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B.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点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C.虽然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2、下列词语意思不相近的一组是( )
A.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B.从容不迫——从容自如
C.一丝不苟——一丝一毫
D.变化多端——千变万化
3、每次回到乡下,我都很羡慕家乡人那种 的生活态度。
A.步态从容 B.镇定自若 C.漫不经心 D.从容不迫
4、下面五个小题中,哪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你把它找出来,并把这个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画线的地方应该填入哪一句?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A. 路上行人欲断魂 B. 独怜幽草涧边生
C. 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江上秋风动客情
【2】下面诗句中,哪句是描写春天景色的?(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青青想做张生日贺卡送给妈妈,贺卡上写哪句诗最合适?( )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 )的名言。
A. 李清照 B. 文天祥 C. 顾宪成 D. 杜甫
【5】梅梅说话、做事只想着自己,不懂得尊重别人,你可以送给她一句名言:( )
A.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 功在当代,造福千秋。
C.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D. 言必信,行必果。
5、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
①联系上下文 ②结合生活经验
③查阅资料 ④请教别人 ⑤上网搜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是《乡下人家》的中心句,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B.《三月桃花水》中把春水叫“桃花水”,表达出作者对春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天窗》是由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关于童年。
7、(查字典)芳芳不认识“奇幻”的“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她可查部首“纟”,除部首外还有2画
B.她可查部首“幺”,除部首外还有1画
C.她可以用笔画查字法,“难检字笔画索引”的五画字区可找到“幻”
D.她可以用音序查字法,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个字的拼音音节再检索
8、日积月累,补全诗句或按要求答题。
(1)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
(2)天行健,_________。
(3)_________,孤云独去闲。
(4)一日读书一日功,______。
(5)《芙蓉楼送辛渐》中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6)“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_____
9、课内阅读。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1】“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2】“流苏”在文中指( )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 B.白桦枝条上垂落的冰凌
C.流动的物体 D.一种树
【3】这首诗以_________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姿态,表现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4】下列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洁白的流苏如画”赞美了流苏的洁白。
B.“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说明白雪反射朝霞,产生光芒,这光芒让白桦更加圣洁,表达了对白桦的喜爱之情。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峡之秋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到了秋天,它们绿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满山的橘柚树上仿佛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④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如同一条明亮的小溪。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使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然驶过的赶路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1】读短文,填一填,画一画。
短文按_______顺序描写了三峡在八月十五这一天景色的变化。我们能读出作者对三峡美好风光的______________之情。
【2】请用“ ”画出点明三峡的秋天总的特点的词句。
【3】短文中描写的三峡中午的特点是( )
A.朦胧 B.平静 C.热烈 D.明丽
【4】“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鱗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句话所描写的景物不能体现出“三峡之秋”的特点,只是写出了三峡景色的优美。
B.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所描写的景物富有生机活力。
C.“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跳跃”让人感受到一种热烈的气息
D.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金鳞巨蟒,生动形象。
【5】第④段中“长江如同一条明亮的小溪”是因为( )
A.长江到这里变窄了,像小溪一样
B.长江平缓流淌像小溪一样
C.长江两边都是黑色的山崖的倒影,只剩江心是光亮的,像一条小
溪。
【6】第⑥段中( )像一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A.长江 B.月光 C.阴影
【7】第②段中,作者是怎么写出三峡的秋天明丽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句话说雾是青色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经验,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国的月亮城——西昌
在神州大地上,何处观看月亮最佳?那恐怕就是四川省的西昌了。
西昌古称月亮城,( )这里海拔高,空气洁净,一年四季碧空如洗,( )是观月的绝好去处。也正因如此,西昌拥有了发射卫星的良好“窗口”。再加上西昌所处的纬度较低,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可大大节省火箭升空的燃料,所以,西昌又成了我国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好地方。
【1】请在短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短文中“窗口”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 )
A.标示直接引用
B.标示着重论述或强调
C.标示具有特殊含义
【3】短文中有一些术语比较难懂,比如“离心力”,我会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理解,我得到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查找资料,说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过什么。(至少列举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猴子吃桃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鲜绿嫩白的大水蜜桃引诱着猴儿们,他们一窝蜂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呢?可由于众猴你拽他扯,谁也不能通过独木桥,全都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猴王跳出来主持公道:别争了,别抢了!现在进行考试,优胜者先过桥。众猴静了下来,焦急而专注地应对,猴王绞尽脑汁地想出了几道考题。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却还是没能决出,因为进化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能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没办法,只得继续考下去。
终于,一只猴子不耐烦了,眼珠儿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攀住藤条荡过河去了。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跟从河上飘来得圆木浮过河去了。
当这两只猴子爬上桃树大吃特吃时,众猴仍然再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1】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里共有3个错别字,请你用 画出来,并在下面改正。
【2】写近义词。
专注——(____) 焦急——(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然后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4】用△标出第3自然段中的动词,然后再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读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这一假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句中的“________”一词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无法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
【2】“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
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的恐龙的画像。
B.古生物学家们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
【3】“点睛之笔”在文中指( )
A.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证据的辽宁西部发现的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B.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C.文章或绘画传神的精妙之处。
【4】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猫(节选)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 )谁说多少好话,它( )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用“——”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小梅花”是指______。这个句子让我体会到______。
【4】猫的“古怪”主要表现在:
(1)既老实又______。 (2)既贪玩又______。
(3)高兴时______。 (4)不高兴时______。
(5)既______又______。
所以“古怪”在文中的意思其实是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跳着优美的舞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青铜说:“那你选一双穿上,不然就别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我喜欢特别读书,坚持天天读。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学校组织了一次读书比塞,我评为了“读书小达人”称号。老师告诉说,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坚持读书有很大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德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话故事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五颜六色的红旗在空中迎风飘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金奎叔的话,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千万万数不清的小学生参加了“关爱生命,预防溺水”征文比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不但要改造世界,而且要认识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阿姨从超市买回了芹菜、菠菜、莴苣、菠萝、茄子……等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人类梦想翱翔天空,因此发明了飞机;人类梦想千里传音,因此发明了电话;人类渴望探索深海的奥秘,因此发明了潜水艇;人类渴望四季如春,因此发明了空调。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源于人们的奇思妙想。请你放飞想象的翅膀,写一写自己的奇思妙想。
题目:《未来的_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