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写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A. 秦朝 B. 隋朝 C. 宋朝 D. 明朝
2、宋代时期,我国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主要表现不包括
A.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B. 设计科学还配备指南针
C. 载重大设置水密隔舱增强抗沉性
D. 全部使用钢铁造船
3、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诗中写道:“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诗中所谓的“天涯”指当时哪一政权
A.辽
B.西夏
C.金
D.元
4、被誉为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富甲一方”的城市是
A.北京
B.苏州
C.杭州
D.广州
5、课外活动小组将举办“我最喜爱的古代名将”故事会,洋洋最喜欢南宋抗金名将,因此,到时他会为大家讲述的人物是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岳飞
D. 文天祥
6、唐玄宗开元年间用人以“任用贤能”为基本原则。下列贤相出现在开元年间的是
①房玄龄
②杜如晦
③姚崇
④宋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7、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B.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8、元朝时,你如果到松江学习棉纺织业技术,你首选拜访的老师应是( )
A. 黄道婆 B. 李清照 C. 文成公主 D. 金城公主
9、唐太宗在位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史称“贞观新政”。这些措施中不包括
A.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 重用姚崇、宋璟,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D. 减轻人民的徭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10、北方各族首领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主要是由于( )
A. 唐朝非常强大 B. 唐朝时北方各族很弱
C. 唐太宗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D. 唐太宗用和亲的办法笼络少数民族
11、明朝灭亡的三大原因有“天灾、人祸、外寇”下面对明朝灭亡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陕西一带大旱,饥民遍野
B.明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
C.清政权乘机占领北京,灭亡明朝
D.明朝末年政治腐败
12、《九国志》记载:“(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动荡),衣冠始入闽(福建)者八族。”这反映的当时史实是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C.江南开发、重心南移
D.闭关锁国、经济衰落
13、下列关于唐朝灭亡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 唐朝末年统治腐朽 B. 宦官专权
C. 藩镇割据严重 D. 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推翻
14、清朝时期造成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的开荒垦田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展 D.对外贸易的发展
15、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前提,下列人物为此都谱写了光辉篇章,但不是清朝时期的民族英雄是( )
A. 戚继光 B. 渥巴锡 C. 郑成功 D. 康熙
16、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
A.隋末农民起义
B.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起
17、以下是初一年1班小聪同学制作的“元朝统一”学习卡。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18、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D.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19、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A.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锁国的危害
20、在现代社会中,手机微信等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出现在我国北宋时期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 美元
B. 英镑
C. 会子
D. 交子
21、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____发明的。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____。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____》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____。元朝中期,出现了____印刷。
22、隋唐时期我国科技发达,有许多走在世界的前列,请列举出来。
(1)_____
(2)_____
(3)_____
23、宋太祖晚期:北宋与________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24、“罄南山之竹书罪无趣,决东海之波流而难尽”痛斥的是________;________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5、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6、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___________;其他地区,除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确立了_________。
27、唐太宗开创的治世局面是____________;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
28、南宋时期,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地区。这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29、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___________,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30、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______》。李时珍编写的《 》是我国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31、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经历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元朝臻至鼎盛,古代科技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当中。
(1)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得到空前发展,其中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上,请写出这一时期农具革新的成就。
(2)培根评价我国古代重大的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在世界上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三种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3)元朝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高峰时期,哪一戏剧家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
(4)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各种矛盾激发,大众化的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其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哪一部?
(5)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史,试探讨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3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关的思想文化成就
(1)北宋毕昇发明的新技术_______
(2)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_______
(3)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_______
(4)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_______
33、某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1)材料一中的“A城”是哪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谋”?
材料二
鲜卑姓 | 汉姓 |
拓跋 | 元 |
步六孤 | 陆 |
贺兰 | 贺 |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2)材料二所示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给你哪些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