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北京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 只要努力,丑小鸭就可以变成白天鹅;而不好好用功,白天鹅也可以变成唐老鸭。请相信,用人单位是不会有眼不识泰山的

    ② 苦难出佳作,蚌病成珠这样的规律在古代诗人身上屡见不鲜,不得志的李商隐、亡国之君的李煜……他们的文章均称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③ 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④ 他从上级领导手中正式接过任命文书时,不免惴惴不安。他在日记中曾这样记述自己最初获悉任命时的心情:“瞻念前途,实有绠短汲深之惧。”

    ⑤ 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裕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⑥ 最近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的弱点从事诈骗等经济犯罪活动,北京等地有不少老年人被欺诈,其实多岁的老人被骗走房产证,无家可归,这些骗子真是百身莫赎,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A. 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 2、下列各顼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敢问夫子恶乎长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B. 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富哉言乎

    C. 其待我以横逆     王语暴以好乐

    D. 而身为宋国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規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規范,也要用文化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化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化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08月23日05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B.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出了忧虑。

    C.人工智能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

    D.“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对立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未来发展走向,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

    B.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

    C.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领域作用。

    D.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专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能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将会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B.“人机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C.我们应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D.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实出有意。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逍遥游》中与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异曲同工,以小年的短暂寿命来表达相比于自然则人生显得短暂之意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曹刿论战》中一句“_______”道尽了庸俗官员的鄙陋和曹刿对他们的轻视。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人应有尊严,如果食物“______”,就乞丐都拒绝接受。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人经过磨练就会“______”,即才干得到增长。

    (4)《邹忌讽齐王纳谏》说君主纳谏就可轻松战胜别国,即文中所说的“_______”。

    (5)《出师表》主张赏罚公平,所以对于各类官员的“______”,不应该有区别。

    (6)《桃花源记》中所叙时间可能是暮春,因为洞口虽然芳草萋萋,但桃树“_____”。

    (7)《小石潭记》以“_______”一句写尽潭上的凄凉幽深,这为作者的离开做了铺垫。

    (8)《岳阳楼记》中说洞庭湖连接远山,吞吐长江,水势“_____”,宽广而无边无际。

    (9)《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这里春天景色十分美丽的句子是“______”。

  • 6、按要求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①《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最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②《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 两句写及环境之秀美并与后面直接描写滕王阁高峻的句子相得益彰。

    ④《陈情表》中用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自己要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2)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李白以飘零之意、离别之恨抒写贬谪之情的一句是:_____

  • 8、名句名篇默写

    (1)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

    (2)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精练的语言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观赏庭树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异曲同工之妙。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并序) 》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两句,写登上滕王阁远望所看到的山川景象。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两句,写出宋荣子不受外界各种评价的影响,宠辱不惊的平淡心境。

    (4)《陈情表》中用“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作者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是汉代严通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占卜为生。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写临别时作者亲切地叮嘱友人蜀道崎岖险阻,不易通行,劝告友人蜀地虽好,不要久留,感情诚挚而恳切。

    B. 颌联“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蜀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奇特,写得气韵飞动。

    C. 颈联写作者想象的景色,前句写山上景致,后句写春江绕城的美景,远近配合,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D. 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对友人来说无疑是抚慰与鼓舞,也寄寓着作者对仕途通达的希望。

    E. 全诗着眼于“送别”,从诗旨上讲,不宜渲染蜀道险难,但作者却用语巧妙,使全诗显得比较旷达。

    2本诗尾联运用了典故,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醉白堂记

    苏 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羨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羨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文采表于后世   表:表露

    B. 文致太平   致:传达

    C. 而皆有侈心焉   侈:夸大

    D.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   寓:寄托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泣书之   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 所欲哉   且行千里,谁不知

    C. 忠献公贤于人也远矣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谓也

    D. 忠彦告   皆好辞而赋见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首叙明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 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 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烘托出韩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C. 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也否定了他恬退的志趣。

    D. 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实近,似泛实切,颇能表现出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

    5用斜线(/)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卢梭在《怜悯是人的天性》中认为,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然而有同学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老人倒了不敢扶;行人罔顾车辆喇叭声而随意穿越马路;小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父母却认为是天性使然……种种现象表明,怜悯心已被自爱心取代。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