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它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D. 赫尔曼·黑塞是瑞士籍德国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心备焉 备:具备/而闻者彰 彰:清楚
B.不积跬步 跬:一步/金就砺则利 砺:磨刀石
C.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D.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郯子之徒 徒:同类的人
3、从句式的角度,下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不吾知其亦已兮 太子宾客知其事者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为击破沛公军
D.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汝是大家子
4、按题目要求选择
下列各句表述得体准确的一项是( )
A. 你的邀请我心领了,明天我一定出席。
B. 我就谈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C. 王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D. 你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我已经斧正了。
5、下列各句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石头黑色,多平方,少圜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话
贾平凹
我出门不大说话,是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人一稠,只有安静地听,能笑的也笑,能恼的也恼,或者不动声色。口舌的功能失去了重要的一面,吸烟就特别多,更好吃辣子,吃醋。
我曾经努力学过普通话,最早是我补过一次金牙的时候,再是我恋爱的时候,再是我有些名声,常常被人邀请时。
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熘过的味儿。自己都恶心自己的声调,也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后来想,伟人也不都说普通话,我也不说了。而我的家乡话外人听不懂,常要一边说一边用笔写些字眼,说话的思维便要隔断,越发觉得说话没了激情,也没了情趣,于是就干脆不说了。
数年前同一个朋友上京,他会普通话,一切应酬由他说,遗憾的是他口吃,话虽说得很慢,仍结结巴巴,常让人产生没有气儿了、要过去了的危险感觉。偏有一日在长安街上有人问路,这人竟也是口吃,我的朋友就一语不发,过后我问怎么不说,他说,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所以他是封了口的。受朋友的启示,以后我更不愿说话。
有一年夏天,北京的作家莫言去新疆,突然给我发了电报,让我去西安火车站接他。那时我还未见过莫言,就在一个纸牌上写了“莫言”二字在车站转来转去等他,一个上午我没有说一句话,好多人直瞅着我也不说话。那日莫言因故未能到西安,直到快下午了,我迫不得已问一个人X次列车到站了没有,那人先把我手中的纸牌翻了个个儿,说:“现在我可以对你说话了,我不知道。”我才猛然醒悟到纸牌上写着“莫言”二字。
这两个字真好,可惜让别人用了笔名。我现在常提一个提包,是一家聋哑学校送我的,我每每把“聋哑学校”的字样亮出来,出门在外觉得很自在。不会说普通话,有口难言,我就不去见领导,见女人,见生人,慢慢乏于社交,越发瓜呆。
这么说的时候,心里很悲哀,恨自己太不行,自己就又给自己鼓劲。所以在许多文章中,我写我的出生地绝不写是贫困的山地,而写“出生的地方如同韶山”;写不会说普通话时偏写道: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我虽不会说普通话,但我会骂人,用家乡的土话骂,很觉畅美。
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的女儿在她的卧房里也写了这八个字的座右铭,但她写成:心系一处,守口如平。平是我的乳名,她说她也要守口如爸爸。
不会说普通话,我失去了许多好事,也避了诸多是非。世上有流言和留言——流言凭嘴,留言靠笔——我不会去流言,而滚滚流言对我而来时,我只能沉默。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会说普通话,别人说普通话“我”也不全能听懂,只有安静地听,能笑的也笑,能恼的也恼,或者不动声色。
B.“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作者不是贬低普通话及说普通话的人,而是表明不会说普通话也无可厚非,不必拘泥于世态人情而深受困扰。
C.文章语言平实、幽默,如在火车站等候作家莫言的事,出门带着聋哑学校的提包的事,很生活化,又令人忍俊不禁。
D.文章通过多件小事的叙述,写出了自己不会说普通话的种种窘迫;又通过女儿化写的座右铭渗透出“我”对于家乡话的坚守。
【2】文中“我”自始至终不会说普通话,有哪些原因?请分点概括。
【3】分析划线句子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7、名言名句默写: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美人烘托英雄人物,表现周瑜年轻英俊、奋发有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了琵琶女在诗人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表情。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8、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句名篇的上下句。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3)又前而为歌曰:“ , 。”
(4)真的猛士, , 。
(5)惨象, ,流言,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用互文的手法写六国的宝藏。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写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4)《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慨世事变幻、壮志难酬,以饮酒赏月遣怀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智、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从冉有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他比较谦虚。
(2)《齐桓晋文之事》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五首(其四)①
杜甫
故里樊川②菊,登高素浐源。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
为客裁乌帽③,从儿具绿樽。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注】①此诗为大历二年重阳节登高之作,时杜甫客居夔州已两年。②樊川位于长安城南,素浐,即浐水。③乌帽:庶民之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登高》均有悲苦情调,《登高》以描写自然景物开篇,而本诗以回忆过往起笔。
B.“巫峡蟠江路”是眼前景,由此联想到“终南对国门”,表面是写景,实则情感委婉深致。
C.诗人戴着乌帽客居他乡,不问世务,在重阳节和儿子饮酒,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事的厌倦。
D.本诗从早年经历写到暮年心情,曲折深沉,语言精深有味,谋篇造句中尽显沉郁之风。
【2】孔子有言:“君子登高必赋”,登高可望远,望远致深思,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思?
13、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B. 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动词,指识其本名
D. 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 ③不随以止也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 ①④/③⑤/②/⑥ B. ①⑥/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3】对选文第一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一段揭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 “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从与前面内容的联系来看,还是在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 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需要有坚定的意志的道理。
D. 作者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歌德发现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按古典规则衡量,是不规则、不对称乃至古怪的,但认真审视,就不能不承认它是美的,其独特气质有一种自发之美。他强调:如果它的影响力源于深刻、和谐、独立的感觉,源自自我独特、不顾任何外界事物的感觉,那么它都是完整而新鲜。
②英国女作家丽贝卡·韦斯特发现巴尔干当地人“从大学毕业回来,对农民的服装、舞蹈、礼仪之美完全视而不见,觉得它们都带着野蛮气息”。她强调,这会让人丧失自身根底,无法看到自身之美。
③当下,很多人想变美,并竭力向大众审美中的美人标准靠拢,有人还整出明星脸,“想通过变成别人来变美”。这引起热议:到底是应坚持本色还是颠覆自己?
今天的中国让世界看到它的美,也让我们多了一份清醒、自信和对审美的再认识。这不仅是回到我们自己的文化根源,也需要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重新理解自身的本质和独特价值。
上述材料能给我们启示,请结合自己的认识,以“美的认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