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2018年4月14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兰州天气预报图,说明兰州的天气情况是( )
A. 多云转晴,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 B. 晴转多云,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
C. 阴转晴,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 D. 晴转阴,最低气温13℃,最高气温21℃
2、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是( )
A.黑龙江
B.内蒙古
C.广东、广西
D.海南、台湾
3、成语“得陇望蜀”形容得寸进尺,贪心十足。成语中提到的两个省区是 ( )
A.湖北省、重庆市 B.甘肃省、四川省
C.陕西省、四川省 D.云南省、贵州省
4、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河湖众多,有“水乡”之称
B.南方地区就是长江以南地区
C.南方地区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
D.南方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多分布在沿海一带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中描述的景象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东北平原
6、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
A.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 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C. 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D. 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7、阅读下列资料:中国的地形复杂,各类地形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山地约为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占10%。这就造成全国144亿亩土地总面积中,实际可用于农、林、牧、渔业的面积只有66.8亿亩,仅占46%。其余54%的土地面积大部分是目前还不能利用的沙漠、荒山、沼泽等。我国按人口平均占有土地的面积与许多国家相比是很小的,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仅占世界人均数的30%,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数的27%,为美国的12%。据此,下列关于我国农业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总量多、人均少 B. 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 总量少、但人均较多 D. 总量多,人均占有量也多
8、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水资源 B. 土地资源 C. 矿产资源 D. 森林资源
9、 下列山脉中,走向与其他三列不同的是( )
A.横断山 B.贺兰山 C.六盘山 D.南岭
10、近日,微信朋友圈被一则信息刷屏:“你在海南洗澡,我们在黑龙江裹棉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跨经度大
B.我国跨纬度大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D.两省距海远近不同
11、关于山区的开发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发展
B.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
C.山区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D.山区有利于发展林牧业和采矿业
12、关于我国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B.我国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C.我国西部地区无现代化工业
D.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
13、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
A.青海湖 B.鄱阳湖 C.洞庭湖 D.巢湖
14、2018年11月7日,近千名游客从哈尔滨登上开往海南省三亚市的“越冬专列”(下图)。不同于乘飞机,“越冬专列”主推长达8天的“慢旅行”,采用“大窗车体”,让乘客一边体验季节变换,一边沿途欣赏“窗外”大美风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越冬专列”从哈尔滨至南昌途经的铁路干线有( )
A.京包、京沪线
B.京包、京广线
C.京哈、京沪线
D.京哈、京九线
【2】越冬专列”从北向南沿途可能欣赏到的景观依次为( )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导致沿途景观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15、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 )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A.夏季风 B.冬季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西风带
16、图中序号所代表地形区的有关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b.②地区以肥沃的黑土著称;
c.③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d.④地区有“水乡”、“鱼米之乡”的称号;
e.⑤地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f.⑥地区黄河是塑造它的主力.
A.abcd B.acde C.cdef D.bdef
17、北京市建立和发展高技术产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科技力量雄厚 B.自然资源丰富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地理位置优越
18、下列有关我国领土四个端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北端在黑龙江北岸 B.最南端在云南省
C.最东端在台湾岛上 D.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
19、读“美国某品牌汽车与相关部分企业”图(下图)。此图说明当今世界( )
A.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B.金融危机促进经济走向分裂
C.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D.经济联系促进国际合作
20、遂宁的农作物熟制是
A. 一年一熟 B. 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C. 一年两熟至三熟 D. 一年三熟
21、被称为“台湾的硅谷”的是________ 科学园区.
22、填空题
1.我国陆地面积___万平方千米,仅次于___、___居世界第三位。陆地国界线长___万多千米,与___个国家接壤。
2.2010年ll月1止,我国总人口约为___亿。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_____,具体要求___、___、___、___。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黑龙江省的至云南省的一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___、人口密度___,西北部人口___,人口密度___。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___阴山、贺兰山___冈底斯山脉为界。
23、我国水资源的分配特点是 __多,__少,年际变化大。
24、我国省级行政区中,共有________个直辖市,与四川省相邻的自治区是________。
25、________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
26、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
27、我国的首都是 ,两个特别行政区是 和 .
28、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 ,夏季南北普遍 .
29、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处于____,为其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0、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大致与我国1月_____℃等温线、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
31、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写出:西藏自治区.
(2)图中,字母A是 (国家),B是 (国家)C是 (国家).
(3)图中,数字①是 (海洋),②是 (海洋).
(4)图中,甲是 (山脉),乙是 (山脉).
(5)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所在的省区③是 ,其行政中心是 .
32、读“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三点中,表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黄河两条中最大支流的名称①____________。
(3)黄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③是____________水利枢纽;
(4)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_(山脉),入海处所在地是____________省。
(5)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⑤____________平原,⑥____________高原。
(6)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33、读材料,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8年11月5日~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来自五大洲的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
(1)中亚各国的产品从新疆阿拉山口入关,抵达上海参展,在我国境内沿途经过的铁路线有:北疆铁路、① _______ 线、② _______ 线、③ ______ 线等;途经的省级行政中心依次是乌鲁木齐、______ , 西安、_________ ,上海等。
(2)博览会举办期间,澳大利亚正处于 _______ 季节;若将澳大利亚新鲜的牛奶以最快的速度运抵上海,最佳的交通运输工具是 ________
(3)上海市是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其发展的优势条件有(______)
①便利的交通条件 ②广阔的经济腹地 ③丰富的矿产和能源 ④高素质的劳动力⑤长江三角洲发达的农业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3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对黄河母亲的诊疗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图文信息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脱发”——荒漠化,主要发生在黄河的______游河段。“动脉阻塞”——凌汛。主要发生在上游和______游河段。“腹泻”——水土流失主要发生______游河段的黄土高原。“脚肿”——“地上河”主要发生______游河段。
数据
(2)抽血化验单,根据以下黄河水文监测点提供的数据,结合黄河水系图做出你的分析。从图表中数值的变化,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影像诊断:
水文监测点 |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
兰州(甘肃) | 3.48 | 1.19 |
河口(内蒙古) | 6.67 | 1.67 |
龙门(陕西) | 33.3 | 11.2 |
陕县(河南) | 37.7 | 16.0 |
利津(山东) | 11.5 | 1.67 |
(3)下列一组图片,展示了黄土高原“腹泻”——水土流失与各种因素(植被特征、降水特征、土质特征、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仔细观察后推测出你的结论。
①植被特征:___________。
②降水特征:___________。
③土质特征:___________。
④人类活动:___________。
对症下药:
(4)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35、上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地图模拟旅游规划活动,并设计了三条路线。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甲路线从上海到____。同学们发现,我国的地势特征是____。
(2)乙路线大致和我国东西向铁路干线____线经过的地区一致。盛夏期间,游客跨越A____山后,一路向西,抵达昆明;和在上海相比,游客在昆明会明显感觉到气候____(炎热/凉爽)了许多。
(3)丙路线经过的地区地形平坦,是典型的____气候区。与夏季相比,冬季上海和②地的气温差异____(大/小)。
(4)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各地人文差异很大。①所在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藏袍与当地____的气温特征相适应;生活在③所在省区南部的傣族会在四月份举行盛大的____(民族节日),并在该节日上相互致以祝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