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地形区中,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四川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2、图中数字能代表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家住11楼的小兵在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乘坐电梯,赶快下楼 B. 选择有承重墙的内墙角处躲藏 C. 呆在床上 D. 立即跳窗逃生
4、造成我国粮食作物“南稻北麦”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 B. 降水 C. 气温 D. 土壤
5、上海的一位顾客从云南昆明购买了一束鲜花,快递公司选用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
6、下列有利于“一江清水东流”的做法是( )
①加强上游水土保持工作 ②加大中下游水污染治理
③扩大下游围湖造田面积 ④加强沿线生态环境监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不属于农业活动的是( )
A.在山上开山采矿 B.在山坡上植树造林
C.在河湖里养殖鱼虾 D.在草原上放牧牲畜
8、我国最大的岛屿是( )
A.台湾岛
B.海南岛
C.舟山群岛
D.南海诸岛
9、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河湖众多,号称“鱼米之乡”,同时也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三角洲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濒临的海洋是( )
A.渤海和黄海
B.黄海和东海
C.东海和南海
D.黄海和南海
【2】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工业基地是辽中南
B.位于地势第一阶梯
C.该区有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降水的时间分配比较均匀
【3】长江为该地区农耕提供的优势条件有( )
①水灾害②灌溉用水③地势平坦④土壤肥沃⑤水热资源充足
A.①②④
B.②①⑤
C.③④③
D.②③④
10、读“长江流域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阴影地区森林破坏,最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上游含沙量少
B.中游泥沙淤积加重
C.下游水污染减轻
【2】长江上游水电站众多,说明长江( )
A.水运价值巨大
B.水能资源丰富
C.水产资源丰富
1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A. 全国普遍高温 B. 全国普遍低温 C. 越往北气温越高 D. 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12、下列关于长江、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的做法,合理的是( )
A.黄河中游地区植树种草
B.洞庭湖围湖造田
C.长江上游陡坡垦殖
D.黄河下游发展水电业
1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体现了我国( )
A.是最大的内陆国
B.领土的最西端延伸至欧洲
C.面积广大,东西跨经度小
D.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14、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山地
B.盆地、平原
C.高原、盆地
D.平原、丘陵
15、读下图“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我国的地形构成中,面积最大的是( )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
【2】图中反映了我国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A.地形类型多样
B.地形结构单一
C.地势西高东低
D.地势平坦开阔
【3】我国山区最适合发展的经济产业是( )
A.种植业、工业
B.种植业、畜牧业
C.林业、种植业
D.旅游业、采矿业
16、铁路干线京沪线与陇海线的交会处是( )
A.郑州 B.徐州 C.南京 D.西安
17、2023年4月25日,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陕西西安开幕。下图是广东开平碉楼。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广东开平碉楼属于( )
A.城市聚落
B.乡村聚落
C.村镇聚落
D.城乡聚落
【2】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的工作有⋯( )
A.放牧
B.工业、服务业
C.耕作
D.捕鱼
【3】以下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增加游客参观人数,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B.将文化遗产全部关闭,只让人们通过网络欣赏
C.将损毁的文化遗产全部拆除原样重建,让后人参观
D.限制每天参观的游客数量,更好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8、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下列关于我国气候及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南北温差大,冬季普遍高温
B.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C.我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4~10月
D.我国旱涝、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频繁
19、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图选出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
A.此图反映了该大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间高,东西低
B.甲地形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C.甲地形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D.甲地形区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0、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
C.节约用水 D.修建机井,抽取地下水
21、我国共有 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
22、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的简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的生产实际,从南到北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请写出对应序号代表的温度带。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⑥____
24、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____江的源区。
25、填空题
(1)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级。
(2)我国的行政区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纬度最低的是________。
(3)我国关于人口的一项基本国策是________。
(4)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
(5)中国的四大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________,辽国坦荡,草场广布的是________。
(6)以黑土闻名的平原是________,有“鱼米之乡”美称的是________。
26、我国各民族中______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_族。
27、河流塑造了平原,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是____河。
28、读中国温度带图回答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温度带名称:
A__B__C__D__E__F__.
29、连线题。
(1)将下列地区与主要土地类型连接起来。
A内蒙古高原 a林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b草地
C大兴安岭 c耕地
A—______,B—______,C—______
(2)将温度带与作物熟制搭配正确的连起来。
A热带 a一年一熟
B亚热带 b一年三熟
C暖温带 c一年两到三熟
D中温带 d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30、南方地区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 色的土壤。
31、读“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大致以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地区以____业、林业、渔业为主,西部地区以____业为主。
(2)图中,A为东北平原,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____业,B为横断山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____业。
(3)A地农作物熟制是____;C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
32、读“我国民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图,可以看出__________族分布最为广泛,但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和东部,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和_________地区。
(2)图中A处所在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为___________族,B处为________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为__________族,C处所在自治区,主要分布着__________族。
(3)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民族大杂居、小散居、相互交错居住;
B、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各民族居住地相互独立,地区分布不均;
D、各民族居住地相互交错,均匀地分布;
(4)下列能够反映傣族民族文化特色的是: ( )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_______,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是很 (低、高)的。
(4)目前,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_______,但人均占有量_____。
(6)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1月份,厦门平均气温________℃,北京平均气温________℃,影响厦门与北京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1月份,甲地平均气温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乙地平均气温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甲地平均气温高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我国东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三亚与漠河1月气温约相差________℃。
35、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区名称A_________高原,B___________高原C__________高原 D____________盆地E__________盆地F____________丘陵。
(2)中国地势的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由北向南依次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3)ab两条河的流向均大致是自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