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湖北神农架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丁páo                    然kuì                    zhǐ                    恨jí

    B.防dī                    涔jīn             è                    zhà

    C.乱wěn                                        bàng             惜lìn

    D.切而之dàn             sháo             酒zhī                    小biǎn

  • 2、下列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 B.而今安在哉?

    C.有碑仆道 D.群贤毕至

  • 3、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圣人无常师

    B. 余嘉其能行古道

    C. 道之所在,师之所在

    D.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因人之力而之 (损害)

    B. 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 何之有  (厌烦)

    C. 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刻毒)   秦王复击轲,八创  (受)

    D. 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诚能得樊将军首  (果真)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学校,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青年。

    ②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③这种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劳动人民炉火纯青的聪明才智。

    ④在大革命的峥嵘岁月里,革命党人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⑤鲁迅先生对友人尤其是青年朋友的爱护无所不至,哪怕对犯错的青年也是如此。

    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古典建筑独树一帜,巧夺天工,以其极富特征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A. ①②⑥   B. ③⑤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

    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

    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那么,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而且有时候要更多地用这一副眼光,有时候要更多地用另一副眼光。

    (摘编自谭德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

    材料二: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远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摘编自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内在的节奏感受,诗的意象、形象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二者都有助于理解诗歌。

    B.只关注意象的显现和内涵会让我们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出现对诗歌过度解读的毛病,同时失去了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

    C.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不是墨守成规式仿效,古今诗歌在作品之间、诗歌体裁之间以及诗人之间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胡适的《尝试集》发轫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在诗歌风格、遣词造句、诗歌主题、诗歌体式等方面,都体现出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当一首诗中的意象较多时,说明其缺乏音乐节奏之美,在鉴赏时对音韵节奏无需关注。

    B.作为一门混合型艺术的诗,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

    C.只要实现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中国新诗就能继承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实现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D.我们研究古今诗歌的传承,对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首诗优美的语言节奏如舒缓的音乐旋律,踏歌而来,虽只有“云彩”这一个意象,但读之如饮佳酿。

    B.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发出“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的呼号,表达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感情,“土地”在诗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C.读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应该了解创作背景。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与李白成为挚友时已名满天下。正逢开元盛世,广陵又是繁华之地。所以李白在离别时既表达了一片深情,同时也心驰神往。

    D.郑愁予《错误》中的“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一句,用“东风”“柳絮”营造氛围,“不来”“不飞”读起来如低吟浅唱,达到了音韵节奏与意象的和谐统一。

    【4】请结合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力?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2)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5)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6)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7)______________,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韩愈在《师说》中直接阐明从师学习与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出下面名句名篇空缺部分

    (1)吾师道也,  

    (2)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3)其声呜呜然,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寄蜉蝣于天地,  

    (5)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采薇》中既写出柳枝随风摇曳之状,又表现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借用恋人之间的思念之悠长的典故,表达诗人对人才的渴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以动写出田野安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3)《琵琶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指出,君子应广泛地学习,且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没有过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沧海指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古诗中,“沧海”这一意象甚多,比如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苏轼在《赤壁赋》中也运用这一意象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白起)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至九月,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四十八年)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B.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C.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D.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昭襄”为美谥,是后人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奖性的评价文字。

    B.武安君,古代封号名。其中,“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君”是周天子赐予诸侯的爵位。

    C.垒壁,旧时兵营四周的墙壁,泛指防御、戒备的工事。文中廉颇一直“坚壁不出”,可见此时他采取防守的策略。

    D.粮道,此处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反映出战争时期粮草对作战的重要性。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起凭借军功成名,在进攻楚国时,占领了楚国都城郢,烧毁了夷陵,一直向东到达竟陵。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武安君。

    B.白起深受秦王倚重,左庶长王龁在长平与赵军对峙、久攻不下时,秦王大张旗鼓地派遣白起代替王龁以图震慑廉颇。

    C.白起用兵精妙。与赵军作战时,秦军先假装战败而逃,引得赵军追击。其后两路出击将赵军一分为二,并断其粮道。

    D.白起虽然在长平之战中坑杀几十万降卒,重创赵国军事力量,但也心生愧疚。所以秦王赐剑自裁时他认为自己当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

    (2)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