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和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连词,并列
B.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何况
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名词,通能,才能
D.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连词,表修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2018年春节前夕举办的珠海市广场舞比赛中,市老年大学舞蹈队的老干部们登台竞技,跳起舞来依旧鹤膝蜂腰,以出色的表演勇夺桂冠,迎来开门红。
②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现场倒计时之后,102名轮滑表演者鱼贯而入,伴随着西洋镜动画次第组成不同的队形,最后定格成了奥运五环图案,宣告闭幕式正式开始。
③梦想能为我们指明目标和方向,每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但如果只有梦想而没有规划,我们将会沦为涸辙之鲋,陷入此岸与彼岸那遥远而无尽的困惑之中。
④每个周末,珠海的一些市民们都会选择去情侣路散心:到海滨公园餐风宿雨,到野狸岛登高远眺,到“日月贝”感受阳春白雪,每位市民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
⑤珠海市委多次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我市建设成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特区,要海纳百川,筑巢引凤;面对敢想肯做、充满热情的青年才俊不能裾马襟牛。
⑥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过无数个石破天惊的观点,他一生都在浪漫地思考宇宙,给全人类留下了无数伟大的科学成果。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拜送书于庭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令将军与臣有郤
D.余威震于殊俗
4、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君子生非异也
B.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 斯天下之民至焉
D. 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甘孜藏族小伙丁真在走红网络后,恶意抢注商标者纷至沓来,既有以“丁真”为名直接申请的人,也有以“我爱丁真、遇见丁真、丁真笑”等相关内容为名申请的人。
B.电影《你好,李焕英》凭借浓浓的亲情故事、真挚的情感力量,呈现出内容大于技法的效果,让银幕前的观众对深沉绵长、细腻无私的母爱作了一次集体回望。
C.由盖娅传说出品的《山水霓裳》服装大秀,遭到众多网友的吐槽。这个一向围绕以“创新中国传统服饰”为理念的“中国风”品牌,被冠以“人民艺术家”称谓。
D.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尽管是个专业问题,不该轻易被舆论情绪化裹挟,但重申其结果一定要经得起舆论拷问,不可敷衍了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文学创作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技术分析,文学批评可以进行火候、时长的测量控制的时候,其实文学创作和批评已经被消解了。面对技术当道的评论话语,我不能不发问: 当我们在谈论文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学首先是感性的、通往心灵的东西。一部作品出现了,它或多或少打动了你内心的某个点,你对它有感觉,你对它有话说,才能形成批评。没有这一基本前提,批评家的技术再精湛,都是不适用因而无效的。文学批评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讲:首先具备读者的审美水准,再来着眼复杂深奥的批评。如果没有前者却强行切入后者,那就好比还不会走就想跑。真不能想当然地断定批评家都具备了一个合格读者的水准,有的或许懂文学,但转头去写评论又是另一回事,好像一个死魂灵附体,所操持的话语体系令其离文学骤然远去。这样的批评和批评家是没有灵魂且毫无魅力的,甚至蹩脚或自欺欺人,很难与作品和作家形成声气相通或彼此激发的良性互动。文学创作是灵动的, 文学批评也不该是一张死硬的驴皮。评论家自身懂得人心和人性、具备文学的审美和评判能力,是真正好的批评产生的前提。
我不认为文学批评对于文学创作有那么重要的作用。这两个行当,其实经常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批评远远当不了创作的家。有时甚至是鸡同鸭讲,那就不如不讲。哪个作家是看着批评的风向标去写作的呢?那他可能不是一个好作家。中国文学的高峰,都不是由于批评的先遣而出现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甚至还不明确小说是个什么东西。由于审美趣味和能力的差异,批评家对于作家作品误判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当下批评主要的误判不是批判错了,而是表扬错了。有人担心批评家批判错了,挫伤作家积极性的严重后果,但我认为更需要担心的是表扬错了的严重后果。即便真是批判错了,也大可不必恐慌。想想看,既然再怎么拔高的赞美都不会使作家愤怒,就说明他们抗赞美的能力是很强的,心态是不错的,内心是坚强的,那么略微有点假以辞色的批判,也不至于使他们瞬间脆弱下来以至于一蹶不振吧?拿出五分之一抗赞美的能力来抗批判,绰绰有余了。既然错误的赞美不会使作家愤怒,错误的批判理应不至于使他们不快。
文学批评与创作一样,也在经历着大浪淘沙的考验,不必担心,是金子终究会留下来的。关于如何批评以及如何引导批评,太多急于找出真理的探讨反而可能导致迷失“本心”,我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不必焦虑。
(摘编自李美皆《文学批评的平常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其实各自为政,批评不应干涉创作,创作也不能依赖批评。
B.文学批评家应当首先以合格读者的审美水准去看待作品,摒弃专业的话语体系。
C.有的批评家眼高手低,因而作为读者欣赏作品没有问题,写的评论却毫无魅力。
D.文学批评有时会出现一定偏差,我们要做到顺其自然,不需要过分急躁和焦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假设对文学创作进行技术分析开篇,否定了文学批评的技术化倾向,同时引出下文的论述。
B.“文学批评也不该是一张死硬的驴皮”,形象地表明文学批评应当契合文学特质,追求鲜活灵动。
C.文章以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不清楚小说的概念为例,证明了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的意义很有限。
D.文章用幽默的语言分析了批评家对作家作品的误判情况,指出批判比表扬对文学的发展更有益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评论家懂得人心和人性,具备文学的审美和评判能力,就可能写出好的文学评论, 从而与作家形成良性互动。
B.文学批评的前提是认真阅读,准确理解,抓住作品打动自己内心的某个点,因此批评家的技术精湛与否不重要。
C.批评家对某一作家作品的评判难免受到自身审美趣味或能力的影响,错误的表扬和批判都不利于作家的创作。
D.评判文学作品的价值,不能局限于同时代文学批评家的意见,真正优秀的文学批评也一定能够经受时间考验。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气势磅礴、瑰丽浪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红白相映,画面鲜明生动。
(2)《师说》中的士大夫以年龄地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又瞧不起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韩愈对此批评道:“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琵琶声,不仅以声写声,而且以形写声,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首段阐明此次进谏是针对君王执政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并用形象的比喻指明其危害性。
(2)古人迎客热情,待客周到。杜甫《客至》中体现热情迎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用骏马寄托作者的情怀,唐诗宋词中常常闪现骏马的身影,如“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剑经磨砺而变锋利来设喻,引出了“ , ”的论断。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 ”两句,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经随历史而去的感慨。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 ”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
(3)“雪”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但有时真假难分,如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句描绘了雪光照亮了天空的景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句则以雪写浪花。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荀子在《劝学》中以“木、金”为喻,引出“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②《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作者的志趣。
12、(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_____,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3)夕阳下,________,两三航未曾着岸。(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4)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6)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7)青树翠蔓,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8)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①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②、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④,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⑤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⑥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婉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②消:经受。③落红:落花。④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⑤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⑥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继承了《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并且贯穿全篇,构成了整体的象征意蕴。
B.这首词多用反问,下阕 反问句“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中的“君”指的是同官王正之。
C.这首词与李清照的《一剪梅》都写到了“闲愁”,但它们所表达的“闲愁”却是大相径庭。
D.本词词尾运用“斜阳”“烟柳”等常见意象,以景结情,委婉含蓄地折射出词人复杂的心境。
【2】罗大经《鹤林玉露》云此词:“词意殊怨。”请结合全词,分析此词为何会流露出怨怼的情绪。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忠堂记》
岳珂
庐陵号多士,儒先名臣,今古辈出,里人图所以尊显风厉以垂无穷者。嘉泰四年八月,始为堂,县庠以祀三忠。时周益公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怿,稍谢碑版之请,不肯为。一日,韦布款其门者百数,阍辞焉,弗可,乃强为通。益公方卧,奋然起曰:“是当作。”即为属稿,文不加点而成,邑人惬望。四方闻其复秉笔,求者沓至,益公实病矣。其冬十月朔,遂薨,盖绝笔焉。
后四年,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大章),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节义,天下之大闲,万世不可得而逾也。吉为江西上郡,自皇朝逮今,二百余年,兼是二者,得三公焉。曰欧阳公(修),以六经粹然之文,崇雅黜浮,儒术复明,遂以忠言直道,辅佐三朝,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谥曰文忠,莫不以为然。南渡抢攘,右相杜充,拥众臣虏,金陵守陈邦光就降,惟通判杨邦乂戟手骂贼,视死如归,国势凛凛,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褒赠之,赐谥曰忠襄,则又莫不以为然。时宰议礼,众论詾詾,惟一编修官胡(铨)毅然上书,乞斩相参、虏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厥后天子从而褒赠,赐以忠简之谥,则又莫不以为然。是之谓三忠。虽然此邦非无宰相,如刘(沆)冲之在朝,尝力荐文忠,留置翰苑,又引富文忠公(弼)共政,今姓名著在勋臣之令,而谥则未闻,子瑾孙僴,俱为待制,迄不能请,矧被遇之从臣乎?夫然后知节以一惠,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其后楼宣献铭益公墓,称其精确简严,士谓纪实。益公谥文忠。余谓它日有尚贤者在位,隮配其间,尚可谓四忠也。
(注)①风厉:鼓励,劝勉。 ②韦布:韦带布衣,借指寒素之士,贫民。③大闲:基本的行为准则。④抢攘:纷乱貌。⑤矧:况且。⑥隮配:配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强为通 通顺
B.其冬十月朔 初一
C.自皇朝逮令 到,及
D.厥后天子从而褒赠 那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庠:文中指祠堂宗庙。商(殷)代叫“庠”,周代称呼地方学校叫“序”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谨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义”。
B.甍 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称皇帝、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文中是指周益公因病去世。
C.通判:官名。位居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运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又监察的责任。
D.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卫、修撰、编修、检讨统称为翰林。
【3】把下列句子成现代汉语。
(1)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大章),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
(2)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4】结合第一小节,概括周益公能够配谥“文忠”的依据。
15、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200字。
①学校要进行主题为“寻求生命的光芒”的话剧演出,你作为编剧会将哪一部作品搬上舞台呢?从《平凡的世界》《呐喊》《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选择一部作品,简要陈述理由。要求:符合原著内容,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②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开赛当天,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说:“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最终,她带领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以11战全胜的傲人战绩登上冠军领奖台,实现了赛前定下的目标。学校想邀请郎平教练来为全校师生做演讲,请你写一段文字表达对郎平教练的敬佩之情和邀请之意。要求:态度诚恳,语言得体。
③“中国味儿”可能是一段记忆,可能是一种感觉,可能是一种特色,也可能是一种文化……选择一个有“中国味儿”的场景,进行描写。要求:描写生动具体,不出现“中国味儿”的字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