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政策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下列四国中与其他三国明显不同的是
A. 意大利
B. 日本
C. 德国
D. 美国
2、如图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政治制度是
A.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天皇制度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宋代的诗句描写的是哪一节日的情景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4、下列外交活动与周恩来总理有关的是( )
①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5、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创始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外交风范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卓越风采,他从事的诸多外交活动成为国际交往的典范。下列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④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B.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7、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
A.越南战争的结束
B.尼克松访华
C.苏联解体
D.海湾战争
8、假如你是一位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采访的摄影记者,你可能拍摄到的场面有
①纳粹党烧毁德国国会大厦
②纳粹党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③法西斯分子对犹太人发动袭击
④商店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梁启超指出:“科举之法,非徒愚士大夫无用已也,又并其农、工、商、兵、妇女皆愚而弃之。夫欲强国必自智其农、工、商始,欲强其兵必自智其兵始?吾生童无专门之学,故农不知植物,工不知制物,商不知万国物产,兵不知测绘算数……人皆智而我独愚,人皆练而我独暗,岂能立国乎?”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B.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C.抨击了科举制的弊端 D.主张学习西方建设高等学府
10、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上每天都往来大量的车辆,让港珠澳大湾区的交通更便捷。以下对交通发展起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A.发电机的发明
B.电灯泡的发明
C.电动机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11、下图所示器物制作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西汉
12、“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
A. 始终未能摆脱封建主的控制 B. 仍实行奴隶主民王政治
C. 主要居民是教会人员和地主 D. 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13、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在欧洲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下列相关的历史信息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发现美洲新大陆、环球航行﹣哥伦布、麦哲伦
B. 万有引力、相对论﹣牛顿、爱因斯坦
C. 《战争与和平》、《神曲》﹣莎士比亚、达.芬奇
D. 《英雄交响曲》、《共产党宣言》﹣贝多芬、马克思
14、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观察下图,其中空白处应该补全的内容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15、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近代能够反映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奋斗史的作品有
①《海国图志》
②《天演论》
③《义勇军进行曲》
④《三民主义》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6、注重发明创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四大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 张衡,毕昇 B. 蔡伦,华佗 C. 蔡伦,毕昇 D. 张衡,华佗
17、法西斯猖獗一时,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下图反映的是?
A.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B.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C.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签字仪式
D.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8、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在七十多年的风雨中,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它是( )
A. 《申报》 B. 《民报》
C. 《中外纪闻》 D. 《新青年》
19、尼赫鲁谈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曾说:“这些原则不但对我们两国适用,而且对其他
国家也适用。”“两国”指中国与
A.孟加拉国
B.巴基斯坦
C.尼泊尔
D.印度
20、罗斯福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的“战争”指
A. 美国独立战争
B. 二战
C. 罗斯福新政
D. 美国南北战争
21、周恩来曾这样解读中日关系——“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内容!
中日关系 | 时间 | 历史史实 | 影响 |
两千年友好 | 唐朝初年 | 遣唐使 | 引发了一场改变日本社会性质 的变革——(1) |
唐玄宗在位时期 | (2) | 传播了唐朝文化,加强了中日友好交流 | |
五十年对立 | 1894——1895年 | (3)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4) | 全面侵华战争 | 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从而引发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
22、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______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3、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以_____为首的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根据各个阶层的不同心里,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还利用群众对_____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24、1848年《___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3月,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____________。
2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_______________,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6、1909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中国居民欢欣鼓舞,庆祝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的全线通车。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 好莱坞娱乐电影跌入低谷,从___________起,好莱坞娱乐电影重新崛起。
28、德国天才的作曲家——_______,《_______》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 1804 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_______和_______的成熟。《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贝多芬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渴望。
29、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________年,苏联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了________委员会,简称“________”。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________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________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30、二战后,____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31、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古代的科技曾长期领先于世界,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科技著作? 中国古代科技传入欧洲,对近代欧洲社会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
(2)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得益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出近代西方把神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驱除出去的代表性的科学家各一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首先推动了英国的技术革新,请指出英国的技术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及同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有何特点。
(3)请以法国为例,从思想和制度的革新角度分析近代自然科学在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期迅速发展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谈一谈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2、《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有何意义?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
(2)汉武帝建立的监视地方官吏、豪强的制度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4)唐朝的盛时期在历史上称为
34、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与社会实践互动,照亮社会前行的每一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中国人一直在追逐“中国梦”,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怀的“中国梦”更加多样,也更富有强国愿望……康有为怀的是“大同梦”,孙中山怀的是“共和梦”,梁启超怀的是“启蒙梦”……
——摘自《中国人的“中国梦”》
材料二
1915年9月15日,一本杂志在上海黄浦江畔创刊,一年后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发行量接近16 000份,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发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呢?就因为过去很长时期之内,我们对马列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一些教条化的倾向,僵化的东西比较多。所以实际生活当中,就受到很多束缚,改革开放迈不出步子。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掀起的变法运动是什么?孙中山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领导革命斗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谁?
⑶材料三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重新确立的?
⑷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奋斗不已。请举出一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艰苦创业,堪称民族脊梁的人物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