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吉林白山高三(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东晋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皆是高门望族,成为帝室联姻的主要对象(如表)。东晋帝室如此联姻旨在(       

    东晋帝室联姻概况

    婚媾

    人物

    出后(皇帝联姻对象)

    济阳虞孟母(元帝后)、颍川庾文君(明帝后)、太原王穆之(哀帝后)、琅邪王神爱(安帝后)

    尚主(公主联姻对象)

    太原王禕之尚寻阳公主、琅邪王嘏尚鄱阳公主、王献之尚新安公主、谯国桓温尚明帝女南康公主、颍川荀羡尚寻阳公主、陈郡谢混尚孝武帝女晋陵(阳)公主

    宗室婚

    司马道子娶太原王国宝堂妹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观念保守,重视门第

    C.拉拢士族,巩固政权

    D.纯净血统,统一思想

  • 2、武昌起义后,军政府以“十八星旗”为国旗,意在建立一个以中原汉地为核心的单一民族国家。后来,孙中山顺应形势发展,改国旗为“五色旗”,强调“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孙中山意在(     

    A.宣扬新生政权的合法性

    B.推动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吸引群众积极参与革命

    D.追求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 3、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经历“器物一制度一文化”阶段

    C.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D.维护封建制度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 4、林则徐汇译《四洲志》,收集西洋各国情报和国际知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徐继畲撰写《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等。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A.强国御侮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存

    D.自强求富

  • 5、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无独有偶,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稍早一些的波斯帝国也修建了很多御道。中西方帝国发展交通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经济

    B.维护统治

    C.对外殖民扩展

    D.加强东西交往

  • 6、陈独秀提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其中,“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       

    A.自强与求富

    B.民主与科学

    C.独立与进步

    D.民权与平等

  • 7、拂森(拜占庭帝国)王曾多次遣使到长安,献赤玻璃、绿金精、狮子、羚羊等物,唐朝则赐以绫绮等。日本遣唐使、僧侣、学者、工匠等从唐朝带回大量书籍、文物、典章制度,推动了其社会变革。由此可知,当时(     

    A.长安成为国际贸易都会

    B.中外经济文化联系频繁

    C.中外交通发达海路为主

    D.丝绸成为外贸主要商品

  • 8、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 9、鸦片战争前的30余年里,仅从广州口岸流出的白银,就有1亿元左右,如果加上中国其他沿海地区流出的白银,数量则更为庞大。当时白银流出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倾销

    B.鸦片走私

    C.官员贪腐

    D.统治者生活奢靡

  • 10、朱元璋在明初实现了空前的集权之后,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集权与效率的矛盾。终洪武之世,朱元璋都是在超乎寻常的勤政中度过的,即便在临终前的生病期间,仍是“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朱元璋(     

    A.设军机处

    B.废除宰相

    C.设置内阁

    D.实行科举

  • 11、孔子认为,统治者若能以“德”来治理国家,就能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中枢而众星环绕,百姓就会按照统治者的示范行为去行动,如此国家就能得到治理。这体现出孔子

    A.奉行百姓至上的执政理念

    B.倡导个人自律

    C.维护君臣尊卑的等级关系

    D.主张道德教化

  • 12、《汉书·艺文志》记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行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这一局面(     

    A.标志着学术下移已经完成

    B.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

    C.不利于学术文化走向繁荣

    D.助推诸侯争霸战争兴起

  • 13、中共一大规定,“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中共二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尝试建立革命政权

    B.完全走向成熟

    C.深化对国情的认识

    D.独立领导革命

  • 14、下表是清嘉道年间部分地主阶级士大夫的言论。据此可知,这些思想(     

    言论

    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欲吾中国童叟,皆习见习闻,知彼虚实,然后徐筹制夷之策;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免胥沦于鬼域

    A.反映了鸦片战前的严峻形势

    B.警示了列强对我领土的觊觎

    C.反映出关注现实的经世情怀

    D.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

  • 15、汉初陆贾《新语·道基》:“是以君子握道而治,据德而行,席仁而座,杖义而僵,虚无寂寞,通动无量。”这一思想(       

    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促成了西汉国力的鼎盛

    C.消除了法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D.适应了汉初的社会需要

  • 16、1979年国家对稻谷、油料作物和棉花的定购价格提高了17.1%,对定购义务外的超购部分支付高于定购价30%―50%的奖励。在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下,当年农业总产值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

    B.统购统销取消促进了农业发展

    C.价格制度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7、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倾向,其中与商品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这一经济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致良知”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工商皆本”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 18、阅读下图,对其判断正确的是(     

    I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II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III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

    A.中原文化区出现了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

    B.甘青文化区完全属于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

    C.考古工作者在江浙文化区发现了大量的粟

    D.中华文化星罗棋布奠定多元一体发展基础

  • 19、西汉时西域的大量植物随着商业交流而遍布中国的土地,如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四大作物,还有胡麻、胡葱、黄瓜等;印度和罗马的马戏和戏法也从西域传入中国。这说明(     

    A.东西方文明开始直接联系

    B.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交流

    C.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融

    D.西汉与罗马文化同源一体

  • 20、雍正元年(1723年),川陕总督年羹尧在奏折中写道:“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览……既经圣虑,自有乾断,不独臣等获有遵循,而军务大事可免错误矣。”由此推断,奏折制度(     

    ①具有迅速机密的特点   ②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

    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④仅限于奏报边防事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蕴含着“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中秋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 22、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羌族自认为是虞舜的后裔。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说明(     

    A.中华民族统一大势已开始出现

    B.胡汉祖先本是相同

    C.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

    D.贸易加强边境交融

  • 23、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夙愿。20世纪80年代,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九二共识”

    D.“国共合作”

  • 24、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A.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目的:强化________,维护政权稳定

  • 26、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________会议在重庆召开。

    (2)内容: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3)结果: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 27、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指

  • 28、公元前________年,刘邦的军队进攻咸阳,秦朝灭亡。

  • 29、形成与发展过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________。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________,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________”重要思想。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在北京举行。在会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4)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________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________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6)2018年修改宪法,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人国家根本法,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________、完善发展。

  • 30、西夏

    (1)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________

    (2)制度:基本模仿________,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 31、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建立

    618年,李渊在________称帝,建立唐朝。

    唐朝的繁荣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吸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武周: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开元盛世: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民族关系

    (1)突厥:先后出兵灭东突厥和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2)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吐蕃赞普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3)靺鞨: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 32、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___________;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分别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条约规定:增开___________为商埠。

     

  • 33、6月中旬,大批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________

  • 34、隋唐时期,________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________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唐代的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

     

  • 36、土地革命的开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从范围、措施和作用思考)

  • 37、“五年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请指出“一五”计划的核心内容和特点。

  • 38、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何关系?

  • 3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集中体现,对我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请回答:

    (1)简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存在哪两对基本矛盾?举例说明

    (3)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的趋势?指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的标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