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②传其事以为官戒也③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④为国以礼⑤今以钟磬置水中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⑦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⑧古之人不余欺也⑨石之铿然有声者⑩不吾知也
A.①⑧⑩/②⑤/③/④⑨/⑥⑦ B.①④⑧⑩/②⑤/③⑨/⑥⑦
C.①⑧⑩/②⑤/③⑨/④/⑥⑦ D.①⑧/②⑤/③⑨⑩/④/⑥⑦
2、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乡人号之“驼”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其乡曰丰乐乡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他植者则不然 有穴窈然
D.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敛赀财以送其行
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狂人日记》中狂人从每页都是“仁义道德”的历史书中反复搜寻,半夜从字缝里看出满本都是“吃人”二字,可见封建制度的伪善。
B. 《边城》中第三次端午节时,翠翠在回去的路上忽然问爷爷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这是因为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但翠翠牵挂二老的心思爷爷并不知道。
C. 《子夜》中屠维岳暗中收买了工厂闹事者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然而一女工告密,工潮复起。屠维岳开除姚金凤,提拔告密女工,最终平息了罢工。
D. 《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到了印度后,贩卖人口,放高利贷,走私漏税,疯狂逐利、冷酷无情的性格与葛朗台并无二致,“家族的血统”没有失传。
E. 《哈姆雷特》中,鬼魂两次提醒哈姆雷特,不要伤害他的母亲乔特鲁德,可见乔特鲁德对于害死老国王的事情并不知情,老国王原谅了妻子的软弱。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②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③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B.①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C.①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②可谓智力孤危
③余叩所以
D.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②不抑耗其实而已
③吾与汝俱少年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谈到近日研发成功的一种新型抗电磁干扰材料,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便会情不自禁,津津乐道地说个不停。
②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不仅无助于维护国家自身安全,还要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政治风险。
③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
④宋代才女李清照,才情横溢,词动京华,收藏的文物可谓汗牛充栋,但身为女人,生在乱世,情无所托,学无所用,令人感慨。
⑤汤振飞演技高超,开车的动作与车配合得天衣无缝,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而且在动作戏上,他还融合了马戏、魔术、武术甚至舞蹈等元素。
⑥备受瞩目的“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于近日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师大附小教育集团的李老师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最美教师”。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代伊犁将军虽为武职出身,但其中不少同样热衷文化事业,使新疆的文化事业得到了极大繁荣,尤其是诗歌的发展,伊犁将军与戍守伊犁的文人间的诗词唱和为其做出了杰出贡献。清代设立伊犁将军长达150多年,由于伊犁将军的职责侧重于军政事务,且边疆地区文化相对落后,诗词唱和等文娱活动较少,故留有诗作的伊犁将军并不多,仅晋昌和萨迎阿有单独的诗集,其余的则散见于各处。
晋昌于1809年任伊犁将军,善于诗画,有《戎旃遣兴草》存留,内容涉及广泛。有反映新疆独特的气候环境的诗作,例如“北路迢遥信不讹,冰山瀚海几经过。耳边久不听鸡犬,眼底惟知认马驼。羶肉割残兼味少,毡庐磨破受风多”(《戎旃遣兴草》),印证新疆多戈壁荒漠,故依赖马驼长途跋涉。该诗记录了新疆独特的出行工具、饮食特色及天气特征。晋昌还反复使用大雪、寒风,枯草等意象展现新疆环境和气候,用诗带人们领略粗犷而残酷的地理风貌。
萨迎阿于1845年任伊犁将军。任期内他写了很多有关新疆风土民情的诗歌。多年的边疆生活,使萨迎阿对这片土地多了几分深厚情感,“空空阔阔戈壁连,玉门关外途绵绵……青杨参天以直立,红柳贴地而横眠。胡桐泪堪挹,刺梅香可搴。沙枣尝酸涩,雅梨竞脆鲜……”新疆的地大物博在诗中尽然体现,诗人还加以注释,记录这些植物的功效及特点,胡桐泪可治疗火疾、芨芨草可做筷子等,给人们提供了诸多生活经验。
清朝统一西域后,除设立伊犁将军,还遣送大量戍边官员、文人志士至此,以建设西域。这些饱学之士的到来给西城诗歌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伊犁将军出身满蒙贵族,具有较高文学修养。他们给诗人创造契机集会并参与其中,推动了伊犁诗词的发展繁荣。伊犁将军与遣戍文人唱和以奎林为首。奎林题于鉴远楼的《登鉴远楼二首》中“一行秋影飞鸿远,千登斜阳去浪明”等句,被众人多加唱和。松筠任伊犁将军时也很重视文教,善待戍边文员,任用他们编成《西陲总统事略》等重要志书,为研究清乾嘉时期伊犁的文史留下了详细的资料。
诗词唱和不仅存在于将军同下属及戍边文员间,戍边文员之间也比比皆是。他们多背井离乡、孤身远行,为排遣郁闷往往饮酒赋诗、集会唱和,惠远城中的“醒园”是他们首个集会地,“德园”“绥园”亦是他们消遣酬唱的固定场所。
伊犁诗坛是特定时期和人文环境的产物。诗词唱和活动为他们孤寂的生活注入了新鲜元素,也成为他们在政务繁忙之余联络情感、砥砺精神的动力。它们见证了伊犁官员与戍员的融洽交往,推动了伊犁诗歌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新疆团结稳定奠定了文化根基。
伊犁将军存留的诗作及他们所组织的文化活动价值深远。遣送伊犁的文人志士将内地的文化带到伊犁,使新疆的文化事业得以兴盛;另一方面在他们重返内地之时,又对中原文化进行了回馈,将边疆特有的魅力展现给内地,两相交融,使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愈加紧密,同时将民族共同体的烙印深深刻在这种联系中。这些诗作和诗词唱和活动对于推进新疆各民族团结稳定提供了历史积淀和根据,也为我国增强文化自信增添了更充实的内容。”
(摘编自徐红霞《清代伊犁将军的诗词唱和与人际交往》,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清代设立伊犁将军长达150多年,虽为武职出身,但历任将军都为新疆的文化事业,尤其是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B.晋昌和萨迎阿在任期内写了很多有关新疆风土民情的诗歌,多年的新疆生活使他们对这片土地多了几分深厚情感。
C.伊犁将军与下属间的诗词唱和推动了伊犁诗歌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见证了伊犁官员与戍员的融洽交往。
D.伊犁将军存留的诗作及他们所组织的文化活动价值深远,对于推进新疆各民族团结稳定提供了历史积淀和根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点明伊犁将军与成边的文人间的诗词唱和对新疆文化事业的影响。
B.文章用伊犁将军晋昌、萨迎阿的例子来证明清代伊犁将军对新疆文化事业的贡献。
C.文章引用奎林被众人多加唱和的诗句说明伊犁将军给诗人创造契机集会并参与唱和。
D.文章采用总分论证结构,从两方面论述清代伊犁将军对新疆文化发展的影响,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昌《戎旃遣兴草》记录新疆出行工具、饮食特色及天气特征,有助于读者了解伊犁风土人情。
B.“醒园”“德园”等是戍边文人饮酒赋诗、集会唱和的固定场所,这是特定时期和人文环境的产物。
C.诗词唱和活动为戍边文人的孤寂生活注入了新鲜元素,也成为他们联络情感、砥砺精神的动力。
D.本文以诗词唱和活动为主,梳理清代伊犁将军组织实施的文化活动,探究其起到的社会功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郑州民警孙东方每天在疫情一线做防控工作,偶尔“回家蹭顿饭”,妻子用绳子拴着饭盒吊到楼下,深情凝视,让人想到《迢迢牵牛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隔一水却相视难语的情景。
2.韩愈《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解说人们应从师的原因时,认为“__________________”,不可能没有疑惑。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王衡在雪中游览香山,感受到了雪景的“可喜”和“深致”。大自然常常引起人们的关注,引发情思,承载情感。我们从杜甫的“①____,花重锦官城”中读出了喜悦之情;也从陆放翁“红酥手,黄滕酒,②____”中读出了无限伤感。“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③____”,范仲淹词中饱含着沉郁悲凉;“鹰击长空,④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笔下尽显万丈豪情。
9、名篇名句默写
(1)《岳阳楼记》中作者有“古仁人”的豁达胸襟和高尚道而得出的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石潭记》中高度概括小石潭周围环境凄清、寒凉、幽深等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要表达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自己虽身处漏雨茅屋,但是仍心系天下寒士,“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体现诗人心怀天下苍生的精神境界。
(2)李白《蜀道难》中,以行人攀登时仰头屏气、不断叹息的情形极写蜀道艰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在文章结尾总结了秦国灭亡的教训,提醒后人应该以此为戒,不要重蹈覆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以桑叶的枯黄飘落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感叹时光流逝时,人们常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以动作描写来表达时间瞬逝,与此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几句表明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扶摇可接;东隅已逝,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 ,___________ 。(《论语》)
(3)__________ ,死当结草。 ___________,谢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4)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 ?宁赴湘流, ________________。(《渔父》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 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张逸人园林
韩 翃
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闲阶坐夕阳。
麈尾①手中毛已脱,蟹螫尊上味初香。
春深黄口传窥树,雨后青苔散点墙。
更道小山宜助赏,呼儿舒簟醉岩芳。
【注】①麈(zhǔ)尾:魏晋清谈家经常用来拂秽清暑,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标题,描写环境的清幽,衬托出抒情主人公心境的悠闲。
B.颔联运用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抒情主人公日常生活的惬意。
C.颈联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园林的静谧和幽美。
D.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宁静闲适中也透露出怀才不遇的寂寞。
【2】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醉”的原因。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诲侄等书
元稹
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 ①,尔所详也。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然而吾生三十二年矣,知衣食之所自,始东都为御史时。吾常自思,尚不省受吾兄正色之训,而况于鞭笞诘责乎?
吾尚有血诚,将告于汝:吾幼乏岐嶷②,十岁知方,严毅之训不闻,师友之资尽废。忆得初读书时,感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是时尚在凤翔,每借书于齐仓曹家,徒步执卷,就陆姊夫师授,栖栖勤勤其始也。若此至年十五,得明经及第,因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钻仰沉吟,仅于不窥园井矣。如是者十年,然后粗沾一命,粗成一名。及今思之,上不能及乌鸟之报复,下未能减亲戚之饥寒,抱衅终身,偷活今日。故李密云:“生愿为人兄,得奉养之日长。”吾每念此言,无不雨涕。
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不幸余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
呜呼!及其时而不思,既思之而不及,尚何言哉?今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其为人耶?其曰人耶?
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于喧哗纵观,汝信之乎?
吾终鲜姊妹,陆氏诸生,念之倍汝。汝因便录此书寄之,庶其自发。千万努力,无弃斯须。稹付仑、郑等。
(选自《元稹集》,有删节)
(注)①樵苏之地:指薄田。②岐嶷:形容幼年聪慧。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 登:达到
B. 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 窘:穷困
C. 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 方:正直
D. 吾终鲜姊妹 鲜:缺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稹感激兄长对家庭的贡献和对自己的爱护,为自己年轻时不谙世事、不理解兄长的教诲而感到愧疚。
B. 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使得他能立志于学业,研读深思,终于获得了官职与名望。
C. 元稹任谏官,虽因敢于进谏而遭贬谪,但他仍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主,播扬名声于后代,以告慰祖先。
D. 元稹读书得陆姓姐夫传授,对诸外甥情感颇深,他叮嘱侄子将此信抄寄陆氏诸生,亦有 “诲甥”之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2)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请简要概括。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①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③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你对上面的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