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辽宁鞍山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B. 而乃以手共搏之

    C.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 为之奈何

  • 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郑人有欲买履者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21世纪正是风华正茂的好时代,你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知识。

    B.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C. 我早想制作一个航空模型,但多次努力均告失败,只能望洋兴叹了。

    D. 西方有关中国西藏问题的大量歪曲事实的报道告诉我们,惟有传媒和传媒人自身做到明荣知耻,方能在传媒上激浊扬清

  •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组是( )

    A. 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B. 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

    C. 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D. 西方人不仅可以攀登绝壁、潜入海底,可以进行别具匠心的悬崖跳水和危险异常的汽车大赛,而且可以进行并不美妙的“健美比赛”和有害无益的“赛吃运动”。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是因为北平书多古物多的原因,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

    B.叶圣陶先生曾高度评价《雨巷》在音乐性方面的成就,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C.说书人说书,不仅是他的人生存在方式,他的生命表达方式,还是他唯一的谋生手段。

    D.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荷塘月色,充满了诗情画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些都是真实的记录。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1】《我与地坛》中写地坛“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让人联想到的深意是(     

    A.地坛的古老

    B.“我”的艰难坎坷的人生道路

    C.地坛的遭遇

    D.“我”的持久不变的不懈追求

    【2】地坛带给作者一些生命的启迪,助其走出厄运的阴影。作者在地坛中得到了哪些对生命的启迪?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史铁生先是双腿瘫痪,接着是肾病发展为尿毒症,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命运不断捉弄他,但他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比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2)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不良印象。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和自由的向往。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构成对偶,揭露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在《阿房宫赋》文末,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侍坐》中孔子听了子路表达的志向后笑了笑,这是因为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吹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 10、名句填空

    (1)《沁园春 长沙》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复顾。《荆轲刺秦王》

  • 11、补写出名篇名句的内容。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有所反映。

    (2)《氓》中女主人公说明不立即答应婚事的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_”,叙述结婚以后生活贫困的一句是“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对“不变”的理解时说到,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群山万壑赴荆门”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这雄伟的山川,正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

    B.颔联由首联的“村”而到“人”,营造出了昭君墓那种悲凉萧瑟的氛围,写尽了昭君一生的遭遇,给人一种沉重之感。

    C.颈联写皇帝昏庸致使昭君遗恨千古。昭君不忘故土,魂魄月夜归来,“空”字写出了对故国的思念,突出遗恨之深。

    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表达了对王昭君的深切同情,同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

    【2】本诗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 ① ,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 ② 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用以代指死者受祭,②号为文王:追望西伯吕的尊号为周文王.③徂:通殂,死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 武王已平股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C.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易:取代

    D.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与:赞助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B.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3下列对据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常以“伯仲叔季”作为兄弟长幼排行的次序,据此可知,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君死后,伯夷、叔齐兄弟俩都不肯继承君位并相继逃走,国人因此另立中子。

    B. 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父死不葬”,却兴师伐纣是不孝不仁的行为,为此,他们叩马进谏武王;而进谏的遇挫,让兄弟俩深以为耻,遁世隐居首阳山中,宁可采薇充饥也不食周粟。

    C. 伯夷、叔齐、颜渊这类善人不得善终,而为非作歹、暴戾恣睢的盗贼祏这类恶棍却往往寿终正寝或终身逸乐,如此反常的社会现象,让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而不偏私。

    D. 在作者伯夷、叔齐、颜渊都是身处混浊乱世却始终进从自己的意愿行事的品行高洁之士;对他们宁可穷饿无聊而死也要坚守自己的迫徳主张的高风亮节,作者在交中予以了充分肯定。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

    (2)然回也屡空,槽糠不厌,而卒蚤夭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首歌唱响大街小巷,歌词是这样的:

    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

    一棵小树呀,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岁寒。

    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

    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

    一根筷子呀,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哟,牢牢抱成团。

    一个巴掌呀,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声震天。

    今天再回首,发现经典依然不衰。从这首经典歌曲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请合理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不要脱离材料范围,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