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高三复习期间,老师们都针对班级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 的情况,制定灵活有效的复习计划。
②安倍的行为招致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的反对。作为一国首领,安倍给外界留下了一个缺乏充分的外交策略、 的印象。
③ 10月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41亿人,比去年底增加2239.9万人。
A参差不齐 一意孤行 截至 B良莠不齐 飞扬跋扈 截止
C参差不齐 飞扬跋扈 截止 D良莠不齐 一意孤行 截至
2、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卫星导航系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
(卫星导航系统是信息基础设施。)
B.年轻小伙子梦寐以求的是在茫茫人海中能找到一个钟情于自己的姑娘。
(小伙子找到一个姑娘。)
C.人们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具有防腐保鲜、防病抗病和调整营养结构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具有作用。)
D.蓝天白云和雪山绿树在湖面的倒影好像随着细细的波纹轻轻摇曳着。
(蓝天白云和雪山绿树摇曳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二十二》是反映中国“慰安妇”幸存者生存状态的纪录电影。影片公映之初,竟然发生观影男子笑出声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
B. 特朗普惊叹故宫建筑群的蔚为壮观,不时兴趣盎然地驻足凝望,仔细品味着朱墙黄瓦、雕梁画栋,更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深表赞叹。
C.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不仅以超5亿元的高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还连续多日牢牢占据单日票房榜首。
D.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通过了世卫组织的评估,成为第5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将在流感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作用。
4、下面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杀人如不能举(列举)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
B.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C. 使使以闻大王(使……听闻) 持千金之资币物(金币)
D.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户(购买)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温暖和抚慰。
②编造者兼顾诗歌的影响力和读者的认知度,入选作品多以短诗为主。古往今来人们口耳相传、吟诵得最多的正是那些短小精悍的诗。
③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各有千秋,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却关系密切。
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树一帜,往水库里投放了近1亿个塑料球,以期高效节水,这种塑料球能有效阻止湖水蒸发。
⑤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大学演讲时说,中哈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
⑥真实的情感最能在简朴的生活中流露出来。因为锦衣玉食,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情;箪食豆羹,味淡,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6、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
①中国人为世界最聪明之一民族,似不必多方引证。惟中国人之聪明有西方绝不可及而最足称异者,即以聪明抹杀聪明之聪明。聪明糊涂合一之论也,极聪明之论也。仅见之吾国,而未见之西方。此种崇拜糊涂主义,即道家思想,发源于老庄。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滑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滑巨奸之哲学无疑。转而见出聪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为而无效,何如不为以养吾生。只因此一着,中国文明乃由动转入静,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重和让不重战争之文明。
②此种道理,自亦有其佳处。世上进化,诚不易言。熙熙攘攘,果何为者。何若“退一步想”知足常乐以求一心只安。此种观念贯入常人脑中时,即和让成为社会之美德。若“有福莫享尽,有势莫使尽”,以极精微之道也。
③惟吾恐中国人虽聪明,善装糊涂,而终反为此种聪明所误。锦州之退,聪明所误也。使糊涂的白种人处于同样境地,虽明知兵力不敌,亦必背城借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日人一战。夫玉碎瓦全,糊涂语也。以张学良之聪明,乃不为之。然则聪明是耶,糊涂是耶,中国人聪明耶,白种人聪明耶,吾诚不敢言。
④中国人既发明以聪明装糊涂之聪明的用处,乃亦常受此种绝顶聪明之亏。凡事过善于计算个人利害而自保,却难得一糊涂人肯勇敢任事,而国事乃不可为。吾读朱文公《政训》,见一节云:
⑤今世士大夫,惟以苟且逐旋挨事过去为事。挨得过时且过。上下相咻以勿生事,不要理会事。且恁鹘突,才理会得分明,便做官不得。有人少负能声,及少经挫抑,则自悔其太惺惺了了,一切刻方为圆,随俗苟且,自道是年高见识长进…… 风俗如此,可畏可畏!
⑥可见宋人已有此种毛病,不但“今世士大夫”然也。夫“刻方为圆”,不伤人感情,不辨是非,与世浮沉,而成一老滑巨奸,为个人计,固莫善于此,而为社会国家计,聪明乎?胡涂乎?则未易言。在中国多一见识长进人时,便是世上少一做事人时;多一聪明同胞时,便是国事走入一步黑甜乡时,举国皆鼾鼾睡到晓,憨憨直到老,举国皆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之圣贤,而独无一失计之糊涂汉子。举国皆不吃眼前亏之好汉,而独无一肯吃亏之弱者,是国家之幸乎?是国家之幸乎?
⑦呜呼,吾焉得一位糊涂大汉而崇拜之。
【1】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①段的论述层次?(6分)
【2】第③段“夫玉碎瓦全,糊涂语也”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张学良怎样的态度?(6分)
【3】请结合对文末划线句的理解,概括作者对“中国人之聪明”的认识。(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成为千古名句。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三句,用拟人手法,描写客人箫声的悲伤、幽怨。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两句写出滕子京治理巴陵郡的卓越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2)《劝学》中,荀子以“_____,_____”和千里马一跃也达不到十步远构成对比,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和刘裕的北伐气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他当初居住的地方,如今却是“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以“东风”“明月”反衬自己悲痛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作者以菊花与莲作对比,指出莲是花中君子,描写菊花的句子是:菊,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美好愿望如烟云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 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
(3) 《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8)《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9)《赤壁赋》 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___________,________。
(10)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12)《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13)《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1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承上概括风景,一句启下引出周瑜,很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诫我们,见到有德行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反思自己。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悲叹人生的短暂易逝。
(3)《蜀道难》全文饱含李白对友人的关爱之情,既有送友人入蜀时“_______________”的问询,又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劝告。
1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元)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1】综观全曲,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字贯穿全篇。
【2】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B.“归雁横秋”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C.“金杯错落”是写昔日繁华热闹的官场生活。
D.“西风白发”极写诗人未能建功立业的惆怅。
【3】作品末尾三句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金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数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令、兼同修国史。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性乐山水,诗文碑记不尚虚饰,因事遣词,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冲淡。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泰和四年,书“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之上,是为“金泰和”。
是时,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
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子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防濠堑,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会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明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久之,致仕。大安三年九月卒,年七十八,谥文献,葬于奉符西旺村。赵秉文作墓志云:“公之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
(节选自《金史·党怀英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B.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C.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D.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国子祭酒,官职名。国子,即皇太子。国子祭酒即贴身侍奉皇太子的近侍官。
C.中书,即中书省,中国古代中枢官署的名称,是封建时代政权执政中枢部门。
D.致仕,辞去官职。古代官员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如有疾患则可以提前。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党怀英自幼聪颖,记忆力强。年少时,他每天能够记诵一千多字的文章,记忆力可谓超群;他师事亳州刘瞻,和辛弃疾曾经有同窗之谊。
B.党怀英心胸豁达,淡视功名。在应试不幸落榜之后,他纵情于游山玩水,即使在温饱都几乎不能够解决的情况下,他依旧能够安然面对。
C.党怀英书文皆善,造诣极高。他所写的诗文碑记不崇尚虚华修饰,语言通达流畅,平易自然;他擅长用篆书刻字,他的字还被铸在了钱币上。
D.党怀英备受赏识,遭人嫉妒。在翰林缺人,章宗询问宰臣们时,章宗认为党怀英表现最好,而张汝霖却出于嫉妒党怀英而推荐了郝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
(2)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
【5】文末赵秉文写的墓志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党怀英的才华的?表达了他怎样的态度?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底,一百多名影视从业者发表“抄袭剽窃者不应成为榜样”的联合抵制声明。随后,郭敬明、于正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相继发表公开信,正式道歉。
据悉,早在2006年与2014 年,法院就分别判定他们的相关作品抄袭和侵权行为属实。面对法院判决,郭敬明认为时间会帮他肃清一切,虽作出赔偿,但拒绝道歉;于正认为只是一次巧合与误伤,也只作出赔偿,同样拒绝道歉。之后,二人作为流量经济时代的“吸睛体”,不仅未淡出公众视野,还推出了一些受到追捧的作品,并在一些综艺节目中担任评委或导师……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