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山西阳泉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主任走进教室,一看到他那没精打采的眼神,便断定他周日晚上又去玩电子游戏了。

    B. 如果影响到各州的生态环境,那么昨天首相关于运用核能源的报告恐怕就要束之高阁或者丢弃到废纸篓里了。

    C. 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一方面要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另一方面还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勤练笔。除此之外,恐怕不可能有什么终南捷径了。

    D. 为人民谋求利益,每位党员都义不容辞;为群众排忧解难,每个干部都责无旁贷

  • 2、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改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B.原句:傅雷的家书每一封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改句:傅雷的家书没有一封不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改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D.原句: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改句: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就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翻阅《茶经》,想像陆羽的面貌,到底什么样的感动让他写下中国第一本有系统地介绍茶艺的书?因为喜欢喝茶,还是因为喜欢在_______之中体会茶汁缓缓沿喉而下,与血肉之躯________之后的那股甘醇?饮茶需要布局,________饮后的回甘,却又破格,多么像人生。同一个杯、同一种茶、同一式泡法,饮在不同的喉里,冷暖自知,完全是心证功夫。有人喝茶是在喝一套精制而考究的手艺;有人握杯闻香,吐纳清浊之气;有人见杯即干,不事进德修业,专爱消化排泄;有人随兴,水是好水,壶是好壶,茶是好茶。大化浪浪,半睡半醒,茶之一字,_______都可以注解。

    A.品酌  融合  但是  诸子百家 B.品酌  溶合  然而  百家争鸣

    C.品味  融合  虽然  百家争鸣 D.品味  溶合  即使  诸子百家

  • 4、下列各项中按照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若亡郑有益于君 ③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④金千斤,邑万家 ⑤人不敢与忤视 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⑦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⑧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⑩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A. ①⑥⑦  // ②⑩  // ③⑤⑨ // ④⑧

    B. ①③⑦  // ②⑨  // ⑤⑧// ④⑥⑩

    C. ①③⑦  // ②⑩  //  ⑤⑨ // ④⑥⑧

    D. ①③④  // ②⑨  // ⑤⑧// ⑥⑦⑩

  • 5、下列各组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秦之遇将军,可谓矣(刻毒)

    B.吏民,封府库 (户籍 )   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

    C.八创(遭受)    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

    D.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夜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爱之舟

    吴冠中(注)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的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⑤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⑥初小毕业时,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吵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⑦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的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⑧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⑨父亲又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

    ⑩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也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师范毕业当个高小的教员,这是父亲对我的最高期望。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的浙江大学代办的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的。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正值那感情似野马的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的劝告,不考虑今后的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的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和母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的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

    ……醒来,枕边一片湿。

    (有删改)

    (注)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意在强化作者对父母、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B.父母深夜为蚕宝宝添桑叶,是“我”童年难忘的记忆,这一情景既交代家庭生活背景,写出父母的辛劳,也由此引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C.“我”出身贫寒,懂得体谅亲人的不易,因此住旅店时不愿父亲花钱换好房间,读书时为缴不起学费使家人困窘而心酸哭泣。

    D.读小学时考到全班第一,“我”高兴而且兴奋;父亲却冷静地询问同学朱自道的排名情况,可见父亲比“我”沉稳,想以此消消“我”的傲气。

    【2】第⑩段作者忆及父亲缝补棉被的背影,十分动容。这段文字好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赏析。

    【3】本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氓》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两句是“夙兴夜寐,_______。”

    (3)《离骚》中,诗人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

    (4)《离骚》中表明诗人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5)《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虽然宴会上没有音乐助兴,但“_______”,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内心的感情。

    (6)《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________”两句所描写的是远景,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给人以平静祥和的感觉。

    (7)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8)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以观之,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他说:“ 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 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 ______”中可以看出。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疆辟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主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群贤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 11、完成下面的空缺部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

    (3)像我一样, ,冷漠、凄清、又惆怅。(戴望舒《雨巷》)

    (4)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5)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6)如今 ,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7)真的猛士,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8) ,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子罕》)

    (9)《家》《春》《秋》被称为“       三部曲”。

    (10)汉字形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草书、行书、楷书等阶段。

    (11)《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英国作家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紧扣题目,交代听琴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欢”字点出席间热闹的气氛。

    B.三、四两句转折一笔,并不写演奏场景,而写萧瑟凄冷之夜景,为下文写弹琴做了铺垫。

    C.五、六两句写初弹情景。前句表明酒宴已经进入高潮;后句直写,交代所奏曲目之名称。

    D.末尾两句写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不禁暗自潸然泪下。

    【2】有人评价说,此诗描摹音乐的手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认为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B.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C.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D.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作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B.百工,是中国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以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

    C.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君子”广见于先秦典籍,被孔子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劝学》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用比喻论证。

    B.韩愈不顾流俗,直指师道不复的时弊,作有《师说》,振兴儒学,充满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C.《师说》以圣人孔子的实践为例,正面论述了正确的择师观。在从师而学方面,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官职名称的由来,向郯子请教过有关礼的知识。

    D.从《劝学》全文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规矩本指圆规和曲尺,本是两种分别用来画圆形和方形的工具,后来引申为规则法度。《孟子》中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成为了今天的警句格言,强调为人办事都要重规则、讲法度,但现实生活中也常有人说“规矩是用来遵守的,也是用来打破的”

    “规矩”一词,触动了你怎样的思绪?请写一篇记叙文,通过讲述你的经历或见闻,或者展开想象,来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