到妥贴的考虑。
D.“神舟十三号”的成功着(zhuó)陆,激励着更多航天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gēn)续传承,孜孜探求浩渺的宇宙,擎起航天强国的时代重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恶化不仅给世界带来动荡和不安,也会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和稳定。
B.就在8名维和警察“回家”的路途中,一首专为他们而作的《接你回家》悄然诞生,此曲代表全中国人民发出了对八位海地维和英雄的呼唤。
C.老百姓对一个政党评价的好坏,最大的因素就是腐败。对病人来说,治不好肿瘤保不住性命;对政党而言,治不了腐败保不住政权。
D.海南地产价格连续上涨,新地王不断产生,其中中南建设拍得的地处三亚湾的一块地皮,竟拍出一平方米高达37500元的天价,一举取得海南地产史上价位最高的新纪录。
3、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隧道 吊胃口 拔刀相助
B.教诲 镇静济 大相径庭
C.鄙薄 拉杆箱 励精图治
D.销毁 白炽灯 无动于衷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足以畅叙幽情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不如因善遇之
C.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不知老之将至
D.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喜剧有时也被称为滑稽剧, , 。 : ; 。 ,或者说,是一种严肃的喜。
①滑稽剧源自人们生活中的小错误,不成功的事情,而喜剧却源自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表现旧的、假的、丑的、恶的一方的失败的本质
②滑稽剧主要是善意的戏谑、讥讽和批评,喜剧却是毫不留情地揭露、批判和犀利、辛辣、痛快地嘲讽
③因而会引人发笑
④但喜剧与滑稽剧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
⑤因此,喜剧比滑稽剧更具严肃性
⑥这是因为喜剧中存在着滑稽剧因素,如行为或语言的乖僻、夸张、倒错、变形及明显的虚假和假作
正经、自相矛盾等
A.③④⑥①②⑤
B.⑥③④①②⑤
C.⑥④②③①⑤
D.③⑥④①②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参与建构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口,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
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比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
(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
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
C.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如有“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D.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体现汉字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归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了从象形的汉字中看中国古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这一观点,分别从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汉语的句式两方面展开论述。
B.根据文章第三段内部的句子逻辑可以判断:“部首”的外延要大于“初文”,“义符”的外延也要大于“初文”,这三者都不属于“类”。
C.古代汉字中的“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一证据证明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
D.“役”字原不从“彳”,后以“彳”为义符,人们觉得从役与奔波有关,这一证据其实无法证明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的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B.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意思时,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C.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
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观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木”要“受绳”才能端直;“金”要“就砺”才能锋利。由此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劝学》)
(3)《赤壁赋》中写客人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之后,进而慨叹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话,通过对行进艰难的夸张描写来表现青泥岭的险峻。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追求美政的决心。
(2)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指出中华民族这艘巨轮正稳稳驶向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正面刻画了周瑜从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____________”一句侧面表现了东吴一方取得了胜利。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 。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饭疏食,饮水,__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论语》)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摄提贞于孟陬兮,_________________。 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屈原《离骚》)
(3)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_? 宁赴湘流,______。(《楚辞》)
(4)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上片第六句以“万斛”状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D.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14、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③。”是 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 育失其勇,仪、秦④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⑤之衰,而道济天下之 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 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 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
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
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 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琪略》,有删改) [注]①申、吕:申伯,周宜王时功臣。吕侯,辅周穆王有功。岳降: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②傅说
(音悦):商朝大臣。③浩然之气:即正气,刚正至大的气概。④良平:张良、陈平,西汉谋臣。贲育:
孟贲、夏有,古代武士。仪秦:张仪、苏秦:战国辩士。⑤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此时骈文盛行,文风衰败。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B.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 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C.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D.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列星,罗布天空、定时出现的恒星。古人认为,圣人惠及天下万物,死后能变成星辰。傅说辅助武丁
复兴了殷商,传说后来变成了一颗星,所以庄子说他“比于列星”。
B. 布衣,即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以布衣指代之。白衣,常常用来代指做了官
的读书人,所以又有“白衣卿相”之说。
C. 进士,是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者,称为进士,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进士科始置于隋炀帝大业年间。
D. 卜地,卜,是古代一种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预测吉凶的行为。卜地,指选择居住或安葬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碑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对他忠心耿耿、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示钦佩和崇敬,对他政 治上的不遇和人生道路的坎坷表示深切同情和悲哀。
B. 苏轼认为韩愈的人格、思想、精神之所以不为人们所理解,甚至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是他能行天道, 而不会尽力去钻营,不容于世俗的缘故。
C. 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充沛:起笔两句劈空而来,豪迈警策;接着列举事例作对比,然后连用几个 排比句,一泻而下,很有感染力。
D. 碑文将议论、描述、引证、对话等熔铸于一炉,髙论卓识,雄健奔放,骈散兼施,文情并茂,是风格 雄浑、气势磅礴,既作不平之鸣又真切感人的碑传名篇。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2)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15、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人最大的悲哀,在于对现实的欲求不满。
也有人说,促使人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是欲求不满。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