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然而,有关部门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私自拆除了当年是慈禧弟弟的桂公府的跨院。
B.浈江区有政协委员建议,风度路作为全市唯一的全天候步行街应尽早树立导游导购指示牌。
C.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东窗事发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D.面对张海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刚刚阳光明媚,突然下起了冰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驴友们 。
②如果我开口说话,她会说我傲慢,要是我保持沉默,她又指责我木讷,真叫人 。
③关于公司的改革方向,大家议论了好久, ,最终也没有结果。
A.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 莫衷一是 B.无所适从 莫衷一是 不知所措
C.不知所措 无所适从 莫衷一是 D.不知所措 莫衷一是 无所适从
3、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及意义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A.吾其还也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其皆出于此乎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戏曲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作了《桃花村》,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精品。
B. 特朗普惊叹故宫建筑群的蔚为壮观,不时兴趣盎然地驻足凝望,仔细品味着朱墙黄瓦、雕梁画栋,更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深表赞叹。
C. 浙江出台的《2017年高考招生录取方案》遵循以“学生本位”为原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扩大考生选择权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考生风险,维护考生利益。
D. 湖南省苗族侗族自治县举办首届“省际牛王争霸赛”,84头“牛魔王”轮番登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斗牛民俗大餐,吸引了周边近万名群众前来观战。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中国书法史来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了一条重要的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艺术作品的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②喜讯传来,这座小城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地走上街头,扛出彩旗,打起锣鼓,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③针对当前学生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学校决定实行走班制度,以保证每个孩子可以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下学习。
④不要做活在犹疑里的观望者——他们羡慕有更好的生活,渴望有最好的未来,却按兵不动,固步自封,在患得患失中错过了太阳又错过群星。
⑤索溪峪的山,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山势龙飞凤舞,使人望而生畏。
⑥“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奋是学有所成的保障,但并非唯一的路径,学习者如果缺少良好的心态与科学的方法,最终只能是心劳日拙,难有收获。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这一辈子
老舍
学徒的意思是一半学手艺,一半学规矩。在初到铺子去的时候,不论是谁也得害怕,铺中的规矩就是委屈。当徒弟的得晚睡早起,得听一切的指挥与使遣,得低三下四的伺候人,饥寒劳苦都得高高兴兴的受着,有眼泪往肚子里咽。象我学艺的所在,铺子也就是掌柜的家;受了师傅的,还得受师母的,夹板儿气!能挺过这么三年,顶倔强的人也得软了,顶软和的人也得硬了;我简直的可以这么说,一个学徒的脾性不是天生带来的,而是被板子打出来的;象打铁一样,要打什么东西便成什么东西。
在当时正挨打受气的那一会儿,我真想去寻死,那种气简直不是人所受得住的!但是,现在想起来,这种规矩与调教实在值金子。受过这种排练,天下便没有什么受不了的事啦。随便提一样吧,比方说教我去当兵,好哇,我可以做个满好的兵。军队的操演有时有会儿可以休息,而学徒们是除了睡觉没有任何休息时间的。有时因为遇上赶夜活的时候,我一天一夜只能睡上三四点钟的觉。我能一口吞下去一顿饭,刚端起饭碗,不是师傅喊,就是师娘叫,要不然便是有照顾主儿来定活,我得恭而敬之地招待,并且细心听着师傅怎样论活讨价钱。不把饭整吞下去怎么办呢?这种排练教我遇到什么苦处都能硬挺,外带着还是挺和气。读书的人,据我这粗人看,永远不会懂得这个。现在的洋学堂里开运动会,学生跑上两个圈就仿佛有了汗马功劳一般,喝!又是搀着,又是抱着,往大腿上拍火酒,还闹脾气,还坐汽车!这样的公子哥儿哪懂得什么叫作规矩,哪叫排练呢?话往回来说,我所受的苦处给我打下了做事任劳任怨的底子,我永远不肯闲着,做起活来永不晓得闹脾气,耍别扭,我能和大兵们一样受苦,而大兵们不能象我这么和气。
提到我的手艺来,我也觉得学徒三年的光阴并没白费了。凡是一门手艺,都得随时改良,方法是死的,运用可是活的。三十年前的瓦匠,讲究会磨砖对缝,做细工儿活;现在,他得会用洋灰和包镶人造石什么的。三十年前的木匠,讲究会雕花刻木,现在得会造洋式木器。我们这行也如此,不过比别的行业更活。我们这行讲究看见什么就能糊什么。眼睛一看,手就能模仿下来,这是我们的本事。我们的本事不大,可是得有点聪明,一个心有窟窿的人绝不会成个好裱糊匠。
这样,我们做活,一边工作也一边游戏,仿佛是。我们的成败全仗着怎么把各色的纸调动的合适,这是耍心路的事儿。以我自己说,我有点小聪明。在学徒时候所挨的打,很少是为学不上活来,而多半是因为我有聪明而好调皮不听话。我的聪明也许一点也显露不出来,假若我是去学打铁,或是拉大锯——老那么打,老那么拉,一点变动没有。幸而我学了裱糊匠,把基本的技能学会了以后,我便开始自出花样,怎么灵巧逼真我怎么做。有时候我白费了许多工夫与材料,而做不出我所想到的东西,可是这更教我加紧的去揣摩,去调动,非把它做成才可。这个,真是个好习惯。有聪明,而且知道用聪明,我必须感谢这三年的学徒,在这三年养成了我会用自己的聪明的习惯。诚然,我一辈子没做过大事,但是无论什么事,只要是平常人能做的,我一瞧就能明白个五六成。我会砌墙,栽树,修理钟表,看皮货的真假,合婚择日,知道五行八作的行话上诀窍……这些,我都没学过,只凭我的眼去看,我的手去试验;我有勤苦耐劳与多看多学的习惯;这个习惯是在学徒三年养成的。到如今我才明白过来——我已是快饿死的人了!——假若我多读上几年书,只抱着书本死啃,象那些秀才与学堂毕业的人们那样,我也许一辈子就糊糊涂涂的活下去,而什么也不晓得呢!裱糊的手艺没有给我带来官职和财产,可是它让我活的很有趣;穷,但是有趣,有点人味儿。
前面我已说过:我们这行有两种活,烧活和白活。做烧活是有趣而干净的,白活可就不然了。糊顶棚自然得先把旧纸撕下来,这可真够受的,没做过的人万也想不到顶棚上会能有那么多尘土,而且是日积月累攒下来的,比什么土都干,细,钻鼻子,撕完三间屋子的棚,我们就都成了土鬼。及至扎好了秫秸,糊新纸的时候,新银花纸的面子是又臭又挂鼻子。尘土与纸面子就能教人得痨病——现在叫作肺病。我不喜欢这种活儿。可是,在街上等工作,有人来约就不能拒绝,有什么活得干什么活。应下这种活儿,我差不多老在下边裁纸递纸抹浆糊,为的是可以不必上“交手”,而且可以低着头干活儿,少吃点土。就是这样,我也得弄一身灰,我的鼻子也得象烟筒。做完这么几天活,我愿意做点别的,变换变换。那么,有亲友托我办点什么,我是很乐意帮忙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我”的身份是一个裱糊匠,小说就是以这个裱糊匠的视角来写当时的人和事的。
B.“学徒的意思是一半学手艺,一半学规矩”,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讲学徒的学习内容可分为两种,而是为了引出学“规矩”。
C.文中将裱糊匠与瓦匠、木匠等职业加以类比,形象写出了“我”所从事的这一行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的情况。
D.裱糊的手艺没有给“我”带来官职和财产,而且学手艺的过程极为不易,“我”对这门手艺全然充满厌恶之情。
【2】有人说:“老舍的小说用语通俗、浅白而雅致,并且追求幽默感,具有浓烈的‘京味’。”下列对小说语言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刚端起饭碗,不是师傅喊,就是师娘叫,要不然便是有照顾主儿来定活,我得恭而敬之地招待,并且细心听着师傅怎样论活讨价钱”,用语通俗,口语化。
B.“学生跑上两个圈就仿佛有了汗马功劳一般,喝!又是搀着,又是抱着,往大腿上拍火酒,还闹脾气,还坐汽车”,生动传神,充满妙趣,幽默诙谐。
C.“能挺过这么三年,顶倔强的人也得软了,顶软和的人也得硬了”,带有一种特有的京味儿,尤其是“顶”字,带点儿调侃,带点儿夸张,京味十足。
D.“我们做活,一边工作也一边游戏,仿佛是”,说明“我”做活敷衍,心不在焉,心有旁骛,“仿佛是”倒装到话尾,体现说话随意的口语化特点。
【3】本文取材于旧社会市民生活,刻画了学徒工的经历和命运。请简要概括文中“我”的性格特点。
【4】老舍在《四世同堂》里说:“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我”从委屈的生活中咂摸出了哪些甜味。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表达郭橐并没有使树木长高长大的秘诀,只是不妨碍生长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贺新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人向统治者发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请缨报国志士的激情跃然纸上。
(3)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深深地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不怕粉身碎骨、坚守自己志向的决心。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江中清冷月影烘托江边送别、举酒难欢的惨淡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借助猿鸣来烘托诗人悲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写长江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句子是“________”。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表达了书信不能往来的无奈。
(4)班级学习经验分享会上,如果你发言的主题是“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你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两句。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豪气。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用“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3)王维《使至塞上》中巧借自然物象以自比,既勾勒出诗人的万里行程,又暗示其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判断句概括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夸张手法在古代诗词中起着重要作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这一手法描写周瑜卓越战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草木的衰荣常常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结,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连禽、兽都难以越过蜀道中的高山来衬托蜀道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1】
张先
心膂良臣,帷幄元勋,左右万几。暂武林分阃【2】,东南外翰,锦衣乡社,未满瓜时【3】。易镇梧台,宣条期岁,又西指夷桥【4】千骑移。珠滩上,喜甘棠翠荫,依旧春晖。
须知。系国安危。料节召、还趋浴凤池。且代工【5】施化,持钧【6】播泽,置盂天下【7】,此外何思。素卷书名,赤松【8】游道,飙驭云辑【9】仙可期。湖山美,有啼猿唳鹤,相望东归。
注释:【1】赵阅道:北宋名臣赵抃。他一生在多地为官,是善治一方的清官能吏。熙宁七年(1074年),赵抃将要离开成都赴越州任职,张先作此词相赠。【2】武林分阃:指赵抃熙宁三年(1070年)出任武林知州。【3】瓜时:指任职期满。【4】夷桥:夷里桥,成都古桥名。【5】代工:人臣辅佐君王,以代行天之使命。【6】持钧:执政。【7】置盂天下:指使天下安定。【8】赤松:传说中的上古仙人。【9】云辑:神仙所乘的云车。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膂良臣”三句,表明赵抃是皇帝身边信任倚重的辅国良臣。
B.“暂武林分阃”四句,写赵抃任职武林,任期未满就转赴他任。
C.“料节召”两句,作者预言赵抃会被皇帝派使臣持节召回朝中。
D.“素卷书名”三句,写赵抃勤政不忘苦读,期望能与仙人齐名。
【2】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暂”“易”“又”连用,写出了赵抃辗转于各地,辛劳为官的情形。
B.下片“且”字总领的四句,劝慰赵抃不要忧思重重,暂且屈才做地方官。
C.“湖山美”三句,表达了作者期待赵抃归来,二人同游湖山,共赏美景。
D.本词以叙议为主,表达了对赵抃的赞美,也由此传达出作者的政治理想。
【3】词中写到了“甘棠”。参考下面所给词条信息,结合全词,分析“甘棠”在本词中的意义与作用。
甘棠:①蔷薇科落叶乔木,树形高大优美。
②指《甘棠》(《诗·召南》)。《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
14、 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光禄潭之族也。喜少立操行,博学好古。诸葛恢临郡,屈为功曹。察孝亷,州举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上疏荐喜。怀帝即位,公车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每诣喜,信宿忘归,自云不能测也。太宁中,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①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邈世,束修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
(选自《晋书·虞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B.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C.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D.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秦始皇开始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博士,古代的一种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朝承袭下来。唐朝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教授官。
C.坟典,指三坟、五典的并称。三坟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则是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D.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纬是一种社会思潮,其中有大量古代神话民俗文化的记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喜不慕名利,安贫乐道。虞喜对名利看得比较淡薄,皇帝也认为他圣德钦明。他虽然高枕于柴门,却自得其乐。
B.虞喜屡被举荐,拒不应召。虞喜对出仕没有兴趣,屡次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甚至是博士,但他一一推脱不就。
C.虞喜志行高洁,潜心研究。虞喜少年时期就有很好的操行,后来长期潜心于古典经学及天文历算的研究,受到肯定。
D.虞喜精通天文,敢于突破。虞喜的《安天论》对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和整个宇宙就像个鸡蛋壳层的浑天说进行了质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
(2)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薛涌写了一篇名为《在自拍中消失的人生》的文章,文末有这样一段话:苏格拉底上街,是和人们论道的,由此留下的智慧,两千多年来依然让人类受用不尽。如今人们上街,拿着手机随处自拍,所见证的,则是自我的消失。
对此你有何看法?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