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 )
A. 三省制 B. 科举制 C. 行省制 D. 内阁制
2、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B.香港、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C.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D.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3、“正当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焦头烂额时,一个宗教却趁着这混乱劲儿,在帝国境内逐渐兴起。这就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材料中的“宗教”诞生于( )
A.古代印度
B.巴勒斯坦地区
C.阿拉伯半岛
D.古代中国
4、某同学举办“新中国发展成就展”,拟分“艰苦创业”“曲折探索”“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四个篇章。应入选“改革开放”篇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国历史上对汉字推广起到奠基性作用的人物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秦始皇 D. 王羲之
6、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B.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 一超多强"之间既是朋友又是对手 D. 雅尔塔会议通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决议
7、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些伟人。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A.牛顿——现代科学之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近代生物学的奠基者——写成《物种起源》
C.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巨匠——写成小说集《人间喜剧》
D.贝多芬——“乐圣”——创作《英雄交响曲》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共和国的建立
C.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D.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
9、他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相对论。他是:
A. 爱因斯坦
B. 梵高
C. 达尔文
D. 伏尔泰
10、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
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调整统治秩序的会议
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③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北伐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2、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A. 玄奘 B. 鉴真 C. 阿倍仲麻吕 D. 马可˙波罗
13、下表的材料能说明
A. 古代陶瓷业的发展
B. 对外贸易的发展
C. 古代商业辉煌灿烂
D. 古代农业的进步
14、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或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之战是: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这战斗
D. 巨鹿之战
16、如图是《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这一现象出现得益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政策是
A.“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B.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C.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17、下图是北魏时期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作品,字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权分立 B.制度创新 C.民族交融 D.思想解放
18、“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为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
A. B.
C.
D.
19、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专题。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A. 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统一》
B. 图片:《纳米比亚独立》
C. 视频:苏联的改革
D.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20、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锁。下列不平等条约的条款中,严重破坏中国关税自主的是
A.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B.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D.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21、妇女地位的提高
选举权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____。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 |
就业权 | 随着____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以往男性独占的领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女性 | |
平等权 | 影响因素 | 历史、____等诸多因素 |
保障 | 1979年,____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
22、1990年3月___________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
23、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________,并逐步使用单一货币________。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把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 。
(3)被称为“发明大王”的是: 。
(4)创作《英雄交响曲》的作曲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____同____紧密结合。
26、自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人们把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称为“________”;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27、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在________口号下创办的企业。
28、冷战的表现:经济上: —— 。
29、和平交流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现今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最初由 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
(2)唐代高僧 东渡弘扬佛法,为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 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
30、知识点一 彼得一世改革手工工场1、18世纪初,沙皇________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________。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31、韩国发展经济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有什么好处?
32、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在政治制度、技术发明、发展道路等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请回答: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有何重大 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这里的“喜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重大发明为新式交通工具诞生创造了条件?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33、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国举行各类纪念活动。回答问题。
(1)列举三个体现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实例。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对比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概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请从时代主题的角度分析各国举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意义。
34、九年级二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两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历史主题学习。请你根据他们设计的探究学习步骤和收集到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仪器修理工瓦特成功研制出可做动力的“万能蒸汽机”。万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促进了采矿,冶金等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
村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判断,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具有怎样的国际地位?
(2)材料二是英国国王派使臣到清朝请求通商时,乾隆皇帝给英王的回信。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清朝的心态和对外政策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
国籍 | 德国 | 比利时 | 美国 | 德国 | 德国 | 美国 |
人物 | 西门子 | 格拉姆 | 爱迪生 | 狄塞尔等 | 本茨 | 莱特兄弟 |
成果 | 发电机 | 电动机 | 电灯、火电站等 | 内燃机 | 汽车 | 飞机 |
村料四:“政变后,大部分新政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废官报局,查封全国报馆,严拿报馆主笔;禁止集合结社;新政所裁减的闲散衙门,如詹事府、通政司等予以恢复,又废农工商总局;恢复马步箭弓刀石的武试和八股取士的文试制度,罢经济特科,停止各省、府、州、县设立中、小学堂。大权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
——《戊戌政变记》
(3)根据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就是什么?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是哪些?
(4)根据材料四,这次政变的发生,对中国的近代化造成怎样的影响?
(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