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中“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暮春”是指农历四月;“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壬戌”是干支纪年,“既望”是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中“庐冢”也叫做“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一句中的“阳”指的是南面,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所以武汉的汉阳,指的是汉水的北面。
D. “修禊事也”中的“禊事”是古代传统民俗,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2、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不拘于时
C.圣人无常师
D.而耻学于师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隧(suí)道 奇葩(pā) 罅(xià)隙 窸窸窣(sū)窣
B.木讷(nè) 差(chā)距 熨(yù)帖 含情脉(mò)脉
C.檄(xí)文 隽(juàn)永 苜(mù)蓿 量(liánɡ)体裁衣
D.粗糙(cāo) 籼(shān)稻 匝(zā)道 搔首踟(chí)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一有机会就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自己解酒的体会,什么蜂蜜水解酒后头痛啦,新鲜葡萄解酒后反胃、恶心啦,酸奶解酒后烦躁啦,香蕉解酒后心悸、胸闷啦等。
B.为提高孩子的外语成绩,许多家长要求“国际班”从高一开始直接上托福、雅思培训课,以应付“洋高考”,因而这些班里的孩子的“应试压力”不亚于普通高中学生。
C.体验式购物中心不仅满足了购物者对于高端商业模式的追求,同时,在实体购物受到网购强烈冲击之时,体验式购物模式成为实体商业对抗网购的有效模式之一。
D.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倘若这几位领导坦坦荡荡,无任何问题,又何惧被人敲诈呢?此外,给公示照片打上“马赛克”能否避免被人敲诈?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如果家长很喜欢上网聊天,并且当着孩子的面频繁使用网络语_______ 之中孩子就容易形成不规范的语言习惯。
②小说通过描写林则徐一生亲身经历、_______的大量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展示了一幅清帝国日暮途穷的历史画面。
③地处临安天目山麓的锦域,因钱武肃王钱缪衣锦还乡而得名,一首《还乡歌》更是为当地居民们_______。
A.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B.耳濡目染 耳熟能详 耳闻目睹
C.耳熟能详 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D.耳熟能详 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6、材料一: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薄之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文姬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响,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摘编自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材料二:
艺术就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家的方面——说,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它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的想象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议的强度,引导着他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的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
艺术的性质,古来说者不一,亚里士多德“艺术是模仿自然”,这话现在已不能完全成立。因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且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它决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它自体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它从那艺术家的理想情感里发展进化到一个完满的艺术品,也就同一个生物细胞发展进化到一个完全的生物一样。所以我向来的观察,以为艺术并不是模仿自然,因它自己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品的过程,就是一段自然创造的过程,并且是一种最高级的、最完满的自然创造的过程。因为艺术是选择自然间最适宜的材料,加以理想化、精神化,使它成了人类最高精神的自然的表现。其实各种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也很不同。譬如建筑艺术在建作方面就纯粹不是取象于自然,乃是随顺着几何学比例的法则;音乐也不是取象于自然;抒情诗更不是模仿自然,它纯粹是抒写主观的情绪。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与艺术略谈》)
材料三:
艺术家中的古典派,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信奉理想的自然主义。他们承认自然之中有美也有丑。两只燕子,飞得最快而姿态最轻盈的一只是美的;许多耕牛中,最强壮耐劳的是美的;一个少女和一个老妇,前者是美的;两个青年,一个气色红润,一个贫血早衰,壮健的是美的。总之,在生物中间,正常的和典型的为美,完满表现种族特征的为美,发展和谐健全的为美,机能旺盛、精神饱满的为美。在无生物或自然景色中间,予人以伟大、强烈、繁荣之感的为美。反之,自然的丑是不合于种族特征的,非典型的,畸形的,早衰的,病弱的。在精神生活方面,反乎一切正常性格的是丑的,例如卑鄙、怯懦、强暴、欺诈、淫乱。艺术既是自然的再现,凡是自然的美丑,当然就是艺术的美丑了。
(摘编自傅雷《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古人提出“文以载道”,这一创作理论把艺术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而忽略了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B.艺术创作离不开创作者情感的主观流露,但是表达需要客观化处理,要站在客观审视的角度上才能创造艺术。
C.从主观上讲,艺术会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悠久的价值,艺术也离不开创作者的创作自觉和想象能力。
D.音乐和抒情诗并没有取象于自然,表明艺术并非—味地模仿自然。艺术本是一种自由的创造,一段自然的实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哥特式”教堂的雕像将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这种创作师承了埃及雕刻将人体抽象化的表现方式。
B.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决定了艺术的民族性或个性,因为理性知识对艺术创作影响微弱。
C.艺术家中的古典派和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认为自然存有美丑之分,这种观点也对其艺术主张产生了影响。
D.在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材料三介绍的“理想的自然主义者”的美学理念,与材料二的观点基本一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义”审美的一项是( )
A.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奋力挥锄掘石。
B.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C.断桥残雪,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成为西湖胜景。
D.在梵高的油画作品《星月夜》中,天空是旋涡状的,星云呈现出流动感。
【4】材料二在反驳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时论证说服力强,请简要分析。
【5】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千古传诵。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其蕴含的艺术理论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作歌明志。唱道“_______,_____ ”。
(2)苏轼《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
(3)《诗经•氓》中“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
(4)屈原《离骚》中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的两句是“____,____”
(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两句诗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已对田园生活和自由的向往。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乞人不屑也。
(3)所以动心忍心,___________________。
(4)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临行前高唱“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不复还!”
(6)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
9、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___,孤雁洛阳边。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统治者如能戒奢爱民,则可长久延续,他在文中写到“______,______。”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
(3)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责任,应当以《<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______,______”自勉。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引导曾皙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自的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显示了孔子善于点拨诱导。
(2)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下文接着指出秦还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文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将钉头和米粒进行比较,“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比较写出钉头之多。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_______________”,就能抵御强秦;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日诗人站在荒凉的郊外远望泾水依傍着的村庄,陷入了极度哀愁。
B.颔联写出了诗人对过度放牧和开垦田地导致自然环境惨遭破坏的痛惜之情。
C.颈联写暮色中的积雪苍山,云烟残阳笼罩树木,营造出了黯淡消沉的氛围。
D.全诗以“望”字引领全文,寓情于景,描述了诗人行走在野外的所见所思。
【2】诗人为什么在结尾说“不堪回首思秦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说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明情况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而又何羡乎?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而今安在哉?
【3】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⑵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岁月流转,掠过满天星斗。从董存瑞、雷锋,到钱学森、陈景润,再到“四大天王”和周杰伦。到2020年中国武汉成功战胜疫情后,无数青年又以挽救生命的医生、护士为心中的榜样,崇拜他们的专业、勇气和担当。
不同的时代,人们存在着不同的精神偶像与价值追求。你的偶像是谁?他/她(们)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偶像?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