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湖北鄂州初一(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对文学名著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施耐庵所著《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一统中原,建立伟业”的主题。

    B. 《简·爱》是美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小说始终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表现简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的精神,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

    C.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朝花夕拾》是他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这本散文集。

    D.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小茨冈童年时期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描述,读起来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冷酷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成语“刮目相待”“无人问津”“一鼓作气”分别出自司马光的《孙权劝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左丘明的《曹刿论战》。

    B.《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古人对于年龄都有特定的称谓:“垂髫”指三四岁到八九岁儿童,“而立”指男子三十岁,“不惑”指男子四十岁,“知命”指男子五十岁。

    D.“社稷”中“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代称国家;“庙堂”是指朝廷;“桑梓”代指家乡。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shēng)旗             (jiān)难                    (shēn)革命

    B.(yán                     (jié)报                    (xīn)风血雨

    C.(zū)君                    (fēng)烟                    取义成(rén)

    D.(chuàng)业              (xuán)挂             人间遍(zhòng)

  •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何搞好堤防建设?怎样杜绝豆腐渣工程?牵动着会上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句中问号的用法是正确的,“豆腐渣工程”应加引号。

    B.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句中“露出老态”“坚固稳定”“炸开的火焰”依次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

    C. “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为了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D. “柳枝儿一摆,好像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宋濂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韩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学 嗜:喜欢

    B. 援疑理 质:总结

    C. 是故无贵无贱 是故:因此

    D.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难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书观   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童趣》沈复)

    B. 人非生而知者   鸣不能通其意 (《马说》韩愈)

    C. 故余虽愚,或有所闻   皆夜惊恐 (《陈涉世家》司马迁)

    D. 因得遍观群书   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张岱)

    3对(乙)段落有关内容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想跟从别人学习道理,是可以询问他的年龄是否比自己大的

    B. 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知识最终也不会理解

    C. 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如果懂得的道理比自己少,就能去当他的老师

    D. 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道理存在之地,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王 湾 白 居 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为“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 “水面初平云脚低”意为“春天湖水没有风浪,显得很平静;浮云看上去很低”。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野花竞相开放,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长高,刚刚没过马蹄”。

    2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塘湖春行》尾联“最爱”一词直抒胸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B. 《次北固山下》颈联“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新事物孕于旧事物中,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C. 《钱塘湖春行》描写了早春的明媚风光,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D. 《次北固山下》全诗和谐优美,意境开阔,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影响人的一生。个人成长,离不开阅读;国家、民族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阅读。青少年时期,正是阅读的黄金时期。为鼓励同学们热爱阅读,营造学校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团委会决定组建一个读书会。

    (1)读书会准备举行一次以“阅读经典得收获”为主题的心得交流会。请你为心得交流会写一段开场白。

    (2)请你在本次活动中,为同学们推荐你最喜爱的一本书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30字以内)

    (3)你是八年级(1)班的学生王华,你想参加这个读书会,需要向学校团委会提出申请。请你写一份申请书。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吊影分为千里雁, 白居易《望月有感》

    4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7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8 黔娄之妻有言: ,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经典咏流传》让经典流行起来(节选)

    任晶晶

    ①继《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多档引发热潮的文化综艺类节目之后,央视综合频道于春节期间又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开播次日就得到豆瓣9.4的高分,创造了文化节目的最高评分。节目“和诗以歌”,将古典诗词配以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和精神之美;同时还邀请文化学者和音乐家联席点评,深层挖掘、多元解析诗词音乐中的主流价值表达,让它们在当下语境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传播欲望。

    ②在知名作家梁晓声看来,近年电视媒体的专栏节目非常多,但大多属于娱乐有余而文化不足。《经典咏流传》这一节目之好超出了他的想象,  我也想到过古典诗词的现代传唱,不过更多想到的是古筝,曲调依然想到的是古调,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更贴切,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因此我觉得这对全国的电视台都是一个示范”。梁晓声认为《经典咏流传》很好地开拓了电视节目的文化表达。这样的节目才是具有中国特色,适合走出去的节目。

    ③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高晓虹认为,节目巧妙地解决了纯文化节目缺乏大众传播性和音乐节目缺乏文化底蕴的问题,真正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经典咏流传》正式开播之前,关于这档节目我内心有很多的问号,因为此前我从未见过一档将诗歌唱成音乐的节目,它远远超出了以前诗词综艺‘朗诵赏析’和‘知识竞赛’两大形态,诗词改编音乐意味着海量创作,这种改变既需要融合经典诗词的文化价值,又需要与音乐的审美价值相统一,既要有国家电视台的站位,又要有艺术的高度。”高晓虹说,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连播的三期共计 16 首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典咏流传》不仅用流行音乐包装了古典诗词,而且在立意内涵的挖掘和音乐创作的诚意上堪称“呕心沥血”,可谓又一次做到了国家台的开拓性和标杆性。

    ④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说:这档节目能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高端的思想境界,心平气和地走近百姓,让我感受非常深。节目中,梁俊老师改编自清代才子袁枚的《苔》,经过现代音乐的演绎之后,动人心弦,一夜之间陶醉了亿万中国人的心。‘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作品非常清新和本真,梁俊老师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长在贵州山区的孩子们从小就感受到平凡而卓越,这才是教育的根本,也是艺术的根本。”流行的不一定经典,但经典的一定要流行。王黎光认为经典诗词在现代语境下丝毫不落伍,经典咏流传》通过语言和音符的嫁接,让大众更好地接近传统文化,这种做法是对艺术的准确表达。

    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认为,《经典咏流传》拉升了电视节目的平均文化值,创新诗和歌的结合回到诗歌的起源,让诗歌回到了生活当中,完成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一个过去完成式的东西成功地转化为现在进行式的文化。歌给文字带来情绪感染,而诗给歌带来更多的表情,不仅让诗歌流传,也会让歌词越写越有文化。

    ⑥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文化节目的不断爆发,既是大众审美日益提升的标志,也是中国文化不断繁荣的证明。《经典咏流传》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为世界传统文化的传播难题找到了中国式解决的途径,它在潮流时尚和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会商机制。

    备注:会商机制指多方商量,集体解决问题的制度。

    (链接材1)

    那些人们·那些歌曲·那些话语

    (链接材料2)

    节目热播也成为全国两会上的热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在两会上提出的“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提案,获得   17   位政协委员的联名支持。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未来还要进一步做好老师的培养、新编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建设校园文化三件事。

    1结合上述材料,说说《经典咏流传》热播的原因。

    2选文第④段在介绍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对《经典咏流传》节目的看法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上述材料介绍了众人对《经典咏流传》的认识或感悟,请从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回答。你赞同他的哪个观点,或你喜欢他的哪点感悟,为什么?

    备选人物:文化学者梁晓声、音乐人王黎光、传唱人胡德夫

    4下列说法不符合上述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

    A. 《经典咏流传》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已成为教育部大力来抓的工作。

    B. 《经典咏流传》节目用流行音乐包装了古典诗词,因此在立意内涵的挖掘和音乐创作的诚意上堪称“呕心沥血”。

    C. 专家们认为,《经典咏流传》节目的成功,是回到了我们先祖最初的诗歌起源状态——“和诗以歌”,并且让潮流时尚和传统文化完美契合。

    D. 《经典咏流传》节目超越了以前诗词综艺节目的表现形态,让纯文化节目缺少大众传播与音乐节目缺乏文化底蕴的问题得以解决。

    5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敷衍任务,许多学生只是机械地无奈地背诵经典,丢掉了诗词的精神魅力与文学情韵。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角度列出两条改进措施。

  • 10、阅读《表面活性剂的前世今生》一文,回答小题

    ①表面活性剂是指加入少量即能够显著改变溶液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人类认识表面活性剂是从洗涤剂开始的。

    ②早在公元前25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已经知道用羊油和草木灰制造肥皂;而在罗马时代的庞贝遗址挖掘中还发现了现在仍可使用的肥皂。19世纪中叶以前,肥皂一直是人们使用的唯一的表面活性剂。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土耳其红油(磺化蓖麻油)出现了,这是第一种由植物油制得的冼涤剂,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解决了肥皂不耐硬水、不耐酸的问题。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硫酸(绿油)成为第一种由矿物油制得的洗涤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从煤焦油衍生物中开发出了短链烷基萘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拉开粉( Nekal)。20世纪30年代,长链烷基苯磺酸盐开始登陆市场,并作为洗涤剂的主要原料称霸冼涤剂行业,直到现在。

    ③拥有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最早在周代就已经利用草木灰清洗衣物,《礼记》中就有记载“冠带垢,和灰请漱;衣裳垢,和灰请澣”。魏晋时期,人们发现皂角和澡豆有去除污渍的作用。皂角树的果实—皂角,泡在水中可以产生泡沫,具有一定的去污效果,且纯天然不伤手。澡豆是将猪胰腺清洗干净,再将胰腺多余的脂肪研磨成糊状,将豆粉、香料加入其中,混合均匀,经过自然风干而成。这两种洗涤剂在中国走过了一千多年,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兴衰。直至民国初期,西方制皂术传入,中国才开始改用肥皂,并将其称为“洋胰子”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大力发展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工业。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中国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后来居上,位于世界前列。

    ④表面活性剂分子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亲水头基,另一部分是疏水尾链。根据亲水头基的类型,可以将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头基在水中可以解离,根据其亲水基离子的类型,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不发生解离,没有离子生成。

    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妤的乳化、分散、增溶、起泡、去污能力,是应用最广的表面活性剂,主要作为洗涤剂使用,目前最常用的是直链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自身带有正电荷,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日常接触到的洗手液、洗衣液、创可贴等产品中都会加入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9.9期)

    1从全文看,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从局部看第②段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2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目前”能否删掉?为什么?

    4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表面活性剂是指加入少量即能够显著改变溶液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

    B.19世纪中叶以前,肥皂一直是人们使用的唯一的表面活性剂。

    C.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大力发展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工业。

    D.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增溶、起泡、去污能力,是应用最广的表面活性剂。

  • 11、阅读《一二三,木头人》,完成各题。

    一二三,木头人

    ①凌展六点的滨河公园,跳舞的大妈们还没出场,因而能听到鸟叫声。相比豪壮喧闹的音响,鸟鸣却可以安神,可以清心,让人愉悦。这是每天引诱我早起的理由。安神,可以清心,让人愉悦。这是每天引诱我早起的理由。

    ②风照例很轻,东边的树林中,离天更近的叶子已变得通红,把鸟鸣声也染得金黄一片。

    ③“一ニ三,木头人!”不远处的树丛中,传出一声女声。

    ④早晨可不属于年轻人,谁这么早在这里玩游戏?

    ⑤我忍不住朝前望去。不远的树下,停着一辆三轮摩托改装的清洁车,蓝白相间的车身,屁股上挂个汽油桶改装的水罐。这是本地护栏清洁工的标配,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把河边的护栏和石阶上的牛皮癣广告洗刷干净。

    ⑥声音来自车上坐着的一个胖胖的女人。她的长相,显然没有她的声音那般灵巧。

    ⑦见过无数吊嗓子的,但没见过喊木头人的吊法。我不禁哑然:看来,清洗牛皮广告,确实是一件无聊的工作。

    ⑧就在我讪笑着准备离开时,树后面传出另一个声音:“怎么这么久啊?我憋不住了,草里好多虫虫,专咬木头人!”话音未落,从树后冲出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娇羞地扑向清洁车,扑进女人的怀里。

    ⑨女人的脸顿时鲜活起来。她捧着孩子的脸,像捧着随时可能化掉的甜糯冰淇凌。她语调温和地说:“不行,你是男子汉,不能连这点儿时间都坚持不了!”“可是虫虫咬真的很痒!”“涂点儿清凉油,坚持!你记住,咱们玩这个游戏,很重要!”

    ⑩女人从围兜口袋里拿出清凉油,给孩子手和腿都涂上,说:“乖,再坚持一下!我喊一二三,木头人,你就躲到树背后,不说话不乱动。”小男孩虽不太情愿,但还是点了点头。

    “一ニ三,木头人!”女人喊了一声。孩子从她怀中蹭地一下蹿出去,像一只灵巧的松鼠,躲到树背后。“影子,还有影子在外面!”女人焦急地喊。树后的小影子,小心地缩进了大树的阴影中。女人很满意地笑笑,说:“不错!记住,我没叫三ニ一解冻,你一定不能出来!”

    说话间,从远处遛过来一辆电动车,车上坐着一位穿着和她一样的蓝色工作服的中年妇女,一路扫视着护栏,向这边巡视过来。

    她看看护栏,再看地面的红砂石和马路上的砖牙子,以及花园的太理石台壁,像一个挑剔的顾客在选一件贵重商品,脸上的每块肌肉里,都饱饱地充盈着不满,随时准备喷射而出。她的眼神一路清扫过来,停留在胖女人脸上,好像这也是树或砖墙的台面,也是需要她检查和修理的物件。

    “你……今天打扫这几处,有进步,但前面下河的第五级台阶上有一片树叶,西边花台的第二个砖缝里有一块泡泡糖,记着把它收拾了!另外,你没带娃娃来上班吧?”她的话语像刚出冻库的冰砖,又冷又硬。

    胖女人低着头,底气不足地说:“没,没带,上次是小宝外婆病了,我上早班,没法送他去幼儿园,其实,我也巴不得他多睡一会儿,您知道,幼儿国八点开门,我五点多上班,孩子他爸又……”

    树背后,小小的影子微微地一闪,仿佛大树也紧张地吸了一口凉气。胖女人像被筷子拎起的汤包,顿时紧作一团。

    听她说话,主管冷硬的语气,顿时有所缓和:“……唉,别提那个男人了,扔下这么好的孩子跑了。你也不容易,我对你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上次要不是被马总亲自抓到,也不会罚你的款,公司有公司的规定嘛。我知道你需要这个工作,但我也需要这个工作,如果管理不好,我的工作也干不成了,我女儿还在读大三,每个月等我寄伙食费呢。所以,你要注意,别让我为难,针过得去,线才过得去,是吧?”胖女人点头,鼻尖上不知是汗还是泪,亮亮地一闪。

    主管说完,继续巡视着往前走。走了很远,拖着声说:“那棵大树后面我就不看了,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没清理干净的不干胶广告!”

    胖女人一愣,冲着她远去的背影,重重地点头

    这时,太阳从她身后升起来,把她的身影镀得一片金黄。远处的音响开始叮咚起来。原来,广场舞的歌,竟也能那么感人,让人有想掉泪的感觉

    (选自《读者原创版》2019年第7期,作者曾颖,略有删改。)

    【1】依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主要情节。

    “我”沉醉在清晨的鸟鸣中,偶遇清洁工母子——_________________——主管过来检查——__________________——主管离去,“我”深受感动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3】第段加线句子表现了胖女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请说说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1)题目:我未曾忘记_____________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