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②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生活。
③因变法而步步高升的李定、舒亶们,当然容不得异己之声,一介文人苏东坡在御史们的拷问下,受尽凌辱,斯文扫地。
④金融危机一来,很多行业都陷入了困境,金融行业首当其冲。
⑤以前,读有关青藏高原的文字,早就悠然神往;现在设身处地,更是觉得这壮美的山河让我的灵魂腾空而起,偏偏翱翔。
⑥很多影视红星虽然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可是他们的一些行为却不足为训。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站在华山之巅,放眼望去,天无际涯,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②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抱残守缺,丑态百出,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③在很多学校,虽没有公开的“重点班”与“普通班”、“快班”与“慢班”,但实际上家长和学生心里都十分清楚,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④搞学术研究若方向不明确,时而东时而西,就会歧路亡羊,很难取得成果。
⑤原以为他去北京能够脱稿“裸讲”,结果他却四平八稳的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⑥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便会不断进步,生活也不会更美好。
A. ①④⑤ B. ③④⑥ C. ②⑤⑥ D. ①③④
3、与“施施而行”中的“而”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觉而起,起而归
4、下列句中画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行李之往来
B.为之奈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
②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③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 ①②④
B. ①⑧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和父亲
万方
①这几天温度上升得很快,今天的最高温度到了十四度。一个用得很多很俗的句子在脑子里浮现而出: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语言是人的创造,所以不管形容什么,我们都会想当然地拟人化,其实春天怎么是走来的呢?春天是风,是气流,是站在万物间的种种诞生。灰褐色的土地上露出星星点点的绿光屏,光秃秃的树木鼓出小小的蕊,空中出现了小飞虫一闪而过的影子……不记得在哪儿看到过四个字:猛如春天,说得真好。现在背阴处水面的冰还没有完全融化,但是快得很,迎春花玉兰花梨花桃花海棠花会在眨眼间盛开,在阵风中,互相碰撞,春光如炸弹一般四处爆炸开来,随后又在你不留意的瞬间消逝。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四季轮回,周而复始,然而生命的春天走了就不再来了。
③北京医院的午饭时间,爸爸趴在桌子上吃饭,我坐在旁边看着他吃,他一边吃一边漏,我抓起纸巾给他擦了擦嘴。他想到了什么,说:“小孩儿也让人累,可是他可爱呀,怎么看怎么可爱。老人就不同了,丑,没有一点点可爱的表演。人老了,就该死了,该走了。”我爸爸从不忌讳说死,我完全习惯,就对他说,你也可爱呀,他看着我笑了笑,叹口气。
④他平躺在病床上,枕着一个薄薄的枕头,使肚子显得比原本要大,那样子说不出为什么像一个孩子。空间在一点点缩小,但他好奇心仍在,“给我说点什么呀?”他要求道,看着我的脸,我就说了儿子考试得了多少分,表现如何,或者说说朋友间的来往。很多时候他离得很近,看着我的脸,却已经不再听了。在我们说话的时候,他可以随意出入,经历了漫长的人生岁月,在衰老的帮助下,他渐渐的抵达了一种自由境界。
⑤我该回家了,如果天气好,陪护小白就用轮椅推着他把我送到医院门口。他很愿意送我。接下来,他就留在医院的大门口看人,偶尔他也跃跃欲试:“咱们去公园看看吧,行吗?”小白略有顾虑,但还是会满足他的请求。
⑥隔着一条小马路,医院对面就是东单公园的后门,我也陪他去过。最高兴的是碰上一场交谊舞会。年龄各异的男男女女跳得一个比一个认真,我爸爸看得津津有味,悄悄指给我看一个油头的男人脖子上系着的花围巾。我想起来了,那时他还没有住院,夏天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马路上投下高楼长长的影子,晚饭后我陪爸爸出门散步,忽然我发觉他不见了,不在身边了,赶紧回头找,他落在后面,我叫了一声:“爸!”他背对着我,没有反应。我朝他走过去,“你看什么哪!”他依然不回答,顺着他的目光有一对年轻情侣正相拥走远。
⑦他能闻到青春的气味,能闻到各色各样的人的气味。对人的兴趣已深入他的骨髓,用他自己的话说:“人这个东西是非常复杂的,人又是非常宝贵的,人是多么需要理解,又多么难以理解。没有一个文学家敢说我把人说清楚了。”
⑧从某种角度看,蘩漪就是他的化身,是那个被层层外壳包裹着的最真实的他,果敢阴鸷。我爸爸,终其一生都有一只鸷鸟在他心中扇动翅膀。他脆弱,胆子小,异常敏感,经常是悲观的,但同时又是凶猛的、热烈的,不达极致不甘休的。
⑨记得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第三版《雷雨》,他不能去看,我去了。第二天去医院看他,一见面他张嘴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样?”不可能误解,他问的是演出效果。我告诉他很好,剧场里很安静,静得能听得到一根针掉到地上。我绝不是想说好听的让他高兴,现场气氛的确如此。“你觉得还站得住?”他又问,显然是期待一个肯定的答复。可我偏偏不想顺着他说,反问:“你说呢?”
⑩他没有说话。那一刻在病房里,我忽然觉得他像个孩子,而我就是不愿意轻轻松松地安慰他。我劝他不要想了,因为这不是他的事。
⑪“怎么讲?”他问我。
⑫“你写了剧本,尽了你的力以后就由时间去衡量了。”
⑬“那我的戏是不是还算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可爱的老孩子又问,心狠的女儿竟然再次反问:“你说呢?”
⑭他沉默不语,我觉得他是理解我的,爸爸,即使我说了你想听的话,那些话也微不足道,不具有真正的意义。
⑮这样想着,不觉已走出一段距离,我回身向父亲招手再见,可他的注意力已经被街上骑自行车的人吸引,不再看我。我一步步走远,忍不住回头看他,一个身穿病号服的老人,无声无息地坐在轮椅里,被高大的水门洞衬得那么小,孤零零的。
⑯不过我愿意相信那个自信的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还活着。
(选自《你和我》,有删改)
【注】①万方:作家,剧作家曹禺的女儿。曹禺23岁时创作《雷雨》。
【1】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⑧段的作用。
【2】第⑨段、第⑬段中作者明知父亲期待肯定的答复,为什么不直接回答?请加以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巧妙地借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荆轲表现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的预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梦醒后对人间乐事和古来万事的感慨之情,看似消极,却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省,为后文直抒胸臆积蓄了感情力量。
(2)《琵琶行》中,诗人自叙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荀子《劝学》中运用对比论证,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相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用心浮躁。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攀登过程中山路崎岖盘旋和时间流逝之快。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颇有渊源,但情调却有显著区别。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讲述自己嫁为人妇后的生活时说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代女子命运大多有其相似之处,《诗经·氓》中女子在婚后多年,也是操持繁重家务不辞劳苦。表达该内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以反问的形式回答作者“何为其然也?”的发问,并由此引出下文叱咤风云踌躇满志的曹操形象。这个反问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当具有的品格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
11、补全下面空缺的句子。
(1)《离骚》中表现诗人因德行美好反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死去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两句: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句子: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①水阁
韩 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 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两句对仗工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B.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C.尾联的两句写此时诗人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
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何厌之有 厌:讨厌
B. 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C. 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 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焉用亡郑以陪邻?
B. 郑既知亡矣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 且贰于楚也 且尝为晋军赐矣
D. 无能为也已 且尝为晋军赐矣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 “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敬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D.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激愤,羽声声调悲凉。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最近,一位名叫“阿木爷爷”的木匠师傅在海内外视频平台上走红。一顶草帽,一张亲切的笑脸,一双布满皱纹的手,全程不讲一句话、不着一滴胶、不落一根钉,仅在木头上“左1”“右2”做好标记后,用普通刀锯切削组合,用传统的榫接卯和的技艺镶嵌成一件件手工作品,甚至造出爱心锁、世博会中国馆模型。视频俘获了众多观众,他的粉丝数高达几百万,视频的总播放量过亿。
材料二:
聊城一中以“领袖气质、君子风度、科学精神、工匠才干”为学生的培养目标,近几年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佳绩频传,深受社会赞誉。
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想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