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海南儋州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俄罗斯能否进入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B. 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C.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

    D. 中国拥有航母之后,更具大国“形象和气质”。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海洋主权争端,航母的投入和使用无疑将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 3、下列各选项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终必不蒙见察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④牛何之           ⑤其势弱于秦          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⑦戍卒叫,函谷举   ⑧视为止,行为迟      ⑨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⑩冀君实或见恕也   沛公安在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①⑦⑩/②③/④⑨/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④⑨⑩/⑤⑥/⑧

    C.①⑩/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D.①⑦⑩/②/③⑧/④⑨/⑤⑥/

  • 4、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一媪绯(衣服)   ②二者以投时好耳(都是)

    ③则天地不能以一瞬(竟)   ④壁苔阴滑,若重锦(覆盖)

    推下流,大开奖饰(有幸)   ⑥君侯制作神明(等同)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②③⑥

  • 5、下列文化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名周树人,鲁迅为笔名。他创作的《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代表作为《呐喊》《朝花夕拾》等。

    B.狄更斯,英国著名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早在清末就被译成中文的半自传体小说,以大卫的成长史为主线。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书,因此称为《春秋左氏传》。

    D.《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全书文 章共有本纪、世家、列传、表四种类别。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卷《红楼》触百思

    王景山

    伴随周汝昌成长的年月不是军阀混战,就是外寇入侵。生于乱世又为一介村童,周汝昌竟有着与生俱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他从小就醉心文学艺术,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只字,他都如获至宝绝不放过。对得到的任何一本书更是精读细敲如嘬骨髓,写读后感、找错字……蝇头小字将书眉空白处填个严严实实。

    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搁浅。1947年,他才又经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似《文赋》这等涵盖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这年正值燕大开办中文系研究院,周汝昌在教授们的举荐下应考,成为被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此后,他又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自谦不是书法家的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遂平生作书多行草,其“横逸飞动、笔笔不苟、使转敷畅、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以势明法合意美之笔、英风俊骨之墨神采焕然。他曾多次慨叹,自己用于研究《兰亭序》和书法的工夫一点儿不比《红楼梦》少,研究成果受到启功、徐邦达、王学仲三大鉴定书家的肯定。

    本已在书法、翻译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周汝昌,怎么又步入了“研红”道路?原来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红”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胡适先生的影响。

    1947年,时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的一函,说他新近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之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兴奋之下,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并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之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1953年9月,已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的周汝昌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红楼梦新证》。这部洋洋洒洒40万言的红学著作,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现代红学史上的地位。自此,周汝昌一路研红至今已整63载,出版涉及红学研究各个层面的专著47部。

    然而,周汝昌是在怎样一种身体状况下完成那一部接一部的鸿篇巨著呢?恐怕就鲜有人知了。从青年时双耳就逐渐失聪的他,戴着助听器还得别人在耳边高声吐字,左眼因视网膜脱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则需靠两个高倍放大镜重叠一起方能看书写字,所以他已无法将字写在稿纸的方格内,而是在比一般标准稿纸大一倍的“稿纸”背面任意书写,那似红枣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圆桌上诞生。没过几年,手稿上的字已经大过核桃,而且常常串行重叠,只有多年做助手的女儿伦玲认得,将其在电脑上敲出存储。至近3年,周汝昌右目仅存的那一丝视力也不复存在,盲写都成困难的他,继而改成了口述,女儿伦玲一个人忙不过,独子建临提前退休加入进协助姐姐专事录音记录……

    一身布衣的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节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周汝昌作的这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

      (节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注】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别号触味道人,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堪为当代“红学泰斗”,平生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周汝昌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喜欢“国货”和民族风俗、建筑、音乐等,而有些人因此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B. 由于四兄周祜昌的指点,周汝昌在燕大图书馆发现了《咏芹诗》,并撰写文章发表,支持胡适的说法,受到了胡适的赏识。

    C. 本文通过记述周汝昌的学术生涯,突出了他在学术研究上的辉煌成就,也表现出他精研学问、痴迷红学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D. 周汝昌毕生致力于欧楷笔法、唐人写经、右军《兰亭》,并创立了周体法书,他的很多书法研究成果受到鉴定书家的肯定。

    2周汝昌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概括说明。

    3周汝昌被称为“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当代“红学泰斗”。为什么他能在红学研究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消除弟子顾虑。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动人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宫殿、楼阁依势而建,彼此环抱呼应,结构参差错落,工整精巧。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高洁傲岸、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4)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 (选自《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 (选自《劝学》)

    (3) ,不绝如缕。   (选自《赤壁赋》)

    (4)生乎吾前,   (选自《师说》)

    (5)曾记否, ,浪遏飞舟?   (选自《沁园春·长沙》)

    (6)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选自《师说》)

    (7) 用之不竭。 (选自《赤壁赋》)

    (8) 旌旗蔽空   (选自《赤壁赋》)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诗经·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屈原的《离骚》中,写诗人宁死也不愿和小人同流合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所描绘的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

    ⑸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吟咏归家的郊游图景,含蓄表达出“礼治”的社会理想。

    (2)《老子》主张治理国家“我无为,而民自化”,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的正是这种理想境界。

    (3)《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以后,内心涌出无限哀怨。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两句借“流水”的意象抒发王朝兴废之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将近百层之高。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诗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小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C.诗歌结尾“鲲鹏”“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哀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弱冠事刘崇,以骁勇闻。宋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年节度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护车土优沮具议,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益时月未利,徙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逐为契丹所擒。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间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

    (选自《宋史·杨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B.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C.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D.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中使,帝王宫中派出的使者,多由宦官充任。

    C.君侯,秦汉时对列侯而为丞相者的尊称,后用于对达官贵人的尊称。

    D.寅、巳,古人用来纪时的十二地支,其中“寅”排在地支的第一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为保百姓、劝主投降。宋太宗征讨并围困太原城,使得太原城成为孤城,杨业为了保全城中的生灵,劝服他的主子刘继元向宋太宗投降。

    B.杨业戍边有功,遭人妒忌。杨业将侵入雁门关的契丹军队打得大败,让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逃走,引起了束手边关主将的妒忌,有人偷偷上书诽谤他。

    C.杨业受人责难,愤然出战。杨业被护军王侁讥讽,愤然出战,并让潘美、王侁等人在谷口做好接应,结果潘美、王侁等人为了争功,离开了谷口,杨业战败被擒。

    D.杨业敢于吃苦,爱护部下。代州北部地区寒冷,而杨业在露天处理军务时旁边不生火,而且神情愉快,毫无寒冷的样子;他对部下有恩德,士兵都乐意为他所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

    (2)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5】皇帝是如何对待边关主将诽谤杨业的奏疏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寒假,某中学的寒假推荐书目上出现了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对此,学生们普遍很兴奋,认为“爸爸妈妈再也没有理由拦着我们看武侠小说了”;一些家长表示很意外,“想当年,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武侠小说可是被视为闲书、禁书的”;老师们表示,“这是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华网则发文评论:闲书的“闲”里藏着阅读的真谛。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