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百团大战 ②太平洋战争爆发 ③诺曼底登陆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2、在道光年间(1821-1850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一些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同时,社交应酬也带着明显的商业利益。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同时在一般礼仪中严格的“等级”“身份”的界限也开始趋于模糊。从材料中看出晚清社会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出现变化的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传入中国
②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
③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思想传入中国
④中华民国成立的影响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铭记光辉历史,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开篇的场景雕塑为《井冈山会师》。此举主要说明井冈山会师(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题文)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评价某一历史事件中写道:“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己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里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的是?
A. 中原突围
B. 挺进大别山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5、“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据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的做法是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无偿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允许农奴高价赎买土地 D.牺牲地主阶级利益,维护农民利益
6、历史照片是形象的史料。小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图片,他要为下面四幅图配上标题,恰当的是
A.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7、人脸识别热源扫描、自主巡航、远程、夜视摄像头的安防机器人,一系列新的安保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源于( )
A.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B. 电力技术的进步
C. 生物工程技术的推动 D.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8、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美国被迫宣布投降
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使新中国彻底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D.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9、观察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选出其中较为恰当的一组解释(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A.“一枝独秀”——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迅速成为军事强国
B.“两败俱伤”——交战双方都损失严重,新兴民族国家代之而起
C.“三头六臂”——英法美三巨头操纵巴黎和会,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
D.“四大皆空”——四大帝国崩溃,战后的新格局中潜伏着种种矛盾
10、1945年4-6月,国共两党几乎在同一时期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毛泽东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国民党六大坚决拒绝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蒋介石在政治总报告中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由此可见,国共两党对战后国家发展的分歧在于
A. 是否推进民主政治
B. 如何争取抗战胜利
C. 是否举行重庆谈判
D. 如何避免内战爆发
11、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
A.瓦特 B.福特
C.莱特兄弟 D.爱迪生
12、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是20世纪中国重大事件之一,这件大事发生在(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92年
13、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铁塔上有可能会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元凶”的历史人物中 ,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元凶是( )
A. 墨索里尼 B. 罗斯福 C. 斯大林 D. 希特勒
15、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是( )
A.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6、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 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 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C. 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D. 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1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拨制度,它是
A. 禅让制
B. 科举制
C. 世袭制
D. 推举制
18、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省略号的内容应该是( )
A.农奴制改革
B.十月革命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工业化
19、被称之为“经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20、下列是有关二战结束后“两极”对峙的形势,正确的是 ( )
A. 东欧——西欧 B. 轴心国——同盟国 C. 同盟国——协约国 D. 北约——华约
21、印度民族大起义
原因: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________,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2、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具体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___________。
23、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_______的方针,化解了矛盾,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4、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
(1) ”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被少数民族首领奉为“天可汗”。
(3)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重促成了 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5、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实施加快________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1988年,转而进行________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________制,倡导“公开性”和“________”,这些措施使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随之加剧。
26、根据称谓写出历史人物
﹙1﹚“两弹元勋”___________。
﹙2﹚“发明大王”__________。
﹙3﹚“俄国革命的镜子”_______________。
27、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 ),大大如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1995年1月,( )正式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8、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是----
29、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_____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_____进军,法西斯政权在_____建立起来。
30、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1)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 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起了经典力学体系,牛顿被誉为 。
(4)第三次科技革命以 的广泛应用为核心,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1、战后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
32、“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进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
【农耕文明时代】
(1)中世纪生产力水平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写出11世纪流行于西欧乡村的典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蒸汽时代】
(2)哪一事件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写出19世纪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扩大的政治改革一例。
【电气时代】
(3)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信息时代】
(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哪一制度缓和社会矛盾?写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的“新经济”特征。
(5)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33、什么是“冷战”政策?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4、(题文)材料一: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台湾可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邓小平
材料二
材料三2018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海南博鳌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台湾问题研究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习总书记的会见讲话意涵深远,彰显了大陆方面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继续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的诚意,以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台湾经济带来的机遇。
——新华网4月10日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独特模式”是什么?“独特模式”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谈谈关于国家的统一问题,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