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云南昭通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幕府政治是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12世纪开始,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三个幕府近700年的统治,也因此导致日本封闭落后。为了结束这一统治局面,当时日本人发起了(     

    A.大化改新

    B.改革开放

    C.倒幕运动

    D.明治维新

  • 2、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 3、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是他的三大成就.这位科学家是(  )

    A. 伏尔泰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 邓稼先

  • 4、赫鲁晓夫因在农业领域的改革中掀起玉米运动而得了个外号“玉米棒子”。“他”的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大规模开垦荒地

    C.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 D.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高频词汇,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各行各业发起了供给侧的改革攻坚战,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38年前,做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 6、据报道,2018年深圳市48个高考考点均实现了考试全程信息化辅助管理,其中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考场首设人脸识别。这些新技术成果源于(  )

    A. 科学革命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 7、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对哪一个主权国家进行了78天的轰炸

    A. 南联盟 B. 伊拉克 C. 埃塞俄比亚 D. 巴拿马

  • 8、传说中,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请问该材料中的“他”是

    A.蚩尤

    B.黄帝

    C.炎帝

    D.尧

  • 9、在如今“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中国梦”、“正能量”等词句。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经历了90多年的探索历史,按时间先后顺序实现了以下哪些梦想

    A.振兴梦、独立梦、觉醒梦、回归梦

    B.独立梦、觉醒梦、振兴梦、统一梦

    C.觉醒梦、独立梦、振兴梦、回归梦

    D.觉醒梦、振兴梦、独立梦、统一梦

  • 10、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A.张骞

    B.拓跋珪

    C.李世民

    D.郑成功

  • 1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段话反映了苏俄当时实行(  )

    A.均田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奴制

     

  • 1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D.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 13、下列对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草纲目》广泛记载了各地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方法等

    B.《农政全书》被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红楼梦》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

    D.京剧兴起于明朝中后期

  •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由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导致这场战争爆发的因素有(     

    ①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

    ③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张                 ④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5、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实力

    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耻辱

    C.亚历山大的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D.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6、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文所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

    A. 1861年改革

    B. 新经济政策

    C. 十月革命

    D. 斯大林模式

  • 17、小明在百度搜索工具栏中输入:关门打狗、锦州、林彪等词,他研究学习的战役应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18、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苏联②德国突袭波兰③斯大林格勒战役

    ④诺曼底登陆⑤太平洋战争⑥ 雅尔塔会议

    A. ②①⑤③④⑥   B. ②①⑤③⑥④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②①③④⑥⑤

     

  • 19、指南针、《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等科技成果都

    A.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B.属于医学研究领域

    C.反映了明朝的科技水平 D.促进北宋商业发展

  • 20、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  )

    A.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D. 采用公元纪年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苏联建立:_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______”。

  • 2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暴政:

    (1)纳粹党利用“_____” ,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_____人和_____

    (2)接着,纳粹党乘机解散了_____

    (3)纳粹政权为加强_____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_____

    (4)疯狂迫害_____

    (5)希特勒大力发展_____,积极_____备战。

    _____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_____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_____年,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 2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______________,政治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

     

  • 24、互信合作是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

    (1) 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 》,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2) 1991年,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   ,在各项活动中一直持积极态度。

    (3) 1942年,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4) 1991年法德等12个欧共体成员国在荷兰签署《 》,两年后欧盟成立。

     

  • 25、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________。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________。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________________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26、________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27、知识点一 彼得一世改革手工工场1、18世纪初,沙皇________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________。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 28、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__被称之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 29、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经常单枪匹马,身先士卒,砍杀敌人,直到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章西女王牺牲时年仅23岁)。

  • 30、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917年________武装起义的爆发,吹响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号角。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简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并归纳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3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加强军事力量,出现了军国主义复活的现象。对此你有何看法?

     

  • 33、简答题。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归功于西汉哪一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

    (2)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特点的两件史实是什么。

    (3)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其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4)列举一例反映出中华民族“民族团结”“民族友好”主题的历史事件

    (5)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一次是汉武帝的……,又一次是明初的……。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材料四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认为德意志不能因为屈从于好战的民族主义和专制政权而招致灭顶之灾,要实现欧洲真正的和平,就要突破均势主义的局限,……彻底斩断那只看不见的手,使前几代人蒙受灾难的纷争不再发生。……他对戴高尔说:“以我之见,欧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向它的人民保证,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为他们赢得一个安全可靠的未来。”

    ——《大国崛起·德国》,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材料五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创新成果,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为解决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各种安全挑战,指明了路径和发展方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

    (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

    (3)材料三是哪次革命中颁布的什么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它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其它的同类文件相比,在内容上有何特点?

    (4)材料四所述德意志“招致灭顶之灾”的主要史实有哪些?据材料四,说说阿登纳为欧洲国家指引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5)材料五中“新的变化”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提出的这个重要理念的名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