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云南文山州高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 ③②⑥⑤①④   B. ④②①⑤⑥③

    C. ②⑥⑤①④③   D. ③①⑤②⑥④

     

  • 2、下列各句的内涵与朱光潜这段话的主旨一致的一项是

    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B.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C.以出世之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D.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把它当成天职来做。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网络时代,新媒体层出不穷,有人认为,报纸必将消亡,对此观点,我____

    美国前高官认为中美有开战风险,白宫  

    我们对感冒常常   ,但感冒很有可能成为肺炎的罪魁祸首。

    A.不敢苟同   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

    B.不以为意   不敢苟同   不以为然

    C.不敢苟同   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D.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不敢苟同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②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③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普通百姓难以作壁上观的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配置,也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⑥我们要按照改革方案,走出驾轻就熟的陶醉,打破坛坛罐罐的迷恋,摆脱得失进退的忧心,勇敢地投身于这场引领未来的变革。

    A. ①③⑤

    B. ①③⑥

    C. ①②④

    D. ②⑤⑥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情绪心态能量层级,而决定一个人的能量层级高低的关键自身因素是这个人的使命愿景,即社会动机和心灵境界。

    B.在《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拥有甜美笑容的奥运冠军杨倩,在和全国同学进行云连线时,又对着镜头比了一个大大的爱心,体现了奥运颁奖仪式上的“名场面”。

    C.当前形势之下,我国生育政策逐渐放开,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对生育三个以内(含三个)孩子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D.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各种疾病死亡率之首,成年人血液系统疾病已成为引发突然猝死的“头号凶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论在经历“审美的复苏”“体系的探索”“现代性转换”之后,得益于视野逐渐阔大,经验不断充实,正在走进新的阶段。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试图重新找到中国文化根性,展开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在这样一个回头细看的过程中,传统文学生活中大量新事实被看见,与此同时,“中国文论”研究越来越多探向历史维度。这时出现了两组对比鲜明的趋势:一方面是越来越强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弱的理论解释力;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声音要“去西方化”,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能进去而不能出来,不能告诉我们“破”了西方之后要“立”什么,以至于一度迷失目标。当下学界已经认识到,在大量新事实充分发现的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大的理论综合,超越以往对中国文艺的阐释与解读。当今时代的中国文论要避免前面几个历史阶段带来的局限,发展出像中国哲学、中国历史那样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发展出新的理论论述。简言之,这个新论述就是“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这一新论述有两个轮子,一是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与新意义;一是活古化今,在解释当今文艺实践中不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近年来,中国文论研究在“回头看”过程中温故知新,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譬如,一些学者通过多年个案与专题研究,发现中国文学的“文体”极为丰富多样,“文体”正是中国古典文学区别于西方文学的重大民族特色。古往今来,中国文艺家以丰富的文体实践不断丰富经验与美感的表达,中国文学的“天光云影”原来大都可以从文体角度悟得其中三昧。这就大大改写了五四时期西方文学观念主导的以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分法所限定的文学认知图式,从而大大扩展了文学边界,使得完全不同于五四书写的中国文学史成为可能。新事实拓展新眼光,新眼光发现新事实。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重新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这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是相适应的。

    中国文论是否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生命力,还要看它能否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当今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中国文论的文化自觉和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是相通的,这是发展的重大机遇所在。与此同时,中国文论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譬如,文学创作如何在中华崛起的时代,充分涵育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而“国身通一”的士人理念、“家国兴衰”的志士情怀,正是千年中国文论主流,即严羽所谓盛唐诗为“第一义”以及王国维所谓“屈子文学之精神”。说到底,“文以载道”的“道”既是客观历史大趋势,也是这个大趋势内化为士人身心的担当。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仍然在今天文学活动中起作用。正如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所说,当代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无论怎样新变,还是跳不出中华传统伦理和传统价值观。因而,我们应清醒认识到,中国文论核心价值仍然与当代审美经验和文化实践发生直接关联,并对当代文学创作发挥重要影响。

    (摘编自胡晓明《强化中国文论阐释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论视野逐渐开阔,经验不断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几个有局限的阶段后,现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B.近年来,中国文论从传统文学生活中发现了大量新事实,但依然缺少一个大的理论综合,表现之一是文化越自信,理论解释力却越弱。

    C.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的研究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是因为它们摆脱了前面几个历史阶段研究中带来的局限,发展出了新的理论论述。

    D.中国文论新阶段的发展应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发现新事实与新意义,二是能活古化今,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分析研究中出现的两组趋势,论证中国当代文论研究存在要解决的问题。

    B.文章以中国文学“文体”极为丰富的新发现为例,论证中、西文论研究存在不同。

    C.文章第四段,引用严羽、王国维的观点,论证了中国文论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D.吴文辉关于网络小说的论述,意在论证当代文学创作既要创新,又要传承传统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文学除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大文体外,还有其他的文体形式,这是中国文论研究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后的新发现。

    B.中国文论研究进入新阶段后有了关于文学边界、文学功能的新发现,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深入,后面很大可能会有其他新发现。

    C.如果中国文论能发展出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形成新的成功的理论论述,那么中国未来的文学创作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D.当代文学要涵育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这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也应成为文学创作者的文化自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杜牧《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___”,则秦可江山永固。

    (3)苏轼《赤壁赋》中慨叹生命短暂,向往自然永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都以日常行走为喻,阐明积累的重要性。

    (2)《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斥,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阐明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一心想要回归自然的原因。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诗中,有很多诗句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的绵长久远与个人生命短暂的思考或慨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国恒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二章》)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 12、(1)李煜词《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词人对国家破灭,山河易主的深深感伤。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唐朝统治者应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否则就会重蹈历史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茶马古道,万里长途,川入滇地唯此路。深峡谷,关河阻。荒寒古戍凭险处,沧桑世变看清楚。棺,悬千古;人,贤名驻。”这是一首题咏盐津豆沙古镇的小曲,曲牌是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孝感途中

    陈沆[【注】

    半日山中路,车声听不喧。

    野云多在树,春水不离村。

    诘屈乡音换,艰难诚垒存。

    麦田含宿雨,作意向人翻。

    【注】陈沆(1785-1826),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日山中路”起句看似平平,其实正为下面内容的展开确定了范围。

    B.颔联用词巧妙,“在”字将野云和树联系起来,突出了野云的悠闲之态。

    C.诗人离开家乡,漂泊在外,听到异地口音,因思乡而涌起悲伤之情。

    D.本诗描写了诗人山行途中所见之景,尾联中的麦田富有情意,令人欣喜。

    【2】结合这首诗分析诗人对所见之景的感想。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酒,桓公谓鲍叔:“姑为寡人祝乎?”鲍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使管仲无忘其束缚而从鲁也,使宁子无忘其饭牛车下也。”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二大夫皆无忘夫子之言,齐之社稷,必不废矣。”此言常思困隘之时,必不骄矣。

    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桓公归,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于是桓公招野人而赏焉。

    桓公田,至于麦丘,见麦丘邑人,问之:“子何为者也?”对曰:“麦丘邑人也。”公曰:“年几何?”对曰:“八十有三矣。”公曰:“美哉寿乎!子以子寿祝寡人。”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甚寿,金玉是贱,人为宝。”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吾子其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羞学,无恶下问,贤者在旁,谏者得人。”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吾子一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得罪于群臣百姓。”桓公怫然作色曰:“吾闻之,子得罪于父,臣得罪于君,未尝闻君得罪于臣者也,此一言者,非夫二言者之匹也,子更之。”麦丘邑人坐拜而起曰:“此一言者,夫二言之长也,子得罪于父,可以因姑姊叔父而解之,父能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谢之,君能赦。昔桀得罪于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则君之得罪于臣者也,莫为谢,至今不赦。”公曰:“善,赖国家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得吾子于此。”扶而载之,自御归,礼之朝,封之以麦丘,而断政焉。

    (取材于《新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言常思困隘之时   困隘:困厄窘迫

    B.桓公怫然作色曰   怫然:愤怒,不高兴的样子

    C.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谢之   便辟:便于解释

    D.断政焉   断政:治理政事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饭牛车下   礼之

    B.善行也   君能赦

    C.语管仲   自御

    D.以子寿祝寡人   此则君之得罪于臣者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 祝愿我的君主不要忘记他流亡在莒国的时候

    B.至德不孤   最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

    C.谏者得人   得到称职的谏官

    D.麦丘邑人坐拜而起曰 麦丘邑人跪坐行礼,起身说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借祝酒提醒桓公君臣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着眼齐国社稷,言辞恳切。

    B.管仲说桓公“亦一郭氏”,既是委婉的批评,也是提醒桓公不要重蹈郭氏的覆辙。

    C.麦丘邑人认为自己的第三句祝辞是前两句的纲领,因为它直接关系社稷安危。

    D.文中的“野人”“麦丘邑人”都是民间有才德的人,桓公求贤若渴,才频频出游。

    5将下面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6麦丘邑人是如何做到让桓公由“怫然作色”变为对他礼遇有加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观看过2019年国庆阅兵吗?作为青年的你,受到震撼了吗?有什么感悟吗?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闸述。要求:①自选角度,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