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江西萍乡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2019年3月23日,中意两国签署和交换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在“一带一路”的朋友圈里,意大利是新朋,更是故友:曾经,古丝绸之路上,我是起点,你是终点。如今,在“一带一路”的历史坐标上,我们丝路之缘再续。下列有关丝绸之路正确的路线是

    A. 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今新疆境内→大秦

    B.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大秦

    C.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中亚、西亚

    D. 长安→中亚、西亚→阿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 2、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爵士说:“我察看了当今的世界……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引起“倒退”的主要原因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世界性经济大危机 D. 社会主义苏联成立

  • 3、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征程。这座城市是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青岛

  •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前列,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原因的是

    A.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B.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创新

    C.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D.战时的资本积累

  • 5、科技发明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在继续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6、以下图片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开放交流与经济发展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 7、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天主教会提出批评。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标志的作品是:

    A. 《蒙娜丽莎》 B. 《圣经》 C. 《神曲》 D. 《最后的晚餐》

  • 8、美国内战之所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美国内战

    A.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清除障碍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促进了美国西部经济的发展

  • 9、□□□□是新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无法绕开的节点,是宪法探索之路上的坐标,在1949年指引着新中国的诞生,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应是( )

    A. 中共成立   B. “共同纲领”   C. 五四宪法   D. 一届人大

  • 10、“二战”后,亚非拉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属于非洲人民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是

    A.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

    C.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   D.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 11、2013年4月30日,荷兰俨然是一片橙色的海洋,在位33年的75岁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在她的最后一个“女王节”这天举行了退位仪式,荷兰人民迎来了123年的首位男性君主。似乎到这时很多国人才意识到,最崇尚自由的荷兰居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世界上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是(  )

    A.荷兰

    B.法国

    C.瑞典

    D.英国

  •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彰显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令人印象深划。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大会组织者曾在体育场的中央设计出一个蓝色的人工海洋,其主要用意是(  

    A.希腊人民喜爱蓝色

    B.蓝色象征着和平

    C.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中心

    D.希腊是一个临海的国家

     

  • 1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 14、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弋文化博物馆”之称。下列关于山西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发生在今天的西晋城高平市

    B. 魏晋时期內迁到山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鲜卑、匈奴、氐族

    C. 山西在元朝时归属中书省管辖

    D. 发生在山西地区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 15、下列不属于三国同盟国家的是(   )

    A. 英国 B. 德国 C. 奥匈帝国 D. 意大利

  • 16、下图是1933年3月美国《底特律新闻》刊登的漫画《飞奔的蜗牛》,漫画上这位精力充沛、全力驱使国会行动起来的美国总统是

    A.林肯

    B.胡佛

    C.罗斯福

    D.里根

  • 17、“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中国古代这种官制的变化发生在(  )

    A. 明成祖时期   B. 明太祖时期   C. 雍正帝时期   D. 乾隆帝时期

     

  • 18、历史上中美两国领导人曾有过多次握手,对下列这组“握手”照片解读正确的是(       

    A.中美重视两国关系发展

    B.美国最早与中国建交

    C.中美对国际问题看法完全一致

    D.中美彻底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

  • 19、“学而优则仕”,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下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 分封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 20、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战争与和平的演义史。下列按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涿鹿之战②长平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澶州之战⑤郾城大捷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①②③⑤④   D. ①③④②⑤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学习中国古代史,首先要对各个朝代的更替有大致了解。下列王朝依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秦朝  ②西周  ③唐 ④元   ⑤宋

    A. ②③①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⑤④

     

  • 22、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果:殖民政府发布________,逮捕甘地,有数万人被判刑。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 23、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___________法西斯政权对内实施独裁统治。1933年,___________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

     

  • 24、土地问题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稳定发展。

    (1)商鞅变法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 私有制。

    (2) 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为西欧封建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25、受历史、__________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_________平等的权利。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_________公约》。实现妇女和男性的________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 26、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_____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_____”的建党建军原则。

  • 27、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背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________对印度的过渡压榨,激化了印度人民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

    ②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民不聊生

  • 28、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   》,以法律形式制约了国王的权利。独立战争后,美国制定了   ,确立起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 29、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是( ),孙传芳和(   )。

     

  • 30、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________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________,摆脱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政策,发起了________运动。____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____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冷战结束后,建立____,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____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___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________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________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________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后期,秦国通过谁的改革逐渐强大起来?他在军事领域的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知道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成功改革有哪些?(举3例)

    (3)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强大起来。请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会议是哪一次会议?在哪一年召开的?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至今的制度是什么?

  • 3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二十八年浴血奋战”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

    (4)如图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活动标识。结合所学,它有何寓意?

  • 33、简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概况。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教育引领人寻访灵魂和生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只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谨上溯古制,参考列邦,拟定京师大学暨各省高等学、中学、小学、蒙学章程,候钦定各省,核实兴办,凡名是实非之学堂及庸滥充数之教习,一律从严整顿。

    ——《清史稿》

    材料三:明治政府建立后,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制度设计的重点。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19世纪80年代,日本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企图通过普及初等教育使国民养成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高等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培养经济和科技等各类专业人才,这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诚,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摘编自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材料四

    (1)“百日维新”期间发布的哪些法令体现了材料一中康有为的思想。

    (2)材料二中建立起“高等学、中学、小学”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出自哪一文件的规定?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4)材料四图中可以看出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如何?通过材料分析促使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5)综合以上探究,请你为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一条建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