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辽宁盘锦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宁大之,因起问之

    A. 倘肯妾朽骨

    B. 幽壑之潜蛟

    C. 鱼虾而友麋鹿

    D. 则欲尘秽视听

  •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 邂逅不如意(相遇)   ②越国以远(把……当做边境)

    B. ①必上将军(使……受挫折)   ②其实汉贼也(实际上)

    C. ①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反省) ②虚御风 (同“凭”,乘)

    D. 其乏困(提供)   ②备走(向南)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寡人之过也 ②巨凡人

    B.①五万兵难合 ②夫以疲病之御狐疑之众

    C.①吾不能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②今亡亦死,大计亦死

    D.①备南,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②老翁逾墙,老妇出门看

  •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越王勾践于会稽之上   栖:退守

    B. 每一令出,平其功   伐:夸耀

    C. 国之孺子之者   游:游说

    D. 于嗟女兮,无与士   耽:沉溺

  •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语文有经验的教师。

    B.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是靠天等雨,还是靠人找水?是人定胜天,还是听天由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之所以要服务人民、表现人民、歌颂人民,始终以人民为主题和主体,这不仅因为人民是生活的创造者、社会的变革者和时代前进的驭手与推手,而且还因为以人民为主体的现实生活,始终都是一切文艺创作的强大胚基与不竭源泉,同时也是一切优秀文艺作品的审美主体和评判主体。由此而决定了文艺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与主从关系,甚至我们完全可以笃定:只有人民,才是文艺的活力源与生命线。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为无本之木与无源之水,哪里还称得上什么充满活力与魅力的艺术生机和审美创造呢!

    实际上,文艺作品的生命力与感召力,从来就是基于和源于对人民的真切描写和崇高礼赞,并因此而获致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大众认可,进而转化成为社会变革与时代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像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就都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同时代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变迁起到了激励和推动的积极作用,并为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人群树立了前进的路标,擎起了精神的旗旌,造就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范,特别是在深层次上氤氲出一种强大的集体无意识。

    所有这些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人民性,并因此而深得人民的认同与接受。文艺家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营养、选择主题、描画特定的生活情境、塑造具有历史特质和时代意义的典型形象,且以艺术的形式将之作为审美对象而返还给人民大众,使之从中得到启迪,受到鼓舞,获致思想感召、艺术熏陶和道德的纯化与升华,从而孳衍出文明的社会因子与精神的不竭动力,用以推动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这便是文艺与人民之关系的内在机制与辩证法则,这同时也是文艺的生命核质和价值源泉。由此可见,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不仅是彼此相依的,而且是血肉交融的,在互有所恃、所倚、所凭、所契的前提下,文艺对人民的倚重则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这也就是说,文艺一旦离开人民,其生命之火便必熄灭,其艺术之花便必凋萎,其功能之效便必摧折,其审英之韵便必泯灭。当然了,人民也自然会随之而失却来自文艺的思想烛照与美学滋养,进而陷入文明的荒原与精神的凹地,乃致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矮化与生活窳陋。

    显然,在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中虽有主从之分和本末之序,但其在总体上、全局上和常态上,则是谁也离不开谁。只不过人民永远都是文艺的生命之源,而文艺始终只是人民的精神花朵与思想蓓蕾,并由此而决定了文艺对人民的无前提倚重与依赖。这种关系,就像鱼和水的相生相依、各得其所一样。鱼固然因为有水才能生存,而它同时也赋予了水以生机与活力。我们说生活是文艺的源泉,而人民则是生活的主人。任何瑰奇壮美、五彩斑斓的生活,既是由人创造的,又是由人维系的。一旦离开人,尤其是离开人的群体,即人民,一切所谓的社会生活便都必将化为乌有、不复存在。

    (摘编自艾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以人民为主题和主体,主要原因是人民对生活、社会时代的巨大作用。

    B.因为文艺作品具有生命力与感召力,所以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大众认可。

    C.文艺家将从人民生活中汲取的内容以艺术的形式返还给人民,起到积极作用。

    D.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在总体、全局、常态上,互相依存、密不可分、没有主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分析了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的两个原因,并强调了第二个原因。

    B.文章以《战争与和平》等中外作品为例,论证了文艺作品产生的积极作用。

    C.第三段“生命之火”等四句话构成排比,使论证语言缜密有力、增强气势。

    D.文章首尾呼应,都运用了类比论证和假设论证,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多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了人民,其他任何事物都不能成为文艺的活力源与生命线,都无法使文艺作品充满生机和创造。

    B.不同的作品,对社会和历史进行激励和推动的方式是不同的,影响的时代和人群也是完全不同的。

    C.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彼此相依、血肉交融的,一旦文艺与人民脱离关系,二者将共同受到损失。

    D.文艺对人民的无前提倚重与依赖就像鱼对水的倚重与依赖,离开了水,鱼必然将会化为乌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咏叹曹操,并将之与“吾与子”进行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吾与子”只能“_______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吾与子”饮酒只是“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但学习还是要靠自己不间断地去努力,恰如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______________”。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沙漠冰封的景象,并起过渡作用。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曹操巧妙引用《诗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贤才的心情。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

    __________”的结局。

    (3)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酒”这一意象往往寄寓着作者的愁、悲等低沉情绪,在许多诗词中出现,如《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登高》中的“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和荀子都关注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更加强调学习的作用。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通过两个场景来刻画周瑜的形象:先写“________________”,以美女烘托英雄;再写“____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的谈笑自若。

    (3)荀子在《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喻说明“__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广泛学习和自省能助人做到“____________”。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疏于寻师求教,根源在于其对地位的敏感,他们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就束手束脚,不复师道。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 “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

    (2)屈原在《离骚》中用圆孔与方枘不相合来表达自己和世俗小人不可携手同行的节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出了客人箫声的感人效果。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2)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

    (6)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

    (7)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

    【1】“虞美人”是本词的______,由诗中的“_____”可知本词题材是羁旅诗。

    【2】结合全词分析诗人是如何写“愁”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蓝玉,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妇弟也。初隶遇春帐下,临敌勇敢,所向皆捷。遇春称于太祖。

    二十年,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冯胜征纳哈出(人名)通州。闻元兵有屯庆州,玉乘大雪,帅轻骑袭破之,杀平章果来(人名),禽其子不兰溪(人名)还。会大军进至金山,纳哈出遣使大将军营纳欸,玉往受降。纳哈出以数百骑至,玉大喜,饮以酒。纳哈出酌酒酬玉,玉解衣衣之,曰:请服此而饮。纳哈出不肯服,玉亦不饮。争让久之,纳哈出覆酒地,顾其下咄咄语,将脱去。郑国公常茂在坐,直前砍伤之,都督耿忠拥以见胜。其众惊溃,遣降将观童谕降之。还至亦迷河,悉降其余众。会冯胜有罪,收大将军印,命玉行总兵官事,寻即军中拜玉为大将军,移屯蓟州。

    时顺帝孙脱古思帖木儿(人名)嗣立,扰塞上。二十一年三月,命玉帅师十五万征之。出大宁,至庆州,谍知元主在捕鱼儿海(地名),问道兼程,进至百眼井。海四十里,不见敌,欲引还。定远侯王弼曰吾辈提十余万众深入漠北无所得遽班师何以复命玉曰然令军士穴地而爨毋见烟火。乘夜至海南,敌营尚在海东北八十余里。玉令弼前锋,疾驰其营。敌谓我军乏水草,不能深入,不设备。又大风扬沙,昼晦。军行,敌无所觉。猝至前,大惊。迎战,败之。杀太尉蛮子等,降其众。

    玉长身赤面,饶勇略,有大将才。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太祖遇之厚。玉浸骄蹇自恣,多蓄庄奴、假子,乘势暴横。尝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初,帝欲封玉梁国公,以过改为凉,仍镌其过于券。玉犹不,侍宴语傲慢。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帝数谯让。西征还,命为太子太傅。玉不乐居宋、颍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比奏事,多不听,益怏怏。

    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珊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具,族诛之。

    注:cuàn:烧火做饭。  

    (《明史·卷一三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玉犹不,侍宴语傲慢悛:悔改

    B. 疾驰其营薄:迫近

    C. 海四十里,不见敌,欲引还去:离去

    D. 从大将军冯胜征纳哈出,通州次:驻扎

    2】(小题2)下列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闻元兵有屯庆州,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纳哈出覆酒地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C. 玉令弼前锋身死人手,天下笑者

    D. 深入漠北,无得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以兴隆也

    3】(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3分)

    A. 遽班师,何以复命?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句读之不知   D.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4】(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蓝玉随大将军冯胜出兵征讨纳哈出,杀败元军,立下战功。后冯胜有罪,朝廷命蓝玉执掌总兵官职务,继而取代冯胜成为大将军。

    B. 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前往捕鱼儿海征元。一开始未能发现敌踪,准备回师,后听取王弼建议,隐匿行踪,冒着大风沙进军,终于击败元军。

    C. 蓝玉屡有战功,太祖待他很优厚。他渐渐骄纵放肆,在北上征讨元军途中,因喜峰关关吏未能及时开门,他纵容士兵破门而入。

    D. 蓝玉颇有将才,英勇杀敌,屡立战功,但又矜功自伐,骄蹇横暴,我行我素。太祖多次不悦,蓝玉最终被告谋反而遭灭族。

    5】(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请用斜划线/给下列句子断句。(3分)

    定远侯王弼曰吾辈提十余万众深入漠北无所得遽班师何以复命玉曰然令军士穴地而爨毋见烟火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纳哈出酌酒酬玉,玉解衣衣之,曰:请服此而饮。3分)

    初,帝欲封玉梁国公,以过改为凉,仍镌其过于券。(4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开发商宣传,将在一商业区和住宅楼盘之间配建一所中学。不少家长认为,学校应该远离商业区,给孩子一个纯粹的学习环境,周边最好没有餐饮、购物及娱乐场所。也有专家认为,校园是“小学校”,社会是“大学校”,没有必要刻意切断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开发商则认为,学校建在住宅和商业区之间最合理,能解决就近入学问题,还可以促进社会繁荣发展。

    请你给规划局写一封信,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合理建议,以学生龚明的身份完成写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