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辽宁葫芦岛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闭幕式演讲时说,当前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此时畏葸不前,可能前功尽弃。

    ②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一团和气,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团结的。

    ③王志伟和吴凯丽从小一起长大,关系那真是难分难解

    ④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⑤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⑥家长既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伴随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扮演好家长与老师的角色,大家莫衷一是,互不相让,这也使得很多年轻父母无所适从。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缺乏内涵。令人不忍卒读

    ②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像匹桀骜不驯的野狼,从不退让,因为身后有要保护的人;一些犹如河豚,温柔包容,凡事不勉强,因为心中已有珍宝。

    ③日前,哥伦比亚队在紧要关头取消了异常热身训练,因为该队队员的足球靴在从波兰至德国的途中不胫而走

    ④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应该是人的胸怀,但真正做到恕己及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⑤我们再也见识不到往昔风雅的饭局,遥想前贤的文酒之会,选题限韵,焚香旋钟,才子们一挥而就,高声吟哦,各呈华藻,那是何等的风光和风情。

    ⑥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⑥   D. ③④⑤

     

  • 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强调教育的作用,《劝学》是他强调学习的名篇。

    B.北宋的苏辙和哥哥苏轼,父亲苏洵合称为三苏,他们三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C.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代表人物有方苞、姚鼐、张岱等。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诗三百”,共分风、雅、颂三部分。

  • 4、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

    B.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C.六艺经皆通习之。   传:解释六经的著作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问渊博

  • 5、选出下面句子成分分析正确的句子。( )

    A. (定语)头脑(主语)冷静(谓语)。

    B. 鲁迅先生(主语)以“时间就是生命”(状语)(谓语)(宾语)。

    C. 老年人(主语)上大学(状语)已经(状语)(状语)新鲜(谓语)了

    D. 经过一年的努力(状语),农民(主语)终于(状语)获得(谓语)丰收(补语)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格尔说,“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眼下,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没有什么比谈论人工智能更酷炫的了。但问题在于,许多科幻电影、电视剧都设想了最终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霍金就曾表示了这种担忧。

    其实,无论是科幻电影中的桥段,或是霍金的担心,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对于人类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这种不确定,既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在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可能造成冲击的不确定性。

    其实,现在所有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基于对人类智能的简单、粗糙的模仿。即使像所谓的“神经网络”这样的名称,听着特别玄,但它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还是要差上很多级别,它们仍然只是建立在神经元连接机理的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

    并且,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产品,都局限于某个极窄的范围之内,不要说超级智能,即使是简单的跨界,也要做出很大的调整,才能实现。

    当然,你可以说,还是存在某个时刻,人工智能就是变得比人类聪明了。我们假设真的存在这种可能,那意味着人工智能需要具备某种意识,不管这种意识是否跟人类相同。如果没有这种意识,人工智能为什么要来消灭人类呢?为什么一定要与人类为敌呢?

    更何况,人类现在对于自身的意识、伦理、思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又是什么,尚不清楚。如果机器真能自主产生意识,那也只能说,这是宿命。

    相较于这种可能性非常微小的威胁,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产生的冲击。这种冲击,并非人工智能的主动行为,而是当其改变目前的生产行为方式后,人类社会自身适应、调整自身制度的努力所带来的改变。

    虽然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消灭近半数的工作岗位,但失去收入的只是普通的劳动者而已,企业却可能因此受益,甚至获取更多利润。那么这些利润、财富该如 何分配呢?很大可能是这个社会的财富将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正如英国乐施会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报告所言,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八个人,拥有财富是人类总体财富的一半。想象一下,如果机器人革命加剧这种趋势,结果又会如何?社会的不公平将会是极大的问题。正如上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劳动与资本关系发生了变化,进而产生了福利制度和福利国家。现在,我们更紧迫的事情,恐怕不是去想,人工智能有了自主意识后,会如何消灭人类,而是在面对新的劳动关系、新的生产方式时,人类社会的制度究竟应该怎么调整。

    所以,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摧毁人类,那一定不是因为人工智能觉醒,而是人类在这一波的社会关系变化中,自己失控了,放任极端化的社会制度出现,破坏了其自身生存的基础。这与其说是人工智能带来的,还不如说是人类自身的不可靠所导致的。

    (摘编自南方时报网,有改动)

    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是对人类智能的简单、粗糙的模仿,它只是一种粗浅的数学模型。

    B. 人工智能中即使能够建立所谓的“神经网络”,也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相差甚远。

    C.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制度产生的冲击可能会大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威胁。

    D. 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使企业获取更多利润,还改变了目前的生产行为方式。

    2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多科幻作品设想了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霍金也表示过对未来人类命运的担忧。

    B.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可能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的不确定以及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的冲击。

    C.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会变得比人类聪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就一定会与人类为敌。

    D. 人工智能如果能摧毁人类,更可能是人类在适应新的一波社会关系变化中,自身失控而导致的。

    3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存在一种两难境地,人工智能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其发展也有诸多不确定性。

    B. 目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在应用上局限于极窄的范围之内,但如果做出足够调整,也有可能实现产品的简单跨界。

    C. 人类对于自身的了解尚且有限,人工智能能否自主产生与人类相同的意识对于人类来说更是不能确定之事。

    D. 如果人类在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失控,破坏了人工智能生存的基础,就可能使得人工智能反过来摧毁人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1)在《沁园春·长沙》里,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秦晋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预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即使面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困难,也仍然有信心治理好千乘之国。

    (4)《红楼梦》中黛玉初入贾府见到王熙凤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凤姐貌美而有威严、动人而含泼辣的形象。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_________ ”一句,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以“_________ ”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2)《沁园春》中写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岁月回忆的过渡诗句是:__________

    (3)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其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声为有声的诗句是: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念高危,__________________;惧满溢,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

    (5)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楼阁之高之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河湟1旧卒

    张 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

    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

    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1河湟:黄河、湟水流域,是唐与吐蕃交战之地。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首句写旧卒随主将出征河湟时还很年轻。暗中也交代出了年轻战士为国戍边的豪迈情感。

    B.次句“头白”交代了旧卒返家时的年龄。“时清”二字写出了他因胜利而不时感到的清爽。

    C.第三句交代了唐朝军队牺牲的人数之多,透露出那场战争的艰苦、惨烈与参战将士的艰辛。

    D.尾句是诗歌的华彩,突出写河湟旧卒一个人在吹奏边曲,把他的内心世界集中展示出来。

    【2】下列对本首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绝句,绝句也可以是五言,也可以八句。

    B.和王翰《凉州词》一样 ,这也是唐诗中的边塞诗。

    C.用“汉”来代指“唐”,是唐朝诗人经常用的写法。

    D.“边曲”指旧卒在戍边时经常吹奏的西北边地乐曲。

    【3】古人认为,作诗“须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本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作简要说明。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离魂记

    [唐]陈玄祜

    则天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优秀的)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略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寤寐:醒着睡着,时时

    B. 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跣足:光脚

    C. 曩日不能相负   曩日:往后

    D. 在舟中   见:现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

    ①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②女闻而郁抑  ③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④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⑤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  ⑥喜而起,饰妆更衣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⑤⑥   D. 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暗中相恋。张镒却言而无信,应允了他人提亲。

    B. 王宙因为意中人倩娘被张镒另许他人,心生不满,借故远走长安。临行前与倩娘密约私奔。

    C. 当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为一体,衣裳也重合,始知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乃是倩女离魂。

    D. 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幻,情节曲折,倩娘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致辞:“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