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B. 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 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
D.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2、依次填入下面三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世卫组织派13 个工作人员在灾区与国家卫生当局密切协调提供服务,还有更多的国内和国际工作人员整装待发,时刻准备着在需要时 灾区。
②运动员参赛,在展示自身竞技水平之外,张扬、创意的个性表达 ,但亦要守住底线,对那些损毁国家形象之事、让国家蒙羞之举不可姑息。
③黄果树瀑布 没有庐山瀑布那么长, 远比它宽的多, 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A. 奔向 无可非议 虽然……但是……而且……
B. 奔向 无可厚非 不仅……而且……所以……
C. 奔赴 无可非议 虽然……但是……而且……
D. 奔赴 无可厚非 不仅……而且……所以……
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却以笑声贯穿全文。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科举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
B. 文学关注人性。《热爱生命》讴歌了淘金者顽强的开拓进取精神;《简·爱》赞美了主人公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的精神,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
C. “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的活着。”该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历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D. 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
A. “乡下曲辫子!”夹着一支水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边上射出来。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C. 虽然这题较难,但是在老师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D. 登山的男女老少,鱼贯而行,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穷冬裂风 穷冬:______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舍:______
(3)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
(4)故有所览,辄省记 辄:______
(5)为一说,使与书俱 为:______
【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余之从师也/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B. 归而形诸梦/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D.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5】结合(甲)文宋濂早年求学的故事,说说(乙)文中“少时之岁月为可惜”给你的启示。
6、阅读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秣陵怀古》,回答问题。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①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②,芳草何须怨六朝?
【注释】①十三陵:泛指明朝帝王陵墓,含南京明孝陵。②江左:指长江下游部分地区,诗中代指六朝政权。此句意为强盛的明朝最终也如六朝一般覆灭。
⑴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诗人将景物描写与史实叙述结合,表达了对前朝政权最终覆灭的慨叹。
B.末句运用拟人,“何须怨”三字表达了诗人对王朝衰亡原因的深沉思考。
C.山色、江声、陵树、芳草,选景鲜丽,表达诗人对前朝繁华的无限向往。
D.全诗带有政论色彩,但诗人遣词造句却始终保持诗歌应有的精致和细腻。
⑵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众多医护工作者选择了坚守岗位。他们用自己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诠释了何为“最美逆行者”,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1)请你发一则朋友圈,表达对“最美逆行者”的敬意和感激。(要求:使用除排比外的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政府要为医护工作者召开表彰会,请补全下面的语句,作为给他们的颁奖辞的一部分。
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你们用坚定的手印,表达着自己的担当与承诺;是你们用坚实的背影,诠释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隐藏在步伐里的父爱
徐立新
①很小的时候,鲁尔便发现父亲走路时的样子与别人不同,总是一脚高一脚低,两条腿似乎不一样长。但父亲依旧是鲁尔的骄傲和榜样。他是一名技术人员,有不少科技发明。
②鲁尔上中学时,学校里开设了体育课。有很多项目,鲁尔都做不好。一次,在走平衡木时,其他同学都轻而易举地走过去了,鲁尔却始终不行,接连几次从平衡木上掉下来。
③鲁尔难过极了。父亲知道后对他说:“对不起,都是爸爸的错,这是家族遗传,你爷爷、爸爸在平衡能力上都存在着天生缺陷。”
④“家族遗传?”鲁尔惊讶地看着父亲。“是的,不信你看我。”说着,父亲将一条长凳移到了鲁尔面前,然后站到上面开始走,刚走两步便掉了下来。
⑤“这可比我们学校的平衡木宽多了!”鲁尔觉得自己比父亲要棒。“是的,跟爷爷、爸爸相比,你已进步很多。我明天就去学校跟体育老师解释。”
⑥第二天,鲁尔经过操场时,意外听到体育老师在和另一位老师谈论自己:“鲁尔小时候曾是个脑瘫儿。”“您可别瞎说,脑瘫儿是智力低下的代名词。”“是他父亲亲口告诉我的……”
⑦脑瘫儿?智力低下?鲁尔无法相信,他疯狂地跑回家向父亲求证。
⑧“爸爸本来想隐瞒这一切,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了。”父亲平静地说道,“不错,你小时候的确得过脑瘫,但只是轻度的,比爸爸小时候好多了。”
⑨“难道又是遗传?您别再想骗我了。”鲁尔大声地吼道。
⑩“是真的,难道你没有发现爸爸走路时总是一脚高一脚低吗?这是严重脑瘫留下来的典型后遗症,这么多年来一直伴随着我。”
⑪直到此时,积聚在鲁尔心中多年的疑惑才得到了解答。
⑫“但是,儿子你要记住,这种病的后遗症并不可怕。你看爸爸,在工作和生活中从不比任何人差。”
⑬此后,鲁尔不再为自己曾是脑瘫儿而自卑,他深信自己一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人,和爸爸一样。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鲁尔以优异的成绩进了大学,毕业后又找到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
⑭鲁尔32岁那年,父亲因脑溢血突然死亡。按照家乡的风俗,在火化前,作为儿子的鲁尔要亲手帮父亲换最后一次衣服和鞋袜。当鲁尔脱下父亲那双几乎是穿了大半辈子的皮鞋后,惊讶地发现:两只鞋的内部鞋底竟然不一样高,高的那只鞋内放着一层用厚厚鞋垫做成的内增高。
⑮鲁尔的眼泪汹涌而出,他无法相信,父亲为了他,竟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一高一低走路。父亲的爱,就隐藏在他那一高一低的步伐里。
【1】通读全文,说说标题“隐藏在步伐里的父爱”的具体内容指什么?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鲁尔对父亲的态度变化: “崇拜”——“惊讶”——“气愤”——“感动”“愧疚”
B.文章的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C.小说讲究伏笔照应之妙,文章第⑩小节就照应了第①小节的内容。
D.“鲁尔无法相信,他疯狂地跑回家向父亲求证”这句话中的“疯狂”一词写出了鲁尔得知自己是脑瘫儿的震惊,发了疯似的去寻找父亲理论对峙。
【3】分析“父亲的爱,就隐藏在他那一高一低的步伐里”这句话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5】本文写有关父亲的一些事情,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但写作意图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篇文章作者的用意不同之处。
【链接材料】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然后就匆忙地下田去。冬至,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父亲鸡叫到第三遍时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台阶》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父爱有多坚硬
①这些年来,他很少和父亲说话,始终如陌生人一样保持距离。
②5岁时,他闹着做鸡毛毽子,追得满院子鸡飞狗跳的。父亲见了,在他的屁股上落下了大红指印;上小学时,他偷偷地在教桌里放老鼠,吓得老师花容失色。回家后,他的屁股上多了几道鞭痕;中学时,父亲教训他的话,他一脸不屑地顶回去。父亲急了,扬起手,却怔了怔,没落下来。那时的他已高出父亲一个头。
③高二的暑假,他宅在家里,整日沉迷于游戏中。一天,母亲说:“你爸腰疼病犯了,你和他一起出工吧,搭把手。”他不情愿地答应了。父亲是维修工,只要有人打电话,他便立即出门。那天,是6楼的露台排水口被垃圾堵死了,物业提出要扩建排水口,父亲满口应承下来。
④正值盛夏,太阳火辣辣的。穿着白色T恤、运动短裤的他像是出行的游者,磨磨蹭蹭地跟在父亲身后上了露台。露台上毫无遮掩,阳光白花花一片。父亲躬身半跪,一只手做支撑,另一只手艰难地伸进排水口掏垃圾。恶臭一阵阵袭来,他不由皱了皱眉,退后了一步。而父亲仍然半跪在那里清理着,发白的灰色汗衫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他看不见父亲的脸,只看见父亲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发出刺目的白光,扎得他的眼生疼。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高大威猛的,健步如飞,声如洪钟。可是眼前的父亲却黝黑瘦削,如霜后的茄子迅速地蔫了。这让他有点不知所措起来。忙碌半晌,终于清理干净了。父亲跌坐一旁,喘粗气。看到不远处站立的儿子,愣了一下,努力地站了起来,腰却如弓似的牵扯着生疼,怎么也站不直。太阳已经爬上半空,热浪一阵阵袭来,逼得他不敢抬头。
⑤父亲躬着腰拿起电钻开始扩大排水口,电钻声尖锐地响起,火花四射,砂石飞溅,有的贴着父亲的面颊飞过。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猛地上前一步,夺过父亲手里的电钻。这时,他才知道这是个不好驯服的家伙,震动起来如一匹剽悍的野马,随时准备脱缰而去。没多久,他的掌心便磨出了水泡,钻心地疼。父亲又将电钻夺了过去,只是安排他用铲子清理碎裂的砂石。阳光火焰般包围了他,有液体顺着他的脸颊滑过,涩涩的,咸咸的。
⑥当晚,他辗转难眠,起身去卫生间时,听到父母房里有细碎的说话声。他贴耳过去。“以后不要儿子陪我出工了啊,他是拿笔杆子的料,哪做得来粗活。他小时候我管得严,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能将他供上大学,也算是了了我的心愿……”那是父亲的声音,低沉而苍老,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他想起了5岁时,父亲将他顶在肩头去看露天电影。人群密密匝匝挡住了父亲的视线,而他看得兴起;小学考试,他得了双百,父亲竟喝得满面通红;为了给他筹借高中的学费,一向不求人的父亲却陪笑脸跟人说尽了好话……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一一闪过,让他喉头发涩。
⑦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虽然父亲给他的爱粗糙坚硬,却真挚朴实,无声地融入了他的生命里,让他也慢慢变成了如父亲一样坚硬的男子。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阅读③-⑦段,填写下表。
记叙顺序 | 情节 |
第⑥段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
| “他”不情愿地答应陪父亲去扩建排水口。 |
(1) | |
(2) | |
“他”在父爱的浸润下,慢慢成为坚硬的男子。 |
【2】你认为谁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结合内容及主旨说说你的理由。
【3】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语句。
(1)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说第④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第⑤段画波浪线句中的“液体”一词换为“汗水“好不好?为什么?
【4】分析“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的原因,生活中也会有触动你情思让你成长的事例,请选取其中的一个事例并写出触动的原因及感受。
11、风吹屋檐
张金凤
①屋檐是房屋的帽檐,长长的一溜儿茅草或青瓦,整齐排列,遮蔽过盛的阳光,遮挡过斜飘的雨水。屋檐不仅庇护着土墙、门板和一家人的冷暖,还庇护着共存于天地间的各种生灵。
②屋檐下是鸟雀的家。长长的屋檐腋窝儿里,藏有灰白的燕窝。那紫燕呢喃着、盘算着,借着屋檐的弧度,衔泥筑巢,将温暖的家依偎着人的暖房。屋檐下还庇护着麻雀。麻雀是偷懒的家伙,更是聪明的家伙,它瞅准屋檐下的瓦缝,一缩身子钻进去,在草坯的缝隙里找到自己的庇佑,生卵育雏,安度漂泊的一生。屋檐下有了鸟雀,这家就充满生机,哪怕是在西北风呼啸的时候。看,冬天里,一群灵动的麻雀“嗖”地从树上飞起,像北风卷动的几片枯树叶,在天空划出几道优美的曲线,然后落在顶着几点残雪的草垛上,落在灰不溜秋的篱笆上,落在阳光下酣睡的猪身边,落在鸡的食槽边,落在狗窝旁的破碗边。几粒草籽、残留的秕谷,甚至禽畜们嘴巴下的残渣,足够填饱它们弱小的肚腹。吃饱后的漫长时光,则用来跳跃和歌唱,用来祈祷和飞翔。
③屋檐下是果实歇脚的地方。秋收开始,庭院里、仓房里满满当当,屋檐下那排橛子,一个个迎来自己的新娘。结实的橛子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苞米,苞米皮编成麻花辫,苞米棒子整齐地排列在两侧等待阳光的检阅。一颗颗辣椒红翠相间,像一幅喜庆的年画。串成串的辣椒挂得高高的,像要燃放的爆竹。若是系成圈的辣椒串儿,就成了一大朵花,将暗黄的土墙打扮得像个新郎官。几穗饱满的高粱,被从场院里挑出来,扎成一捆,展览在屋檐下,它们承载着给明年的土地传递薪火的神圣使命。红皮地瓜被冬日的太阳一晒,流出蜜汁般的油,馋嘴的麻雀频频光顾,成群结队来吃,专吃那甜软的。人们在高粱的秸秆顶端,绑上花花绿绿几块鲜艳的布条,将秸秆插在屋檐下,风一吹,布条“噗噜噜”直响,吓得偷吃者四散而逃。
④屋檐下是农具的驿站。橛子高高低低排列在屋檐下,等待它的亲戚上门。担杖躺在兄弟般的橛子身边打瞌睡,担杖两侧垂下弯弯的铁钩子,似乎在垂钓满天井的月色。天光微亮的时候,男人从橛子上摘下担杖,挑起一对洋铁桶,去往南菜园的甜水井。蓑衣和斗笠是乡下人的宝贝,晴天挡日头,雨天遮湿气,蓑衣防雨又御寒,干活累了,蓑衣往地上一铺,当草垫睡一觉,不用担心受潮。人回家的时候,斗笠和蓑衣就在门边的屋檐下静静地等待。立秋就挂锄了,忙了整个夏天,锄头该靠着土墙歇歇了。镰刀似乎闲得太久,闲出一身泛黄的寂寞。吼吼地在磨刀石上热热身,翻身下墙的镰刀,带着乡下人的热切盼望冲进田野。大寒封地之前,耕完留做春茬的地,将铁犁头从木犁具上卸下来,用草绳串一下犁头,挂在檐下,犁具依靠在檐下的墙角。当农具满墙歇在屋檐下的时候,土屋里就飘荡出一壶烧酒的香。
⑤屋檐下摇曳着风俗和岁月的流响。正门口的上方,插着桃树枝和竹枝,这是过年的时候插上去的,是人们对好日子的祈盼。桃枝辟邪,门口屋檐下插上桃树枝,一切不好的东西就进不了家门,门户就正气长存,家里人也不会得病。竹子代表的是竹报平安,且竹的鲜脆在萧瑟的严冬里,也是生机勃勃的象征。屋檐下还插着艾草,艾草是端午节的时候插上去的。天未亮时,家人就去野外折艾蒿,回来后插在自家的门口,也给熟睡的孩子枕头边压几片干净的艾叶。香艾既可辟邪,也可驱百虫。夏天的时候,小孩子害了小疮、疖子,如果劈下几根艾草炖水洗,就能很快康复;若发炎流脓,就直接从屋檐下折艾草烧成灰,蘸香油抹至患处,两三日即好。屋檐成了乡下人自我医治的中药匣。清明时节,屋檐下常常摇曳着柔嫩的柳枝。人们在秋千架上拴红布,插柳枝、柏枝之外,也总忘不了那憨厚的屋檐。
⑥屋檐下是收藏阳光、炼制“金子”的地方。屋檐下生长着最茂盛的阳光,像个金钵,北风在这里绕道而走,阳光在这里聚而不散。狗儿蜷缩在盛放着半篮柴
草的提篮里,母鸡喜欢趴在草筐里温窝、下蛋、晾晒翅膀。老人摆下草墩子,在懒洋洋的冬阳下,晒出满身的暖,提炼出漫长岁月里最为欣喜的笑靥,皱纹再深都掩不住。晒着晒着,就打起瞌睡,直到一滴口水打在手上,直到鞋窝子被麻雀啄得簌簌发痒,直到一缕饭香飘进鼻翼。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②~④段分别写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①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的画线句。
镰刀似乎闲得太久,闲出一身泛黄的寂寞。吼吼地在磨刀石上热热身,翻身下墙的镰刀,带着乡下人的热切盼望冲进田野。
【4】文章标题意蕴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屋檐”的理解。
12、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代人越来越会删除东西了,自拍、对话、朋友圈……只要是目光所及的一切,仿佛都可以删除。于是,你发现人类的“删除”习性,正在逐渐深入到骨子里。
有时候,我们打好了长长的一段来回复对方,删除之后只发了“好的”两个字;有时候我们用手机拍了好多自拍照,一顿删除之后只保留了一张;有时候我们在购物车里添加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删除之后只留下最重要的那一件物品……这是否唤起了你某次“删除”的回忆?也或许引发了你对“删除”这一现象的思考?请就“删除”这一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提示:你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根据生活实际,选择特定对象写一封信,与其探讨你发现和思考;可以就这个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积累展开论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