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装在套子里的人》 | 小说 | 契诃夫 | 别里科夫 |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
B | 《滕王阁序》 | 序 | 王勃 | 字子长 | 初唐四杰之一 |
C | 《逍遥游》 | 《庄子》 | 庄周及其门人、弟子 | 战国 | 大鹏南徙 |
D | 《陈情表》 | 《文选》 | 李密 | 字令伯 | 幼年父死母嫁 |
A.A
B.B
C.C
D.D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热浪翻滚的酷暑天气,朋友特意做了拿手菜“凤鹅烧冬瓜汤”招待我们,并不断嘱咐:“你家小女最爱吃这道菜了,一定要带孩子来呀!”
B.春阳和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有机茶基地,头茶终于开摘了。一年尝鲜就在这几天,当我赶到时,相约的老茶友们已经恭候我多时了。
C.公司经理给开发部门开会时说:“我们要借重自己在市场上关于投资的专业知识,来发现不同领域的投资方向,以达到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目的。”
D.如今人的“网行”和文的“网行”都是“无人驾驶”般潜行,心下感慨不知不觉换了人间。鄙人虽廉颇老矣,好在尚能饭,弄微信不亦乐乎。
3、在下面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家庭伦理,作为调节整个家庭成员由于血缘,姻缘、收养等基本关系 出的行为 ,是整个社会伦理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道德规范。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处于“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这一结构的 ,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家庭制度的稳定和发展。
A.演变 原则 延续 B.演变 准则 延伸
C.衍生 准则 延续 D.衍生 原则 延伸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文中“刘文静字肇仁。”
B. 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 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如:关塞,关卡,关隘。
D. 践:文中特指皇帝登临帝位,如:践祚,践极。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实际上,雾霾是污染造成的,污染的产生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减少污染排放,每一位市民都有责任。
B.前两年的微商暴富神话,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其中,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卖面膜、卖奶粉的,或软或硬的营销广告令人不厌其烦。
C.进入高中后,孩子们通常会进入自主阅读阶段,学校在此时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更个性化的阅读,将事半功倍。
D.国际足联2015年度金球奖颁奖典礼11日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阿根廷球星梅西如获至宝,成为足球史上首位五夺金球奖的球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注](节选)
路遥
高加林把自行车放到路边,然后伏在大马河的桥栏杆上,低头看着大马河的流水绕过曲曲折折的河道,穿过桥下,汇入到县河里去了。他在这里等着巧珍。他决定今天要把他和巧珍的关系解脱。他既不愿意回高家村完结这件事,也不愿意在机关。
高加林伏在桥栏杆上,反复考虑他怎样给巧珍说这件事。开头的话就想了好多种,但又觉得都不行。他索性觉得还是直截了当一点更好。弯拐来拐去,归根结底说的还不就是要和她分手吗?在他这样想的时候,听见背后突然有人喊:“加林哥……”一声喊叫,像尖刀在他心上捅了一下!
他转过身,见巧珍推着车子,已经站在他面前了。她来得真快!是的,对于他要求的事,她总是尽量做得让他满意。
“加林哥,没出什么事吧!昨天我听三星捎话说,你让我来一下,我晚上急得睡不着觉,又去问三星是不是你病了,他说不是……”她把自行车紧靠加林的车子放好,一边说着,向他走过来,和他一起伏在了桥栏杆上。
高加林看见她今天穿了一身新衣服,浑身上下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顿时感觉有点心酸。他怕他的意志被感情重新瓦解,赶快进入了话题。
“巧珍……”
“唔。”她抬头看见他满脸愁云,心疼地问,“你怎了?”
加林把头转向一边,说:“我想对你说一件事,但很难开口……”
巧珍亲切地看着他,疼爱地说:“加林哥,你说吧!既然你心里有话,就给我说,千万别憋在心里!”
“说出来怕你要哭。”
巧珍一愣。但她还是说:“你说吧,我……不哭!”
“我可能要调到几千里路以外的一个地方去工作了,咱们……”
巧珍一下子把手指头塞在嘴里,痛苦地咬着。过了一会,才说:“那你……去吧。”
“你怎么办呀?”
“……”
“我主要考虑这事……”
一阵长时间的沉默。两串泪珠静静地从巧珍的脸颊上淌下来了。她的两只手痉挛地抓着桥栏杆,哽咽地说:“……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决不会连累你!加林哥,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找个更好的对象……加林哥……”
巧珍说不下去了,掏出手绢一下子塞在了自己的嘴里!
高加林眼里也涌满了泪水。
巧珍迅疾地转过身,说:“加林哥……我走了!”
他想拦住她,但又没拦。他的头在巧珍的面前,在整个世界面前,深深地低下了。
她摇摇晃晃走过去,困难地骑上了自行车,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向大马河川飞奔而去了。
高加林也猛地骑上了他的车子,他骑到一个四处不见人的地方,把车子摔在地上,身子一下伏在一块草地上,双手蒙面,像孩子一样大声号啕起来。这一刻,他对自己仇恨而且憎恶!
五天以后,高加林从刘家湾公社返回县城,就和黄亚萍开始了他们新的恋爱生活。
他们穿着游泳衣,一到中午就去城外的水潭里去游泳。游完泳,戴着墨镜躺在河边的沙滩上晒太阳。傍晚,他们就在东岗消磨时间;一块天上地下地说东道西;或者一首连一首地唱歌。黄亚萍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很快把高加林重新打扮了一番:咖啡色大翻领外套,天蓝色料子筒裤,米黄色风雨衣。她自己也重新烫了头发,用一根红丝带子一扎,显得非常浪漫。浑身上下全部是上海出的时兴成衣。
有时候,他们从野外玩回来,两个人骑一辆自行车,像故意让人注目似的,黄亚萍带着高加林,洋洋得意地通过了县城的街道……他的情绪当然是很兴奋的,因为黄亚萍把他带到了另一个生活的天地。他感到新奇而激动,就像他十四岁那年第一次坐汽车一样。
他父亲和德顺老汉有一天突然来到他的住处,脸色都不好看。高加林把奶糖、水果、糕点给他们摆下一桌子,又冲了两杯很浓的白糖水放在他们面前。
他们谁也不吃不喝。高加林知道他们要说什么了,就很恭敬地坐在他们面前,低下头,两只手轮流在脸上摸着,以调节他的不安的心情。
“你把良心卖了!加林啊……”德顺老汉先开口说,“巧珍那么个好娃娃,你把人家撂在了半路上!你作孽哩!你是咱土里长出来的一棵苗,你的根应该扎在咱的土里啊!你苦了巧珍,到头来也把你自己害了……”
“你还年轻,不懂世事,往后活人的日子长着哩!爸爸快四十岁才得了你这个独苗,生怕你在活人这条路上有个闪失啊……”他父亲说着,老眼里已经汪满了泪水。
高加林一直低着头,像一个受审的犯人一样。
老半天,他才抬起头,叹了一口气说,“你们说得也许都对,但我已经上了这钩杆,下不来了。再说,你们有你们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就在咱高家村的土里刨挖一生……我给你们买饭去……”两个老人看他们再说什么也不顶事了——这个人已经有了他自己的一套,用他们的生活哲学已经不能说服他了。于是他们就起身告别。
两位老人心情相当沉重地走了。
高加林自己也很难过。德顺爷和他爸说的话,听起来道理很一般,但却像铅一样,沉甸甸地灌在了他的心里……
不久,一个新的消息突然又使高加林欣喜若狂了:省报要办一个短期新闻培训班,让各县去一个人学习,时间是一个月。县委宣传部已决定让他去。
他一晚上高兴得没睡着觉——这可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进省会,去逛大城市呀!
走的那天,亚萍和他一起去车站。他身上穿的和提包里的东西,全是她精心为他准备的。当汽车从车站门口驶出来,亚萍的笑脸和她挥动的手臂闪过以后,他的心很快就随着急驰的汽车飞腾起来;飞向了远方无边的原野和那飞红流绿的大城市……
(有删改)
[注]路遥的小说《人生》发表于1982年。在那个年代,年轻人除了上大学,很难跳出“农门”。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成了一名乡村教师,但后来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了,他只好回家种地。高加林的叔父从部队转业回来当了局长,高加林因为叔父的关系成了县里的一名记者,后被人告发,他又回到了高家村当农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加林把与巧珍分手的地点选择在大马河的桥上,而不是他和巧珍曾经生活的高家村或者自己现在工作的机关,主要是避免让巧珍难堪。
B.“我决不会连累你……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找个更好的对象……”,突显了巧珍的善良。
C.“游完泳,戴着墨镜躺在河边的沙滩上晒太阳……”“两个人骑一辆自行车……”等内容,展现了高加林不一样的生活和心情。
D.高加林父亲和德顺老汉来到高加林的住处,德顺老汉先开口劝说高加林,高加林父亲也苦口婆心,但最终都没能说服高加林。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的话就想了好多种,但又觉得都不行。他索性觉得还是直截了当一点更好”,细腻地刻画了高加林此时无地自容的心理状态。
B.“她的两只手痉挛地抓着桥栏杆,哽咽地说……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巧珍在得知高加林变心后的反应。
C.“巧珍那么个好娃娃,你把人家撂在了半路上!你作孽哩”“你还年轻,不懂世事”等语言质朴自然,但同时也折射了高加林家乡人的守旧与固执。
D.“高加林自己也很难过……”“不久,一个新的消息突然又使高加林欣喜若狂了”,前后形成反差,表明高加林的难过完全是装出来的。
【3】请简要概括高加林的形象特点。
【4】路遥的小说《人生》结局写高加林回到了高家村,而巧珍已经嫁人了。这样的结局在节选部分中已有暗示,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用对偶句“____,____”描绘出两幅山间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
(2)诸葛亮《出师表》中写自己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_”。
(3)《左传·曹论战》中曹别分析了敌我之间“____”的形势才建议转人反攻,而他建议谨慎追击的直接原因是“____”。
8、(1)郦道元在《三峡》巾写山,先正面描写山之相连和高耸,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表现出三峡的雄险气势。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老人和孩子悠闲、幸福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庄子在《逍遥游》的结尾处总结了无所依凭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子曰: “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云硝雨霁,___________,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碧云天,___________,西风紧, 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別》)
(4) 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
(5)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劝诫蜀汉后主刘禅对官员们的奖赏与惩罚要坚持同一标准,不能任意而为。
(2)《琵琶行》中,诗人自从辞别京城,蛰居此地,便“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听到村笛山歌,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今天听到琵琶女的琴声,顿觉对比强烈,不禁感慨万千。
(3)(《赤壁赋》中,因感慨个体的渺小和自然的伟大,恍惚之间,客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幻想。
(4)《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人写诗喜欢造境,诗中场景往往雄浑阔大,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语出《论语》。《师说》中,韩愈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使用的相似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笔下借秋景表达思乡的诗句数不胜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樊川旧居
时在华州驾前奉使入蜀作
韦 庄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
应刘①去后苔生阁,稽阮②归来雪满头。
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
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注释】①应刘:汉末建安文人应玚、刘桢的并称。两人均为曹丕、曹植所礼遇。后亦用以泛称宾客才人。②稽阮:西晋嵇康、阮籍的并称。两人均属竹林七贤。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兼具叙事和写景,交代了诗人奉使入蜀,途经樊川,重游故地之事,并用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所见之景。
B.颔联以魏晋文人应刘、嵇阮四人自比,用借喻手法表现诗人华发满头的样子,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
C.颈联宕开一笔,着眼燕鸥。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离乱现实的伤痛,和对悠闲生活的渴望。
D.韦庄工诗,讲究炼字。其诗言简意丰,“横笛一声空泪流”中的“空”字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唐才子传》说“韦庄寓目缘情……一咏一觞之作,俱能感动人也”,试从本诗的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特点。
14、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说,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注)文帝:和下面的武帝分别指司马昭和其子司马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B. 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C. 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D. 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口不臧否人物”中“臧否”与诸葛亮《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中的“臧否”含义相同。
B. 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来成为官署属员的通称,表官署属员的词语还有“曹”“属”等。
C. 九赐,是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文中“让九赐”是司马昭辞让帝位的委婉说法。
D. 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的坐姿,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刺秦失败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又喜好饮洒,善于弹琴,高兴时经常不顾自己的形象,很多人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 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也因此害苦了自己甚至获罪,不过后来被授予了官职,不久又得以提升。
C. 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几次恸哭吐血,因过于哀痛而瘦骨如柴,以致得病差点丢了命。
D. 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而对于朋友则用青眼相看,尽管因此遭到嫉恨,可文帝总是保护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2)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3月26日,全国扫黑办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六集政论专题片《扫黑除恶——为了国泰明安》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片全景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非凡历程,充分展示三年来依法重击黑恶势力的丰硕战果。
2021年4月2日,由中国国际电视台推出的第四部新疆反恐纪录片《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正片在央视网播出。该纪录片集中披露不为外界所知的反恐斗争案例,首次揭露新疆“两面人”个案事实,首次公布新疆少数民族语问题教材事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治题材纪录片走近了人民的生活,不仅向民众展示了依法治国的进程,以及大国面对黑恶、分裂势力的雷霆手段,也让民众了解到了黑恶、分裂势力的阴暗面和对人精神的蚕食。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和班上的同学分享你对以上材料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