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朱彧的《萍州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说明
A.宋朝海外贸易繁荣 B.宋朝海船上使用指南针
C.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D.宋朝有人制作了“司南”
2、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
A. 皇帝必须任用贤臣 B. 必须善于纳谏
C. 必须轻徭薄赋 D. 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
3、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4、唐朝时,我国对外友好往来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
A.中国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B.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唐朝的疆域比过去大 D.唐朝一些皇帝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5、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列能反映“澶渊之盟”订立时的一幅简图是( )
A.
B.
C.
D.
6、“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我们祝福你的生日/……”这首歌中得生日是指( )
A. 10月1日 B. 5月1日 C. 9月22日 D. 9月25日
7、宋朝人记载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8、1405年—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
A.掠夺海外各国的珍宝和财富 B.建立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C.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D.大力发展与各国的海外贸易
9、“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材料反映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是
A.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B.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D.土地兼并严重
10、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台湾省在元朝时期的名称是
A.流求
B.琉球
C.夷洲
D.澎湖
11、王得臣《塵史》记载:“都城相国寺,最据冲会,每月朔(初一)、望(十五)、三(初三,十三、二十三)、八(初八、十八、二十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史料中的“都城”指的是( )
A.北宋都城开封 B.西夏都城兴庆
C.南宋都城临安 D.元朝都城大都
12、如下图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B.密切了唐朝与周边政权的联系
C.奠定了唐朝政权建立的基础 D.维护了唐朝边疆地区的安定
13、某同学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他是通过哪种方法来了解历史的?
A.解读文物
B.查阅文献
C.考古发现
D.实地调查
14、西藏自13世纪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美国近年来一直想利用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在清朝,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伊梨将军 B.西宁大臣 C.驻藏大臣 D.盛京大臣
15、今天的传统节日很多在宋代就己经有了。欧阳修的《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描写的节日是
A.中秋节 B.元旦 C.端午节 D.元宵节
16、唐朝诗坛气象万干,名家辈出。下列说法中,符合李白的是
A.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的名句
C.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D. 他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17、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8、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一组图片(如下图)。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宋代农业迅速发展
B.宋代手工业的成就
C.唐朝制瓷业的成就
D.元代经济迅猛发展
19、《梦溪笔谈》中记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对此技术解读正确的是( )
A.这项技术是雕版印刷术
B.这项技术发明于唐朝
C.这项技术由毕昇发明
D.这项技术由蔡伦发明
20、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①交子②夜市③瓦子④岁币⑤勾栏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1、唐太宗时敢于直面进谏的大臣
2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北宋著名的瓷都是_______。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_______。
(3)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是_________。
(4)抗击沙俄、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清朝皇帝是________。
(5)清朝统一台湾后,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___________。
(6)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的医药学著作是《________》。
(7)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_______》。
23、戚继光抗倭
(1)______中期,倭寇猖獗,“倭患”严重。
(2)戚继光率领“____”到东南沿海抗倭,南下浙江。1561年率军在浙江_____九战九捷歼灭倭寇一万多人。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24、清朝最有影响的剧种是________和________。
25、根据提示的人物,写出对应政权。
(1)耶律阿保机
(2)元昊
(3)完颜阿骨打
(4)铁木真
26、宋太祖为强化中央集权,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上设置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7、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分管政务的是______;秦朝时负责监察的机构是______。
28、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________时期。
29、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
30、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3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人名和事件连线。
32、为中外友好交往或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1)不远万里,六次东渡日本________
(2)西游天竺,求取真经________
(3)隋唐最著名的书法家________、________
(4)史学两司马指的________、________
(5)宋朝豪放派词人代表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和日本,两千年以来的外交史可以说是风云迭起,深刻影响了东亚乃至世界格局,从西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国有过君臣之分,有过平等外交,有过和平相处,有过兵戎相见。
材料二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张廷玉
材料三 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张学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试用史实证明中日两国在古代史上“有过和平相处,有过兵戎相见”。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指代的是明清时期哪两次对外交往的事件?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出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两种方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