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成语中划线的字,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不可名状 一名不文 名存实亡
B. 一举两得 举一反三 一举一动
C. 真相大白 一穷二白 不白之冤
D. 目不斜视 有目共睹 历历在目
2、下列各句,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似的。
B.这只是一个生活在乡间的普通老人,但是他写的诗却很好,有人说,这是他善于在田间地头捕风捉影的缘故。
C.他一直生活在窘迫和屈辱当中,写出的诗,没人喝彩;写出的文,没人欣赏。无出其右的痛楚让他苦不堪言。
D.踢了半天足球,虽然没有进球,但队员们奋力拼搏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斗志,其表现还可用差强人意来评价。
3、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请其矢,盛以锦囊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视为止,行为迟 ④子卿尚复谁为乎
⑤今君乃亡赵走燕 ⑥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⑦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⑧彼且恶乎待哉 ⑨技经肯綮之未尝 ⑩去以六月息者也
A.①⑥/②⑨/③⑤/④⑧/⑦⑩
B.①⑩/②/③⑤/④⑧⑨/⑥⑦
C.①⑤/②⑥/③⑩/④⑦/⑧⑨
D.①②/⑥/③⑤⑧/④⑦/⑨⑩
4、选出下列各项中字形不合规范的一项( )
A. 呕心沥血 山清水秀 望风披靡 天翻地覆
B. 不计前嫌 丰功伟绩 崇山峻岭 星火燎原
C. 寥寥无几 陈词滥调 披星戴月 腊梅花开
D. 好高骛远 微言大义 兼受并蓄 沧海一粟
5、下列句子中,修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她边唱歌边给孩子缝衣服,缝进了母亲的期望嘱托。
B.郭晶晶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绘出一连串从容的曲线。
C.全校师生烈火般的激情,在整个校园沸腾了。
D.我们的吉校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学习的楷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舌 头
阿 来
他说:“明天又要用刑了。”
小尔依的话叫我吃了一惊。平常,领地上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人犯了律法,将受什么样的处置,我总会知道。但这件事情我却一无所知。我说:“领地上有那么多信奉真理的人,你们杀得完吗?”
小尔依说:“我知道你喜欢他。你不会像那些人一样因为我们父子对他动刑就恨我吧?”
这下,我知道是谁了。
小尔依说:“少爷要不要去看看他?”
我说:“牢里不能随便进去。”
他对我举了举一个有虎头纹饰的牌子——这是出入牢房的专门牌子。行刑人在行刑之前,都要进牢房 先看看犯人的体格,看看受刑人的精神面貌,那样,行刑时就会有十分的把握。除非土司专门要叫人吃苦,否则,行刑人总是力求把活干得干净利落。
我们走进牢房,那个想在我们这里传布新派佛教①教法的人,正坐在窗下看书。狱卒打开牢门让我们进去。我想他会装着看书入了迷而不理会我们。平时,有点学问的人总要做出这样的姿态。
但翁波意西没有这样。我一进去,他就收起书本,说:“瞧瞧,是谁来了。”他的脸容是平静的,嘴角带着点讥讽的笑容。
我说:“喇嘛是在念经吗?”
他说:“我在读历史。”前些时候,济嘎活佛送了他一本过去的疯子喇嘛写的书。这本书很有意思。他说:“你们的活佛叫我放心地死,灵魂会被他收伏,做土司家庙里的护法。我绝不屈服于他。”
我并没有认真听他说话。我在倾听从高高的窗子外面传来大河浩浩的奔流声。我喜欢这种声音。年轻的喇嘛静静地望着我,好久,才说:“趁头还在脖子上,我要对少爷表示感谢。”
他知道经卷是我叫他们送还的,还知道毛驴也是我放生的。他没有对我说更多的好话,也没有对我说别人的坏话。他把一个小小的手卷送给我。上面的字都是他用募化来的金粉写下的。他特别申明,这上面没有什么麦其不肯接受的东西。那是一部每个教派都要遵循的佛的语录。我手捧那经卷,感到心口发烫。这样的书里据说是智慧、爱和慈悲。我问这个就要刑罚加身的人,书里是不是有这样的东西。
他说,有的,有。
我问,除了他的教派之外,别的教派的人,比如,济嘎活佛那个派别是不是也要读这本书。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我心中的疑问反而加深了:“那你们为什么彼此仇恨?”
我想我问到了很关键的地方。他好半天没有说话,我又听到了河水在官寨下面的岩岸下向东奔流的轰轰声。翁波意西长叹了一口气,说:“都说少爷是个傻子,可我要说你是个聪明人。因为傻才聪明。”他说,“你要原谅垂死的人说话唐突。”
我想说我原谅,但觉得说出来没多少意思,就闭口不言。
我想,这个人要死了。然后,河水的喧腾声又涌进我脑子里。我也记住了他说的话,他的大概意思是,他来我们这个地方传播新的教派不能成功,促使他整整一个冬天都在想一些问题。本来,那样的问题是不该由僧人来想,但他还是禁不住想了。想了这些问题,他心里已经没有多少对别的佛教教派的仇恨了。但他还必须面对别的教派的信徒对他的仇恨。最后他问:“为什么宗教没有教会我们爱,而教会了我们恨?”
重新回到广场上,我要说,这里可比牢房里舒服多了。长长的甬道和盘旋的梯子上的潮湿阴暗,真叫人受不了。
小尔依说:“明天,我想要亲自动手。”
我问他:“第一次,你害不害怕?”
他摇摇头,苍白的脸上浮起女孩子一样的红晕。他说:“是行刑人就不会害怕,不是行刑人就会害怕。”
这句话说得很好,很有哲理,可以当成行刑人的语录记下来。这一天,我就听见两句有意思的话。先是牢房里那一句“为什么宗教没有教会我们爱,而教会了我们恨?”小尔依又说了这一句。我觉得太有意思了,都值得记下来。可惜的是,有史以来,好多这样的话都已经灰飞烟灭了。
晚饭时,我借蜡烛刚刚点燃,仆人上菜之前的空子,问父亲:“明天要用刑了吗?”
土司肯定吃了一惊。他打了一个很响的嗝——他打嗝总是在吃得太饱和吃了一惊的时候。父亲对我说:“我知道你喜欢那个人,才没有把杀他的事告诉你。”
父亲又说:“我还准备你替他求情时,减轻一点刑罚。”
开饭了,我没有再说话。
先上来的是酥油拌洋芋泥,然后,羊排,主食是荞面馍加蜂蜜。
这些东西在每个人面前堆得像小山一样。
早晨醒来,我想,我们要杀他了。这时,我才后悔没有替他求情,在昨晚可以为他求情时。现在,一切都已经晚了。
官寨上响起了长长的牛角号声。百姓纷纷从沿着河谷散布的一个个寨子上赶来,黑压压地站满了广场。他们激动地交谈,咳嗽,把唾沫吐得满地都是。受刑人给押上来,绑到行刑柱上了。
翁波意西对土司说:“我不要你的活佛为我祈祷。”
土司说:“那你可以自己祈祷。不过,我并不想要你的性命。”
管家说:“谁叫你一定要用舌头攻击我们信奉了许多代的宗教?”
大少爷宣布了土司最后的决定:“你的脑子里有了疯狂的想法,可是,我们只要你的舌头对说出来的那些糊涂话负责。”
(选自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尘埃落定》,有删改)
【注】①新派佛教:翁波意西信奉的新教派,主张让宗教真正崇尚宽容、慈悲,普度众生,并力求摆脱政治的束缚,寻求自身的解放。这与当地维护土司制的旧有宗教发生了冲突。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明天又要用刑了”开篇,突兀而起,既非常自然地引出下文对相关内容的记叙,又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产生一探原委的欲望。
B.小说多次运用插叙,例如翁波意西所读史书的由来、翁波意西要感谢“我”的原因等,对相关情节进行解释补充,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C.父亲说“没有把杀他的事告诉你”,与“小尔依的话叫我吃了一惊”“这件事情我却一无所知”等内容相呼应,使故事情节显得自然而又真实。
D.小说最后并没有真正“用刑”,也就是没有杀死翁波意西,而只是要割掉他的舌头,借情节的突转来彰显土司的仁慈,并引起读者思考。
【2】小说以“我”为叙事视角,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情节与“舌头”几乎无直接关联,但为何要以“舌头”为题呢? 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一诗中,写自己受着委屈而压抑意志,受着责骂和侮辱和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批评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认为这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2)贾谊《过秦论》中反映蒙恬“北筑长城”及“却匈奴七百余里”带来深远影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中,有很多通过写自然永恒来感叹人生短暂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月亮描写了乐曲结束后听众沉浸在音乐意境中的情境。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对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却国耻的沉痛之情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景象描写之中。
10、填空。
(1)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 。(《论语·述而》)
(2)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李白《________》)
(3)荀子《劝学》第一段中突出不断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绘刚登上泰山后所看到的雪景。
(2)清代学者方玉润评价《诗经・氓》中的语句说:“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己者,女殆痴于情者耳。”其中“忧”表现为“______”,而“喜”表现为“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批评当时社会不从师的不良风气,说士大夫们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爱护,还可以做到“___ ”,但是自己“____”,让人难以理解。
(2)《岳阳楼记》描绘了在洞庭湖春和景明的美好时节登上岳阳楼就会有“____,____”的美好享受,捧酒入画,喜气洋洋。
(3)黄鹂俗称黄莺,常常被赋予美好欢快的象征,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 ___”等等。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松①
柳宗元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
不以险自防,遂为明②所误。
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
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结束十年的贬谪生活,离开永州贬所返回京城,途经商山时见到遭受摧残又受保护的孤松,有感而作此诗。②明,松树油脂多,古代被用作照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孤松所处的环境,“翠盖”形象地描写出其枝叶青翠,状如车盖。
B.颔联以孤松的不幸遭遇告诫人们要有自我防范意识,应该时刻提高警惕。
C.颈联写受到伤害的孤松期望遇到好心人,期望周围被加上篱笆而得到保护。
D.“半心存”“承雨露”表明孤松还有顽强的生命力,将会接受雨露的滋润。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召诸蛮渠指示之曰 指示:指使,给……下指示
B. 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抵挡
C. 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 陈:通“阵”,战阵
D. 吾政如此相杀也 相:表动作偏指一方,“你们”
【2】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B.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C.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D.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 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 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D. 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2)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
15、作文。
以“半道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