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陈桥驿兵变
B. 澶渊之盟
C. 靖难之役
D. 郾城之战
2、这个王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它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元朝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和西藏的管辖,分别设立了
①澎湖巡检司 ②驻藏大臣 ③西域都护 ④宣政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5、如下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加强中外交往
B.巩固国家统一
C.发展社会经济
D.反抗外来侵略
6、阿骨打的活动不包括( )
A.统一女真各部 B.举兵抗辽
C.称帝建金 D.迁都
7、“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
A. 雕版印刷术 B. 火药的使用
C. 发明指南针 D. 活字印刷术
8、《隋书·炀帝纪》中提到:“(隋炀帝)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宋朝罗泌编著的《路史·前纪》提到:“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隋炀帝正是有好大喜功的毛病,下列事实中属于这个方面的劣迹的是( )
A.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三征辽东,炫耀武力
C.借道大运河,饱览江南风景
D.仁寿宫变,弑父诛兄
9、下列有关武则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②她改国号为周
③当政期间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④大力发展科举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
C.地方权力膨胀 D.专制皇权强化
11、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闻名中外、造型精美、色彩亮丽的手工艺品是( )
A.青瓷
B.秘色瓷
C.唐三彩
D.白瓷
12、元朝时设立的枢密院负责全国的
A. 行政事务
B. 军事事务
C. 监察事务
D. 财税事务
13、我国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设宣政院
②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设伊犁将军
④设台湾府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4、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15、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在他们收集到的知识与资料中,与主题不相符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16、辽是被下列哪一政权所灭的( )
A.金
B.北宋
C.南宋
D.西夏
17、宋高宗向金求和,命令岳飞班师的主要原因
A. 南宋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B. 南宋不可能取胜
C. 金已对宋称臣
D. 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威胁其统治
18、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生活方式中,当时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
①在大型的娱乐场所瓦子中观看演出
②阅读《马可·波罗行纪》,了解欧洲
③在航海中使用指南针导航
④在居民区内就可以购买所需商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9、“它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是陶器中的珍品”,这段话是对下列哪一珍品的描述( )
A.
B.
C.
D.
20、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和关键人物是( )
A.581年隋文帝
B.589年隋文帝
C.605年隋炀帝
D.618年隋炀帝
21、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后金建立:____年,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满洲兴起: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____。
(3)清朝建立:____年,改国号为清。
(4)清军入关:明朝将领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____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2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中,用于耕作的工具_____和灌溉的工具______________。
23、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隋炀帝时创立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武则天在位时期,创立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3)宋朝注重发展________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24、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目的 | 从________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
时期 | 康熙、雍正和________三期 |
做法 | 从知识分子的________、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 |
影响 | 禁锢了人们的________,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
(2)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________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________,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________,收缴并销毁。
25、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26、“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________、________。
27、公元960年,______ (人名)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
28、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
29、《红楼梦》这部_________、艺术性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30、指出下列名句的作者: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31、将下列剧作家及其作品连线。
A、汤显祖 ①《桃花扇》
B、洪 昇 ②《牡丹亭》
C、孔尚任 ③《长生殿》
32、建筑是时代的体现。依据提示列举相应的内容。
(1)中日唐朝友好关系的见证,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建筑是________。
(2)《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元朝繁华景象的城市是________。
(3)明朝北京城的核心是宫城即________。
3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隋朝创制;唐代在承袭隋制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宋代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了科举制度,使科举成为选拔官吏的最主要途径。伴随着学校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代参加科举制度的人与日俱增。科举在宋代已经普及,而且对经济、社会、风尚都产生了深远作用。
——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演变的过程,并简析“科举在宋代已经普及”的原因。
材料二 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七年级下册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朝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
(3)材料三的图示中,从唐朝到明朝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