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迪庆州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而使远地成为边境,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B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索取,妇女一个也不宠幸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群臣都惊呆了,事情最终发生没有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刘邦以前在山东地区居住期间,对钱财货物很贪心,而且还有许多漂亮美丽的妇女侍奉他。

     

  •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 3、(题文)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 召有司案图

    B.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 遂乃研核阴阳

  •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告诉我,我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用它来毫无问题地断定一种我认为是正确的对一切社会问题的看法,②   ,这样的小说我③ 用不了两个小时的劳动。④   如果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们二十年后还要读我所写的东西,他们还要为它哭,为它笑,⑤   热爱生活,⑥   ,我就要为这样的小说献出我整个一生和全部力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如果   那么   /   但   而且 就要

    B. 即使   但是 大概 /   还要 将

    C. / 那么 仍然   然而   而且 可以

    D. 要是   然而   也 可是 / 必须

     

  • 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高耸的山势写得淋漓尽致。

    C.《登高》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承上总结,“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宪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12月10日,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种”。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种的劳动者,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做好电线电缆“守门员”的叶全龙,与马达结缘一辈子的吴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水林……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完善工匠政策,提升工匠地位,落实工匠待遇,形成相应体制机制,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才能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讲好“工匠故事”。工匠精神是在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可贵品质,充分展现着劳动之美、精神之美、时代之美。讲好“工匠故事”。,能让人们从大国工匠身上感受到劳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才能让一个个“工匠故事”激励青少年乃至更多人追求卓越。

    (摘编自2020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为深入学习并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浸润式”实践团于7月19日至24日,赴湖北武汉开展“走进匠心”实践活动,与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的行业翘楚访谈交流,参观项目现场并深入一线进行“浸润式”实习实践,领悟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浸润式”实践团来到中建三局科创公司,与两位行业翘楚开展了大国工匠座谈会议。中建三局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范键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勉励大家用技术创新助力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进程。

    “浸润式”实践团依托中建三局广阔的平台,进行了重点项目参观、大国工匠访谈以及“浸润式”在岗实践。同学们且行且思,从实践与访谈中感悟学科专业前沿和建筑业转型趋势,深入体悟大国工匠精神新时代内涵,做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建设行业骨干!

    (摘编自荆楚网2021年7月29日《浙大学子走进中建三局建设一线体悟大国工匠精神》)

    材料三:

    杭州工运史资料陈列室内又添新内容,工匠精神展示厅于今天上午正式开馆,这也是全国首个工匠精神展示厅。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工匠精神展示厅正是契合了时代要求,在杭州工运史资料陈列室暨劳模工匠展示厅的基础上,倾力打造而成,历时半年之久。

    展示厅分为“思想引领,闪耀光芒”“工匠精神,杭州实践”“舆论反响,社会评价”三个部分。全厅运用文字、图片和影像的形式进行展示,既包含杭州在弘扬工匠精神方面的探索,又包含杭州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所做的一系列实践等内容。

    “这是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名誉会长郑荣胜介绍,自2016年以来,杭州市总工会率先在全国开展“杭州工匠”认定工作,并设立了全国首个“926工匠日”。而后,杭州市总工会又相继建成了浙江省首个工运史资料陈列室,“926剧场”,全国首个劳模工匠文化公园,通过持续举办庆祝“926工匠日”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摘编自2021年09月18日《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正是对传统文化中工匠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一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

    B.材料一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使论证真实、科学、直观,更具说服力。

    C.浙大学子走进中建三局建设一线,与行业翘楚访谈交流,参观项目现场,深入体悟大国工匠精神,有望成为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建设行业骨干。

    D.杭州市工会率先在全国开展“杭州工匠”认定工作,庆祝“926工匠日”,举办系列活动,是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贴着“Made in China”标签的产品到处可见,许多产业的规模居世界前列。

    B.《核舟记》中,巧匠用“长不盈寸”的桃核再现苏轼泛舟赤壁的情景,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

    C.航天科技集团九院的铣工李峰心细如发,探手轻柔,在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允许范围内的5微米的误差他也要“执拗“返工。

    D.中国兵工业集团首席焊工卢仁峰左手残疾,仅靠右手练就一身电焊绝活,其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堪称一绝。

    【3】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仍然需要坚守,如何弘扬这种精种呢?请结合文本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 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揭示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君子最终却能超过一般人的原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亦无所害。

    (3)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礼不辞小让。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6)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8)我向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推测中国人的。

    (9)秦晋攻打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不病人之不己知。(《论语.卫灵公》)

    (1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在《三峡》中引用渔歌一言三峡之长,一言猿声之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10、名篇名句默写。

    (1)《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孙权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由梦境转入现实后颇感失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又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了。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达诗人嫉恶如仇,不与群小同流合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明月作比,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揽求天下贤才的迫切心情。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辛弃疾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居住并终老于此。长卿: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1】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路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知院官始见不之稔,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端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速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异日必有患吾所给多而减之者,减半以下犹可也,过此则不能运矣。其后五十年,有司果减其半。及咸通中,有司计费而给之,无复羡馀,船益脆薄易坏,漕运遂废矣。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

    【注】①规:读“chān”,察访。②权:权衡标准。③稔:读“rěn”,庄稼成熟。④蠲免:读“juān miǎn”,免除租税、罚款、劳役等。⑤缗:读“mín”,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古代计量单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⑥榷:专卖。⑦漕:读“cáo”,指漕运,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B.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C.晏专用椎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D.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道各路,各州各府。“道”与“路”都是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特定名称。

    B.关东,泛指函谷关以东地区,“关”在文段中指的是函谷关,而不是山海关。

    C.河阴,黄河北岸。古代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

    D.咸通,唐懿宗李漼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经常派人察访各地的物价,及时报告。钱粮的第一手材料全部控握在他手中,国内没有物价暴涨暴跌之忧。

    B.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苗头,就立即决定免除若干赋税的日期,时间一到就立即实施。

    C.刘晏根据各条漕运河流的实际情况,大胆推行了漕运改革方案,不但大大提高了运送谷物的能力,而且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

    D.刘晏为人勤勉,做事雷厉风行,无论清闲还是繁忙,事务都一定在当天决断完毕,不让事情过夜,后来管理国财的官员都比不上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2)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写作。

    生活,有无数种可能。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无论怎样,都是生活的馈赠。

    对此你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思考?请以此来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