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吉林白城高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B.截至昨日,重庆特大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31.8亿元,全国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我们为他感到羞愧。

    C.日本最近加快了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步伐,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与中国在对亚洲政治和经济影响方面的竞争与日俱增

    D.我看到在村庄的左边,从那似乎贫瘠的仅有的“一亩三分地”上长出一株孤立的大树。粗黑茁壮的树干,蕴涵着无穷的生命力。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年全校运动会最大的看点就是男子百米决赛,发令枪一响,百米运动员们豕突狼奔,为了争夺冠军拼尽全力。

    ②我上高中后家里负担日益加重,父母亲外出打工长年难归。我要率先垂范,给弟弟给个榜样,不让父母的辛苦白费。

    ③钱锺书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其用词运斤成风,最可表现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④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⑤李嘉诚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其庞大的家族企业拥有数百亿资产,但并没有像其他家族企业那样传出兄弟阋墙的丑闻,这也是长江实业在商场中屡创佳绩的重要原因。

    A. ②③   B. ②⑤   C. ③⑤   D. ①④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加坡是个近40%居民为外来移民的国家,从1990到2016年,其适龄劳动人口从220万人增长408万人。

    B.2017年新年伊始,辽宁舰编队在南海海域进行了多个项目和多型舰载直升机的训练试验任务,进一步提升了舰机融合水平,锤炼了编队协同指挥能力。

    C.据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王兰研究京沪高铁沿线22个站点时发现,其与城市中心距离在10公里以上的就有7个,5公里以上的有15个。

    D.里约奥运再次夺金的中国女排的辉煌始于1984年的洛杉矶,当她们拿到奥运冠军的那一刻,举国欢腾。紧接着,中国女排勇夺五连冠。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围绕“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和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

    B.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人。

    C.研究人员把遗传密码的变化保存下来并记录到数据库中,然后测序或基因芯片检查病人基因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帮助疾病确诊,这就是基因诊断。

    D.为了避免本小区高空坠物事件不再发生,请业主们妥善放置好自己的物品。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除了网速外,费用无疑是决定普通消费者是否放心接纳5G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这个方面还存在不确定性的话,那么消费者就难以从4G上升到5G动因。

    B.发挥大数据优势,把数字技术融入到传统行业中,以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加快传统业态的线上线下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这是传统行业的发展趋势。

    C.浙江省持续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采取以改革创新破难点、以优化服务疏堵点、以分类施策的方式倾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等措施行之有效。

    D.“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曾是丰田汽车“盛世”时的写照。但近年以来,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汽车王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附图:

            (选自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诉材料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 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3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玉楼春》)

    (2)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3) 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总角之宴 。(《》)

    (6)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7)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呜呼待哉?庄子逍遥游

    (8)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以尔车来,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4)及尔偕老,老使我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7)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9、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嗟乎!__________________,命途多舛。__________________,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5)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文风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营造轻松、亲切的环境后,又启发弟子各言其志的。

    (3)《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意思表达上异曲同工。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小物有小物的凭借,大物有大物的凭借。如果“____________”,就只能拿芥草作舟;而蜩与学鸠不理解,所以质疑大鹏的行为“____________”。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游后意犹未尽之意,一个与农民亲密无间的热爱家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 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3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

    4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7 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8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

    【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2】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守谦字允亨,徐州人。登嘉靖八年进士,授屯田主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上言偏头老营堡二所余地千九百余顷请兴举营田因荐副使张镐为提调牛种取给本土帝称为忠,即报可。俄移抚延绥。请久任镐,终其事。后二年,营田大兴。守谦荐镐可大用,且言延绥、安定诸边可如例。户部请推行之九边。帝悦,命亟行之。守谦至延绥,言:“激劝军士在重赏。令斩一首者升一级,不愿者予白金三十两。赏已薄,又文移察勘,动涉岁时,以故士心不劝。近宣、大事棘,稍加赏格,请倍增其数,镇巡官验明即给。”兵部以为然,定斩首一级者与五十两,著为令。二十九年进副都御史。去镇日,倾城号泣,有追送数百里外者。未几,俺答入寇,守谦率师倍道入援。会副总兵朱楫,参将祝福、冯登亦各兵至,人心稍安。守谦孤军薄俺答营,而阵无后继,不敢战。而尚书丁汝夔虑丧师,戒勿轻战。诸将离城远,见守谦不战,亦坚壁,辄引汝夔及守谦为辞。流闻禁中,帝怒。初,寇抵安定门,诏守谦与楫等合击,莫敢前。守谦亦委无部檄,第申儆备。寇遂毁城外庐舍。城西北隅火光烛天,内臣园宅在焉,环泣帝前,称将帅为文臣制,故寇得至此。帝怒曰:“守谦拥众自全,朕亲降旨趣战,何得以部檄为解。”寇退,遂执守谦与汝夔廷鞫之。坐失误军机,即日戮市。守谦临刑时,慨然曰:“臣以勤王反获罪,谗贼之口实蔽圣聪。皇天后土知臣此心,死何恨。”边陲吏士知守谦死,无不流涕者。守谦坦易无城府,驭下多恩意。守官廉,位至开府,萧然若寒士。然性迟重,客有劝之战者,应曰:“周亚夫何人乎?”客曰:“公误矣,今日何得比汉法?”守谦不纳,竟得罪。隆庆初,赠兵部尚书,谥恪愍。

    (节选自《明史·杨守谦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后二年,营田大兴 皆出于此乎

    B. 去镇日,倾城号泣 巫医乐师百工

    C. 参将祝福、冯登亦各兵至 秦亦不城予赵

    D. 坐失误军机,即日戮市 燕王拜送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上言偏头老营堡二所/余地千九百余顷/请兴举营田/因荐副使张镐为提调/牛种取给本土/

    B. 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上言偏头老营堡二所/余地千九百余顷/请兴举营田/因荐副使张镐/为提调牛种取给本土/

    C. 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上言/偏头老营堡二所/余地千九百余顷/请兴举营田/因荐副使张镐/为提调牛种取给本土/

    D. 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上言/偏头老营堡二所/余地千九百余顷/请兴举营田/因荐副使张镐为提调/牛种取给本土/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成绩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B. 屯田,指汉以后历代政府利用地方驻军或招募农民开荒垦地,以取得军饷的制度。

    C. 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主管国家户籍、各种赋税、兴修水利等。

    D. 勤王,即救驾之意,是指当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的时候,臣下起兵来救援王朝。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守谦进言献策,为国举荐贤能。他增加士兵赏赐规格的建议,得到了兵部的认可;他推荐的张镐在山西颇有政绩,张镐兴举屯田的做法深受朝廷肯定。

    B. 守谦为官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他官居高位,家中却简朴得如同寒门士子;离任延绥时,百姓哭泣相送,对他眷念不舍,甚至有人追送他至数百里之遥。

    C. 守谦受馋蒙冤,临刑感慨叹息。宦官们因宅院被焚而向皇帝诋毁他,最终他被判罪处死;他临刑感叹,说天地若知道他除掉奸臣之心,他就虽死无恨了。

    D. 守谦坚持己见,不肯接受劝说。当初左右有人劝说他出战,但他却认为自己可以像汉代的周亚夫那样,没有接纳左右的意见,最终也因此而获罪。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赏已薄,又文移察勘,动涉岁时,以故士心不劝。

    (2)守谦拥众自全,朕亲降旨趣战,何得以部檄为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草有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材料二;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

    (人民教育家于漪)

    材料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先进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能立根树魂,不打就垮。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叔子)

    请把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写成一篇记叙类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