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湖北咸宁初一(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因为。

    B.以是人多书假余。以:凭借。

    C.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况且。

    D.呼尔而与之,行道人弗受。之:的。

  •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常借地名称人,如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像杜甫也称“杜工部”;亦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李白。

    B.“桑梓”指家乡。古时住宅旁常种植桑树、梓树,以此来指代家乡。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D.《醉翁亭记》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3、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犯下了滔天罪行,尤其是那些甲级战犯,更是万恶不赦;而作为首相的安倍晋三,居然去参拜他们,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B.曹雪芹写《红楼梦》,十年三易其稿,一气呵成,终于使《红楼梦》成为中外名著。

    C.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当地百姓因地制宜,在荒坡野岭、河谷荒滩种上了井冈蜜柚,几年后,这些地方将会瓜果飘香。

     

  • 4、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离开学校后产生了当海盗的念头,在林间小径上与好友乔﹒哈泼照着书上的打斗场景扮演了一回海盗。

    B.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本质。

    C. 《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后,蒋门神暗同张团练、张都监陷害武松,武松被刺配到恩州。蒋门神又暗使差人杀武松于飞云浦,被武松得知,杀死差人回到城里。张都监、张团练、蒋忠正在鸳鸯楼中饮酒作乐,武松登楼杀死这三人,蘸血在墙壁上写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D. 《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与普贤、灵吉、毗蓝婆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固,唯八戒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于树上,八戒十分羞愧。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辩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无足虑者_____

    育论辨不_____

    ⑶事_____

    ⑷吴育刚正可用,嫉恶太过耳。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吴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本诗末句“但余钟磬音”中“但余”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地点,“初日”照应“清晨”。

    B.颔联描绘出一幅翠竹、小径、花木、禅房互相掩映的幽深的画面。

    C.颈联写出了诗人摆脱尘世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的喜悦心情。

    D.尾联写钟磬齐鸣,表现出古寺禅院的热闹和繁盛。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暖花开的四月,海韵中学图书漂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此项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渲染校园的人文气息,结识更多的书友,不让经典蒙尘。

    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摆放图书漂流点,全班同学共同制定营销策略,制作宣传海报、撰写广告词来营造“图书漂流”的环境文化。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其中。每位同学拿出两本以上自己阅读过的图书与同伴进行交换,实现资源共享。漂流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卷卷图书,传递着友情播撤着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书漂流活动结束了,对各位同学来说,图书漂流之旅才刚刚开始。希望每一位书友都好好爱护手中的图书,让它们真正地在书友们之间“漂流”起来。

    (1)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字数不超过15字)

    (2)请参照画线句,在后面横线上仿写句子。

    卷卷图书,传递着友情播撤着智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背诵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3)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4)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

    (5)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6)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

    (7)《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持久,惨烈的句子是

    (8)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9)《天净沙》中表现全曲主旨的一句是

    10大自然多姿多彩,风光无限。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象的诗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水浒传》之第十二回节选

    ①杨志听说了,只得跟了王伦一行人等过了河,上山寨来。就叫朱贵同上山寨相会,都来到寨中聚义厅上。左边一带四把交椅,却是王伦、杜迁、宋万、朱贵;右边一带两把交椅,上首杨志,下首林冲,都坐定了。王伦叫杀羊置酒,安排筵宴,管待杨志。

    ②酒至数杯,王伦心里想道:“若留林冲,实形容得我们不济,不如我做个人情,并留了杨志,与他作敌。”因指着林冲对杨志道:“这个兄弟,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唤做豹子头林冲,因这高太尉那厮安不得好人,把他寻事刺配沧州,那里又犯了事,如今也新到这里。却才制使要上东京勾当,不是王伦纠合制使,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复前职。亦且高俅那厮现掌军权,他如何肯容你?不如只就小寨歇马,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汉,不知制使心下主意若何?”杨志答道:“重蒙众头领如此带携,只是洒家有个亲眷,现在东京居住。前者官事连累了他,不曾酬谢得。今日欲要投那里走一遭,望众头领还了洒家行李;如不肯还,杨志空手也去了。”王伦笑道:“既是制使不肯在此,如何敢勒逼入伙?且请宽心住一宵,明日早行。”

    ③次日早起来,又置酒与杨志送行。一齐都送下山来,到路口与杨志作别。杨志出了大路,寻个庄家挑了担子,发付小喽罗自回山寨。不数日,来到东京。过数日,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来到厅前,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 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

    ④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

    (有少量删改与段落调整)

    1从第二段王伦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王伦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2第四段杨志的心理活动描写表明他拒绝王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信使

    刘慈欣

    (1)老人是昨天才发现楼下那个听众的。这些天他的心绪很不好,除了拉琴,很少向窗外看。他想用窗帘和音乐把自己同外部世界隔开,但做不到。有两件事使他不安:其中一件是量子理论,他不喜欢那个理论中的不确定性,“上帝不掷骰子”。另一件事是原子弹。广岛和长崎的事已过去很长时间了,甚至战争也过去很长时间了,但他的痛苦在这之前只是麻木的伤口,现在才痛起来。他在忧虑着……每次从梦中惊醒,一个问题,像退潮时黑色的磁石一样就会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人类还有未来吗?这问题像烈火一样煎熬着他,他几乎无法忍受了。

    (2)楼下的那人是个年轻人,穿着现在很流行的尼龙夹克。老人一眼就看出他是在听他的音乐。后来的三天,每当老人在傍晚开始拉琴时,那人总是准时到来,静静地站在普林斯顿渐渐消失的晚霞中,一直到夜里九点左右老人放下琴要休息时,他才慢慢地离去。这人可能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学生,也许听过老人的讲课或某次演讲。A老人早已厌倦了从国王到家庭主妇的数不清的崇拜者,但楼下这个陌生的知音却给了他一种安慰

    (3)第四天傍晚,老人的琴声刚刚响起,外面下起雨来。从窗口看下去,年轻人站到了这里惟一能避雨的一棵梧桐树下。后来雨大了,那棵在秋天枝叶已很稀疏的树挡不住雨了。老人停下了琴,想让他早些走,但年轻人似乎知道这不是音乐结束的时间,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浸透了雨水的夹克在路灯下发亮。老人放下提琴,迈着不灵便的步子走下楼,穿过雨雾走到年轻人面前。

    (4)“你如果喜欢听,就到楼上去听吧。”

    (5)没等年轻人回答,老人转身走回去。年轻人呆呆地站在那儿,双眼望着雨中的夜景,仿佛刚才发生的是一场梦。后来,音乐又在楼上响了起来,他慢慢转过身,恍惚地跟老人走进门,走上楼去,好像被那乐声牵着魂一样。对于如此迷恋于自己琴声的这个人,老人心中有一丝歉意。他拉得不好,特别是今天这首他最喜欢的莫扎特的回旋曲,拉得常常走调。还有那把价格低廉的小提琴,很旧了,音也不准。但年轻人在静静地听着,他们俩很快就沉浸在这不究美但充满想象力的琴声中。

    (6)这是二十世纪中叶一个普通的夜晚,这时,东西方的铁幕已经落下,在刚刚出现的核武器阴影下,人类的未来就像这秋天的夜雨一样  

    (7)时间过得似乎比往常快,又到九点了。老人停下了琴,想起了那个年轻人,抬头是他正向自己鞠躬,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8)“哦,你明天还来听吧。”老人说。

    (9)年轻人站住,但没有转身,“会的,教授,但明天您有客人。”他拉开门,又像想起了什么,“哦!对,客人八点十分就会走的,那时我还会来的。”

    (10)老人并没有仔细领会这话的含义。

    (11)第二天雨没停,但晚上真有客人来,是以色列大使。B老人一直在祝福那个遥远的新生的自己民族的国家,并用出卖手稿的钱支援过它,但这次大使带来的请求让他哭笑不得。他们想让他担任以色列总统!他坚决拒绝了。他送大使到外面的雨中,大使上车前掏出怀表看,路灯下老人看到表上的时间是八点十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

    (12)“您,哦,您来的事情还有人知道吗?”他问大使。

    (13)“请放心教授,这是严格保密的,没有任何人知道。”

    (14)也许那个年轻人知道,但他还知道……老人又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那么,您来之前就打算八点十分离开吗?”

    (15)“嗯……不,我想同您谈很长时间的,但既然您拒绝了,我就不想再打扰了,我们都会理解的,教授。”

    (16)老人困惑地回到楼上,但当他拿起小提琴时,就把这困惑忘记了。琴声刚刚响起,年轻人就出现了。

    (17)十点钟,两个人的音乐会结束了。老人又对将要离去的年轻人说了昨天的话:“你明天还来听吧。”他想了想又说,“我觉得这很好。”

    (18)“不,明天我还在下面听。”

    (19)“明天好像还会下雨,这是连阴天。”

    (20)“是的,明天会下雨,但在您拉琴的时候不下;后来还会下一天,您拉琴时也下,我会上来听;雨要一直下到大后天上午十一点才会停。”

    (21)老人笑了,觉得年轻人很幽默,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他突然预感到这未必是幽默。

    (22)老人的预感是对的。以后的天气精确地证实着年轻人的预言:第二天晚上没雨,他在楼下听琴;第三天外面下雨,他上来听;普林斯顿的雨准确地在第四天的上午十一点停了。

    (23)雨后初晴的这天晚上,年轻人却没有在楼下听琴,他来到老人的房间里,拿着一把小提琴。他没说什么,用双手把琴递给老人。

    (24)“不,不,我用不着别的琴了。”老人摆摆手说。

    (25)“这是借给您的,过一段时间您再还给我。对不起教授,我只能借给您。”

    (26)老人接过琴来,这是一把看上去很普通的小提琴,没有弦!再仔细一看,还是有的,但是极细,如蛛丝一般。老人不敢把手指按到弦上,那蛛丝似乎一口气就可吹断。他轻轻地把手指按到弦上,弦没断,他的手指却感到了那极细的蛛丝所不可能具有的强劲张力。他把弓放上去,就是放弓时这不经意的一点滑动,那弦便发出了它的声音。这时,老人知道了什么叫天籁之音!

    (27)那是太阳的声音,那是声音的太阳!

    (28)以后,老人被那把小提琴迷住了,每天都拉琴到深夜。年轻人却再也没来。

    (29)十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当老人刚把弓放到琴弦上时,年轻人突然出现了。

    (30)“你来要琴吗?”老人不安地问。年轻人点点头。

    (31)“哦……如果能把它送给我的话……”

    (32)“绝对不行,真对不起教授,绝对不行。我不能在现在留下任何东西。”

    (33)老人沉思起来,他有些明白了。双手托起那把琴,他问:“那么这个,不是现在的东西了?”年轻人点点头。他现在站在窗前,窗外,银河横贯长空,群星灿烂,在这壮丽的背景前他呈现出一个黑色的剪影。

    (34)老人现在明白了更多的事。他想起了年轻人神奇的预测能力,其实很简单,他不是在预测,是在回忆。

    (35)“我是信使,我们的时代不想看到您太忧虑,所以派我来。”

    (36)“那么你给我带来什么呢,这把琴吗?”老人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惊奇,在他的一生中,整个宇宙对他就是一个大惊奇,正因为如此,他才超越别人之上,首先窥见了它最深的奥秘。

    (37)“不是的,这把琴只是一个证明,证明我来自未来。”

    (38)老人了悟,宽容地笑了,“好吧,孩子,你给我带来了什么信息?”

    (39)“两个信息。”

    (40)“那么第一?”

    (41)“人类有未来。”

    (42)老人宽慰地仰躺到扶手椅上,像每一个了却了人生最后夙愿的老者一样,一种舒适感涌遍了全身,他可以真正休息了。“孩子,见到你我就应该知道这一点的。”

    (43)“投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是人类最后两颗用于实战的核弹。本世纪九十年代末,大部分国家签署了禁止核试验和防止核扩数国际公约,又过了五十年,人类的最后一颗核弹被销毁。我是在那二百年后出生的。”

    (44)年轻人拿起了那把他要收回的小提琴。“我该走了,为了听您的音乐,我已耽误了很多行程,我还要去三个时代,见五个人,其中有统一场论的创立者,那是距您百年以后的事了。”

    (45)他没说的还有:他在每个时代拜见伟人都选在其不久于人世的时候,这样可把对未来的影响减到最小。

    (46)“还有你带来的第二条信息呢?”

    (47)年轻人已拉开房门,他转过身来微笑着,似乎带着歉意。

    (48)“教授,上帝确实掷骰子。”

    (49)老人从窗口看着年轻人来到楼下,已是深夜,街上没什么人。他没有像老人想像的那样化作一道白光离去,而是沿一条斜线急速向上升去。几秒钟后,他就消失在群星灿烂的夜空之中。

    (50)爱因斯坦默默站了一会儿,慢慢地转身,又拿起了他那把旧小提琴。

    (有删改)

    1阅读小说,要关注“情节”,请你从文中年轻“信使”的角度梳理故事情节。

    信使听琴→____________→信使离开

    2阅读小说,要关注“闲来之笔”,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补充,实际上对塑造人物形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请你从文中第(2)和(11)自然段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赏析。

    我选______,赏析:__________

    3阅读小说,要关注“伏笔”,小说最后作者才揭开谜底,原来“年轻人是来自未来的信使,老人是爱因斯坦”。其实前文早有伏笔,请你找出两处,并结合这两处谈谈“伏笔”的作用。

    4阅读小说,要关注“语言”。结合上下文内容,请你为第(6)自然段中“人类的未来就像这秋天的夜雨一样____”的空格处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并谈谈理由。

    A迷茫  B冰凉

    5阅读科幻小说,要关注“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思考”。有人评价说:“刘慈欣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亮的人类未来图景。”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本文和七年级下册课文《带上她的眼睛》谈谈你的思考。

  • 11、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休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____________。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商鞅立木,刘邦约法三章,都说明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則,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官场不守规矩势必产生负面示范作用,败坏社会风气。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明朝大臣万钢说:“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1请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第③段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一句话。

    (2)第⑤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以下这段话应当放在原文的哪一段中?请说明理由。

    《论语》有记载: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讲的就是春秋时期郑国起草政令,四位贤大夫反复磋商研讨,然后形成文本。这是多么审慎而严谨

    应放在___段,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作文写作。

    在“咏史明智,家国情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当代具有家国情怀的人物进行分享交流,你们小组选择向同学们介绍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徐梦桃,请根据以下资料,撰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介绍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人物简历

    1990年出生,家境贫寒。1998年,徐梦桃入选辽宁体操队。

    2002年8月,徐梦桃开始从事自由式滑雪项目的训练。初来乍到的她不得不拿出别人数倍的时间到训练场学习。

    2006年,徐梦桃在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取得了个人冠军,团体亚军的好成绩。

    在追梦道路上,徐梦桃先后经历了四次膝部手术,一双膝盖伤痕累累。平昌冬奥会之后,还切除了左腿内侧70%的半月板。4个月后徐梦桃开始夏训。

    2022年2月10日, 徐梦桃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项目中取得了银牌。

    2022年2月14日,徐梦桃在最后一轮完美做出了高难度动作,以108.61的分数力压全场,获得冠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