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塞忠谏之路也
A.以告先帝之灵 B.以伤先帝之明
C.愚以为宫中之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在下面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纪实文学之一的传记文学,也是考虑到“文”与“实”二者的有机联系。 ,而靠浮词丽藻挥洒成篇,只能写出苍白无力的东西;缺乏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 ,也不会葆有长久的感染力。
①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缺乏 ②缺乏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
①而仅罗列人物生平事迹 ②只是人物生平事迹的罗列
A. ②① B. ②② C. ①① D. ①②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休憩(qì) 晨曦(xī) 箱箧(xiá) 倾家荡产(qīng)
B.涮锅(shuàn) 残骸(hái) 讴歌(ōu) 风姿绰约(chuò)
C.解聘(pìng) 烟瘾(yǐn) 涎水(xián) 目光灼灼(zhuó)
D.几绺(lǚ) 黝黑(yǒu) 埠头(bù) 抑扬顿挫(cuò)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乡村教师从事的是平凡却又伟大的坚守工作,传播文明,开启民智,使乡村教育薪火相传。
B. 治理雾霾,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地向前走。
C. 50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D. 李娜成功的背后,不知经历了多少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与难以想象的付出。
5、孔子论人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已者处,赐好说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
【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②赐:端木赐,字子贡。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肆,店铺。⑤漆:墨漆。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久而不闻其香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B. 故曰与善人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C. 则商也日益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D. 与不善人居 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2】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与 善 人 居 如 入 兰 芝 之 室 久 而 不 闻 其 香 即 与 之 化 矣
【3】人是需要朋友的。请结合君子“慎处”的观点,简要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选择朋友。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旅宿
唐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这首诗可能作于作者外放江西任职之时。
【1】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 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屋里诗人深愁难眠。
C. 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 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E.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诗中出现了许多意象,如:寒灯、断雁、归梦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而家书 、烟月、鱼船等意象营造了喜悦的氛围。
【2】颈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7、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霍金,一代著名物理学家于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岁。
霍金是天文学、理论物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他的代表作品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
在21岁时,医生诊断其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只有两年好活,但是,两年光阴飞驰而去,他仍旧活着。
霍金不愿对恶疾低头,甚至不愿接受任何帮助。他最喜欢被视为是科学家,然后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视为正常人,拥有与其他人相同的欲望、干劲、梦想与抱负。
(材料二)有时候,当我孤独地坐着等待着生命大门关闭时,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就会像冷雾一样笼罩着我。远处有光明、音乐和友谊,但我进不去,命运之神无情地挡住了大门。我真想义正词严地提出抗议,因为我的心仍然充满了热情。但是那些酸楚而无益的话语流溢在唇边,欲言又止,犹如泪水往肚里流,沉默浸透了我的灵魂。然后,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
——海伦·凯勒《享受生活》
(材料三)
人生需要“顶住”
李秦卫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行稳致远的“发动机”和“压舱石”。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能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能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的确,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各种难题和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金牌”。
【1】你从(材料一)中获取了哪些重要信息?请分条概括。
【2】(材料三)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如用(材料二)的划线内容作为(材料三)第④段的论据,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4】如何理解(材料三)第③段划线句的含义?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
8、默写
漫步在大运河畔,浮想联翩。当年,刘禹锡在古运河南端的扬州初逢白居易,面对多年被贬的境遇,却吟出了 “ ① , ② ”两句尽显高远境界的诗句。人生如水,有时波澜不惊,有时浊浪排空,该如何面对呢?范仲淹的主张是“ ③ , ④ 。”
请将答案默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横线上,并任选其一,简要说说你联想到所选文句的原因。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切都好起来了
关于疫情后城市重启的通讯
2020年的春天不可阻挡地到来了。
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严酷考验的华夏大地上,一座又一座城市从严冬中苏醒了。
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一名医生说,是他在急诊科又开始处理骨伤病人的时候;一名警察说,是回到原先的岗位督促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时候;一位住在商业街边的居民说,是发现放了两个月“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大屏幕又开始播放热热闹闹的商业广告的时候……
在环卫工人老严的眼里,城市苏醒的时间与他的工作量紧密相关。
他负责清扫的街道是城市最繁华、人流量最高的商业街之一。有那么一段时间,这里寂静得只剩下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他的工作前所未有地轻松:只需清扫落叶,不用再面对一小时不管就满溢的垃圾桶、不计其数的奶茶杯和串签。可是这轻松让老严感受到的是一种从未经历过的憋闷和紧张。嘈杂的叫卖声消失了,灯牌也不亮了,所有的店铺大门紧闭,就连空气都寂静得似乎被冻住了。
春天来临的时候,老严又听到规律的、曾令他感到厌烦的噪音,他又开始劳累了--垃圾桶又开始慢慢满起来,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得清理了。他一边划动着扫帚一边愉快地嘀咕着“好了,好了,好起来了”。
就在老严负责清扫的这条街,服装店、副食店的店主们纷纷接到通知,可以回店里做清洁、备货,准备开业了。消毒药水的味道渐渐被食物的香味替代,外卖员的叫喊声不时穿过街道,“81 号!好了没有?”“快点哟,152号客户在催呢!”
最近一周,外卖小哥陈锋跑了200单,是疫情期间最低谷时的两倍。陈锋告诉记者,尽管与平日的一周400单仍有距离,但他确信,一切都正在好起来。他骑着摩托再不能一人一条车道在路上随便跑了--路上的车多起来了,甚至偶然有车辆发生剐蹭。陈锋又要小心避让汽车和行人了。
陈锋接到的订单内容越来越丰富:之前只有送正餐饭食的,渐渐地,年轻人喜欢的奶茶店、小零食店的外卖也开始了!最让陈锋兴奋的是,他最喜欢的潘家米粉店开门了。在等单的时候,陈锋可以抽空在这家价廉味美的餐馆嗦一碗米粉。和其他食客一样,嗦完粉的陈锋总是满面笑容。
米粉店的潘老板印象最深的顾客是一个胖嘟都的年轻小伙。刚开始允许堂食那几天,根本没有人来店里坐着吃。终于,这一天,这个年轻人走进来,犹豫几秒钟,坐下了,插了口罩:“老板, 一碗细……额, 加粉。”这胖小伙可能住在附近,没有疫情的时候,经常光顾潘老板的小店,总是像这天一样,笑眯眯的。
潘老板告诉记者,重新开业后,她把新做的准备过年期间涨价的牌子找了出来,拿抹布擦干净。上面的积灰,然后用记号笔把价钱改回平日的价格。“其实我们的食材成本涨了,给我送米粉、蔬莱的小贩都感慨生意不好做。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大家都不容易,我们一起渡过难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生意有的是时间做。”
是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正在好起来了。
多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恢复为普通患者就诊的医院,援鄂医生们回到家乡救死扶伤,武汉本地医生从呼吸科回到自己的科室;所有公交车恢复运行,所有地铁又继续在轨道上穿行,所有银行网点恢复营业;高三初三的学生回到校园迎接高考中考,其他年级的孩子也仿佛听到了春风中的呼吸……
下午,钟楼传来6声钟响,老严该下班了,他期待钟声再次淹没在商业街的人声鼎沸里,这个直脾气的中年人告诉记者,他会继续啰嗦那些不守规矩的摊贩和乱丢垃圾、乱吐痰的人。陈锋骑着摩托继续穿梭在大街小巷,晚上的外卖生意不错,如果运气好还能抢到几单顺路的。潘老板准备好第二天开店需要的食材,将店面打扫干净,该回家关心孩子今天的作业了……
这一天,一个市民外出散步后,捡回一根冒着青芽的树枝插在阳台上:“我已经错过了大半个春天,现在要抓住春天的尾巴。”
【1】“老严”“陈锋”“潘老板”是作者的主要采访对象。请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 身份 | 疫情期间 | 现在(文中时间) |
① | 环卫工人 | ③ | 又忙又累但很愉快 |
陈锋 | 外卖小哥 | 订单少,路上随便骑车 | ④ |
潘老板 | ② | 不允许堂食 | 迎来了堂食的客人 |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中记叙的都是凡人小事,却让我们看到“凡人”的光辉。请选取其中的两个人物,结合内容分析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4】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10、寡 人
①父亲娶母亲时,母亲不大乐意。媒婆在一旁劝道:“他就孤家寡人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负担轻。”父亲在一旁接话道:“你嫁给寡人,就不是一般人了。”这事在全村传为笑谈,从此,“寡人”一词成了父亲的绰号。父亲从此也张口闭口“寡人”如何如何,以此取代“我”。
②父亲没撒谎,他确实不是一般人,村里数百口人,只有他这个孤儿勉强念过初中,算是半个文化人。他常年奔波在外做生意,不愿在家耕田。他和全村人都是若即若离,也不在外结交朋友。父亲所谓的生意无非是鸡毛换糖,走村串户,和收破烂没什么区别。但他每次出去,衣着体面整洁,中山装的上衣口袋里,常年别着一支钢笔。
③有一年除夕,父亲照例是踩着团圆的爆竹声走回家门,也带回了过年的年货,还有我们兄弟姊妹四个人的新年礼物。那次,父亲特别高兴,喝了几杯酒。满脸红光。他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匣子,木头做的,上面雕龙画凤,极为精致。他打开匣子,从里面捧出一枚鸡蛋大小通身碧绿的印章,诡秘地说:“这个啊,古董,是武则天赐给太平公主订婚用的。”我们年龄尚小,不知道谁是武则天,但隐约感觉,我们发大财了。
④父亲招了招手,让我们俯首过去,像地下党开会一样,咬着我们的耳朵说:“这个呀,是个赝品,假的。”
⑤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吓得直哆嗦,母亲紧张地问:“你咋知道是假的?”“嗤,就这货色岂能骗得了寡人?你们看看这上面的字,‘生日快乐’,洋人说的词儿,咋可能出现在唐朝的印章上?”我们脑袋挤脑袋,凑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仔细传阅这个宝物。上面的字和鬼画符一样,一个也不认识,我们不由地抬起头,敬佩地望着父亲。
⑥父亲讲述了他收购这枚印章的过程。那是湖南的一个古镇,一户人家经济拮据,刚好遇到他,就把他拉到里屋,问他要不要,说这个是唐朝女皇帝武则天的御用之物。开价一百块钱。父亲接过来看了看,瞅见“生日快乐”四个字,心里便有底了。他委婉地说:“寡人一个鸡毛换糖的,哪有这么多钱?”对方哽咽着说:“要不是成分不好,等钱过年,等米下锅,打死也不可能出卖这祖传几十代的宝贝。”父亲皱了皱眉,说:“寡人身上只有五十块钱。”对方说:“那我就半卖半送,谁叫我有幸遇到您这样的贵人呢?”
⑦我们听了沉默不语,气氛异常尴尬,只有煤油灯的灯芯在嗤嗤地吸油。要知道,那时的五十块钱,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一笔巨款。许久,母亲坐在墙角垂首啜泣。父亲赔着小心说:“我们不是还应付得过来吗?寡人主要是看不得人家为难。人家说不定也不知道是赝品呢,让人家好好过个年,我们不也开心吗?”
⑧二十年后的除夕夜,我刚结婚。妻子第一次听母亲当笑话一样数落印章的故事,便说想看看。父亲翻箱倒柜寻了半天,把那个木匣子递给了她。妻子对着印章,反复端详,又打了好几个电话问人,然后郑重地对父亲说:“这不是赝品,真的出自唐朝,价值不菲。”
⑨妻子是考古专业的硕士,她的话毋庸置疑。父亲顿了一下,嘀咕道:“都‘生日快乐’了,还真什么真?”
⑩妻子微笑地纠正道:“这是小篆,‘吉日良辰’。”
⑾话毕,立刻一片沸腾。大家脸上洋溢着欢笑,小心翼翼地争相传看这唐朝的宝物,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⑿父亲杵在那儿,面红耳赤。好一会儿后,他陡然一拍脑袋,喝道:“别看了!寡人明天送还给人家,就明天,完璧归赵。”
⒀母亲急了,壮着胆儿辩白道:“我们是花钱买的,又不是偷的,凭什么送回去?”
⒁父亲勃然大怒:“当初,以为是假的,如果知道是真的,那不是趁火打劫嘛!这样的事儿,平民百姓都不屑去做,何况寡人乎?”
⒂第二天,大年初一早晨,父亲登上了去湖南的火车。
【1】小说围绕父亲的“宝物”依次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每项内容概括不超过6个字。
【2】除了孤儿身份外,父亲的“寡”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父亲“中山装的上衣口袋里,常年别着一支钢笔”这一细节在情节发展上有何作用。
【4】简要分析,⑿自然段中划线句子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11、阅读下面议论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不要秘诀的秘诀
邓拓
①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大致相似,其实没什么绝对的制胜法宝。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抱着找秘诀的心理,结果就不免上当。因此,向他们敲一下警钟还是必要的。
②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着:“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③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
④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谈。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⑤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⑥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⑦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⑧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的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古代只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据《庄子》《天道篇》记载:“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接着,轮扁还介绍了他自己进行生产劳动的经验。他的话虽然不免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该把一切所谓“圣人”之言全部否定了;但是,他反对读古人的糟粕,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这一点却有独到的见地。
⑨我们现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而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诀呢?!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
(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列举现实生活中关于读书的现象,其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述。表明写作本文有极强的针对性。
B.选文第⑤段紧扣第④段,先叙后议,叙议结合,强调了我们在读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实际运用,更要用得灵活。
C.综观全文,选文的主体部分是四则引文,以及作者结合引文进行的多角度阐释,所以,这四个部分可以颠倒顺序。
D.作为论述类文本,选文最大的特色是大量使用了举例论证。所选四个例子精要贴切,角度各不相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不要秘诀的秘诀”,前一个“秘诀”指的是专心致志的读书态度和科学的读书方法;后一个“秘诀”指的是不下苦功就会读书、作文的方法。
B.选文在第⑥⑦段阐明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限于自身的知识和阅历,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死抠住不放,恰好是科学的读书方法。
C.作者在最后一段明确地告诉人们:读书其实是没有秘诀的,关键在于要放弃贪图省力、不下苦功的念头,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读书。
D.“我觉得……”“我想……”“我们观在读书……”,选文中大量出现这样的语句,使得整篇文章语言不温不火,娓娓道来,特别具有亲和力和说服力。
【3】选文画线句中的“此”具体指代什么?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条概括。
12、命题作文
重逢是漫漫人生路上的期待与惊喜,是奔忙生活里的停留与畅想。有一首好听的歌这样唱:“重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心儿是永远的琴弦,坚定也执着……”生命中那些难忘的重逢曾带给你怎样感动、欣喜、怀想?与亲人、与朋友、与老师和同学久别重逢的情景总是让人回味不已……
请以“重逢”为题写一篇文章,或记叙你经历的故事或阐述你独立的思考。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