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可以归纳出两宋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关系的发展
C.政权的并立
D.专制统治的加强
2、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标志着(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一步
③中国完成了统一 ④殖民国家的力量的削弱
A. ①②④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②④
3、“三角贸易”是西方殖民掠夺的重要方式。读下侧示意图,其中航程C贩运的主要是( )
A.烟草和蔗糖 B.黑人奴隶 C.火器 D.丝绸
4、学习历史要注重中外联系,横向比较。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五三”“五四”大轰炸 ②南京大屠杀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5、兴起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
D.新罗
6、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是非的标准是( )
①是否有利于增加公有制经济成分 ②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它正式创立于(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8、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发生在( )。
A. 基辅 B. 莫斯科 C. 斯大林格勒 D. 彼得格勒
9、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二战中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苏联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
④太平洋战争
⑤雅尔塔会议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⑤③④ C. ①④②③⑤ D. ②①③④⑤
10、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货币。下列为当时标准货币样式的是
A.
B.
C.
D.
1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可以称得上是“黄金时代”的时期是 ( )
A. 20世纪40—50年代初
B. 20世纪70年代中期
C. 20世纪50一70年代初
D. 20世纪50年代初期
12、从1918年到1919年,中国学生经历了从欢呼公理到抗议强权的转变,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 新文化运动的进行
C.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3、“60个人应当这样分派工作:12个人去选料、染色和洗羊毛;30个人去纺纱和刷毛梳毛;12个人去织呢和剪呢,剩下的6个人去帮助别人干活。”这一场景反映的是15世纪英国的
A.自给自足的领主庄园
B.雇佣劳动的租地农场
C.分工协作的手工工场
D.机器生产的现代工厂
14、利用关键词进行想记忆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比如,当看到“王政复古”、“文明开化”、“殖产兴业”时,就能联想到( )
A.俄国1861年改革
B.美国内战
C.日本治维新
D.法国大革命
15、同治十一年年,李李鸿章在“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曾说,清王朝正面临三千年年未有之变局。其实,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早已被打破。故这“变局”应始于: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
C. 洋务运动
D. 甲午战争
16、荷兰伟大的画家凡•高的代表作是 ( )
A.《向日葵》 B.《最后的晚餐》
C.《和平鸽》 D.《亚威农的少女》
17、在听了有关黄海海战的奏折后,光绪帝写下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哀悼的是著名的海军将领
A. 丁汝昌
B. 李鸿章
C. 林则徐
D. 邓世昌
18、北魏孝文帝说:“我们国家兴起在北方,现在定都于平城,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要在此地开展变法改革,一定很难。”面对这些现象孝文帝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朝廷议事必须使用汉语 B.离开旧都平城,迁都洛阳
C.统一文化和思想认识 D.实行汉化政策,移风易俗
19、下图是北魏时期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作品,字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权分立 B.制度创新 C.民族交融 D.思想解放
20、1940年下半年,某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这次战役指的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武汉会战
21、春秋的首位霸主是(_____________),卧薪尝胆的是(_____________)。
22、罗斯福新政:作用:(评价)积极: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________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________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________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的根本矛盾。
23、明治维新
(1)时间、榜样:从________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________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2)内容:
政治上,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________,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________改革的口号下,在“________”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________”,向西力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影响:
积极:
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________”,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消极:但是,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24、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__被称之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25、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 》是罗马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成文法典,其所代表的罗马法对今日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重要影响。
(2)《 》奠定了英国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3)《 》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26、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________德国,在苏占区成立了________德国,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27、治世可鉴,复兴必成。
(1)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
(2)刘秀在位末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得以发展,史称 。
(3)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
28、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________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29、内战爆发:
导火线:1860年11月,共和党候选人______________当选为美围第16任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不久,南方7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
30、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 | 背景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____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____的趋势加强 |
★表现 |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____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 |
阻碍因素 | 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 |
世界贸易组织 | 建立 | ____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
背景 |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 |
职能 | 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____、解决贸易争端等 | |
★作用 | 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31、试分析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32、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 的战略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根本的经济指导思想,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商鞅变法对土地所有权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2)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曾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过怎样的解决办法?
(3)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什么法令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成了主人?
(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对农业进行了什么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
(5)1958年发生了什么事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一
(2)汉武帝时统一铸造的钱币一
(3)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一
(4)明代丝织业的中心一
34、观察下面图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研究历史人物对于研究人类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一中的人物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请你根据所学写出他进行战争的两面性?
(2)信息二中的人物,他领导战争时是如何扭转战局的?在他的国家,第一位总统的功绩是什么?在他之后有一位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统,这位总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75年前他参加了一个会议,此会议的哪些内容对战后世界产生影响?
(3)信息三、信息四中讲话的领导人,他们领导的国家是什么性质的社会?
(4)这些历史人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