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巨著, , 。从这部书中, , ;从这部书中, , 。
①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博大心灵跳动的节律
②领悟到衣被后世的文章大宗
③蕴涵着深邃的哲理
④瞻仰到一位中国古代良史的楷模
⑤融会着民族的精神
⑥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天才的语言艺术
A. ③⑤①④⑥② B. ③⑤①②⑥④ C. ⑤③①④⑥② D. ⑤③①②⑥④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六岁能诗,人奇其才
A.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B.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乐琴书以消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代,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必须以共利双赢为基础,否则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就无法实现,即使暂时实现也很难持久。正如宋代耿延年在总结信州铅山铜场兴衰的原因时指出:“惟务与民共利,经久可行。不欲专利于官,而有害于民;不欲取办一时,而贻患于后。”入中也是如此。官府依据入中法招募商人入纳粮草于规定的沿边地点,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他处领取现钱或金银、盐、茶、香药等,“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
宋初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招商承包。商人缴保证金于官,取得征税之权,谓之买扑。宋代在买扑承包经营中,官府所定竞标价必须适中,即一方面竞标者以这一竞标价承包后,通过经营可以获取承包利润;另一方面,官府作为招标者,以这一竞标价转让经营权后可以尽可能地获取财政收入最大化。这就是“承扑者无破败之患,而官入之利有常而无失也”。换言之,竞标价不能太高,否则竞标承包者就很有可能不赢利,甚至亏损。另一方面,如竞标价太低,官府作为招标者无法从转让经营权中获得财政收益,同样,这种买扑承包也没必要存在。
宋代的入中法能较长久地实行一段时期,其基础也是官商双方共利双赢。如有一方不能从中获得好处,就会中止双方的平等自愿合作。入中法中政府得到的好处甚多,既通过卖茶获利。更重要的是又可通过商人解决沿边军需供给难题。而对于商人来说,则可获得较丰厚的商业利润。
相反,入中法的失败,其关键原因就是大量茶引无法兑现茶叶而贬值,使商人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商人只好退出入中法,中止与政府的合作。正如文彦博指出的:“非茶法弊,盖昔年用兵西北,调边食急,用茶偿之,其数既多,茶不售则所在委积,故虚钱多而坏法也。”
宋初以来的矿冶业,不问冶户冶炼的多寡,必须按照国家硬性规定的矿税课额缴纳。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难以探明矿藏量,如果实行课额制,很难准确保持官府与坑户、冶户之间共利双赢的合作平衡点,使双方的平等合作关系失去坚实的基础。到王安石变法期间,与召募制相结合的分成制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二八抽分制。如绍兴七年,朝廷同意“金银坑场并依熙丰法召百姓采取,自备物料烹炼,十分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许坑户自便货卖”,使官府与坑户、冶户的共利双赢找到了一个“经久可行”的平衡点。尤其对于后者来说,避免了因生产不足但课额不减而引起的折业代赔的弊端,坑户、冶户的再生产获得了一定的保证。
宋代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确立官民平等自愿合作关系时,重视以共利双赢为基础。如在出让坑冶坊场经营权时,注意根据各州买扑坊场历届课利的增减情况,酌中确定一个课利钱数额。作为本届承包的最低价。南宋政府出卖、出租官田宅时,要求立价“量度适中估价,务要公当,不致亏损公私”,并严防官吏在估产立价中营私舞弊。
(摘编自方宝璋《略论宋代政府经济管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用兵西北,商人到沿边地点入纳粮草换取茶引,但手中持有的大量茶引因无法兑现茶叶而贬值,这是入中法失败的关键原因。
B.在对酒、醋、陂塘、墟市、渡口等的税收买扑承包中,如果官府竞标价定得低,承扑者在经营过程中就不会有亏损破产的担忧。
C.王安石变法期间,实行分成制,允许坑户依法采矿、冶户自备物料冶炼,官府只抽取二分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矿业的再生产。
D.宋代的二八抽分制与召募制相结合,恢复了官府与坑户、冶户的平等合作关系,也重新找到了共利双赢“经久可行”的平衡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只有共利双赢,才有可能实现并维持平等自愿合作关系。在总结铜场兴衰原因时,耿延年也指出了这一点。
B.在买扑承包经营中,宋政府要最大限度地获取财政收益,做到“有常而无失”,就必须在转让经营权招标时确定适中的竞标价。
C.宋朝初期,政府主要考虑国家的财政收益,硬性规定缴纳矿税课额,很难保证官府和坑户、冶户的利益,也影响了宋代矿冶业的发展。
D.为了严防官吏因营私舞弊而致公私双方的利益受损,南宋政府在进行出卖、出租官田宅等经济活动时,要求估价适中,立价公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推行入中法,政府收获甚多。政府发放钞引让商人兑换茶叶,从中获利;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商人之力,解决边境军需供给难题。
B.入中法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顺利实行,是以官商共利双赢为基础。对商人而言,能够有利可图,自然不会退出入中法,中止与政府的合作。
C.二八抽分制是宋政府与矿冶业主之间的利润分成制度,它最大的优点是在课额不减的情况下,避免了因生产不足而引起的折业代赔的弊端。
D.在出让坑冶场坊经营权、核计应征数额时,宋政府重视承包商的利益,根据各州历届买扑课利的增减情况,酌定了一个适中的承包价。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杜牧对秦朝统治者掠取和挥霍珍宝财富的质问。
(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物是人非之感,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3)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苦闷。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是____,____ 。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3)《春江花月夜》中写了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的句子是____,____。
(4)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战斗必败的句子是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表白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2)《离骚》中写屈原要加高他的高高的帽子,加长他的长长的佩带,表达他依然要坚守自己,抱洁守正的句子是: , 。
(3)《沁园春 长沙》蔑视权贵的句子: 。
(4)《孔雀东南飞》中 , 。两句托物起兴,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忧愁伤感的样子。
(5)《孔雀东南飞》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君当作磐石, , , 。表现了两人对爱情的忠贞。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2)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震四海《过秦论》
(3)锄櫌棘矜,_____________,谪戍之众,____________《过秦论》
(4)故劳苦倦极,____________;疾痛惨怛,___________《屈原列传》
(5)《燕歌行》中用边塞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商隐的《锦瑟》中,直抒胸臆的同时又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书愤》中最能体现陆游诗作“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个特点,且展现了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3)_______,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渔父》)
(4)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5)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庄子《逍遥游》)
(6)渔舟唱晚,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质性自然、与俗不和的性格,是诗人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
(2)《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所见到的山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李白在《将进酒》中借曹植之酒杯来浇自己胸中之块垒的诗句是:“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适徐州赴举
苏辙
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首送别诗,此诗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天气以及友人要去的地方。
B.颔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认为友人的性格虽然冷漠但温润如玉。
C.颈联有实有虚,既实写与友人以酒饯别,又虚写与友人万里同舟的情景。
D.由诗题以及尾联可以推知,作者期待友人明年秋闱的桂榜榜上有名。
【2】有人曾评价此诗“于悲吟看出希望”,请结合诗句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德裕,字益之,一字师皋,河南人。父重荣,晋成德军节度,《五代史》有传。德裕生于真定,未期,重荣举兵败,乳母抱逃水窦中。将出,为守兵所得,执以见军校秦习,习与重荣有旧,因匿之。习先养石守琼为子,及年壮无嗣,以德裕付琼养之,因姓秦氏。习世兵家,以弓矢、狗马为事。德裕孩提即喜笔砚,遇文字辄为诵读声,诸子不之齿,习独异之。既成童,俾就学,遂博贯文史,精于《礼》《传》,嗜《西汉书》。习卒,德裕行服三年,然后还本姓。习家尽以囊装与之,凡白金万余两。德裕却之,曰:“斯秦氏之蓄,于我何有?丈夫当自树功名,以取富贵,岂屑于他人所有耶!”闻者高之。开宝二年,擢进士甲科、归州军事推官,历大理寺丞、著作佐郎。太平兴国中,知广济军。时军城新建,德裕作《军记》及《图经》三卷,优诏嘉奖。俄改太常博士。八年,通判秦州,就知州事。雍熙初,迁主客员外郎、通判广州,未行,宰相李昉言其有史才,即以本官直史馆。端拱初,改金部员外郎。淳化初,知开封县,会备三馆职,改直昭文馆。三年春,廷试贡士,德裕与史馆修撰梁周翰并为考官,上顾宰相曰:“此皆有闻之士而老于郎署,周翰狭中,德裕嗜酒,朕闻其能改矣。”遂并赐金紫。俄迁司勋员外郎。至道初德裕宽作九弦琴五弦阮颂以献上称其词采古雅至道三年转金部郎中出知睦州还判太府寺咸平五年卒年六十三德裕性介洁,以风鉴自负。王禹偁、孙何皆初游词场,德裕力为延誉。及领考试,何又其首选。然酣饮太过,故不被奖擢。有集四十卷。
(节选自《宋史·安德裕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道初/德裕常作九弦琴五弦阮颂以献上/称其词采古雅/至道三年/转金部郎中/出知睦州/还判太府寺/咸平五年卒/年六十三/
B.至道初/德裕常作九弦琴五弦阮颂以献上/称其词采古雅/至道三年/转金部郎中/出知睦州还/判太府寺/咸平五年卒/年六十三/
C.至道初/德裕常作九弦琴五弦阮颂以献/上称其词采古雅/至道三年/转金部郎中/出知睦州还/判太府寺/咸平五年卒/年六十三/
D.至道初/德裕常作九弦琴五弦阮颂以献/上称其词采古雅/至道三年/转金部郎中/出知睦州/还判太府寺/咸平五年卒/年六十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即《礼记》,又称《礼经》《仪礼》,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B.行服,意为穿孝服居丧,古代父母过世后,子女要为其居家守丧三年。
C.甲科,古代考试科目名,汉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D.金紫,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官服和佩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德裕出生官宦,却被他人收养。他父亲是后晋成德军的节度使,《五代史》有其传记;父亲举兵失败,乳母抱着他逃到水洞中,被抓后为父亲故旧秦习所收养。
B.安德裕博通文史,不喜弓矢之事。他被秦习收养之后,喜欢笔砚,被世代研究兵家之事的秦家孩子看不起,成童时学习诗书,于是博通文史,精通《礼》《传》。
C.安德裕孝顺轻财,受到人们赞赏。他在秦习去世后,为之行服三年,然后恢复本姓,秦家给他的一万多两白银他推辞不要,认为大丈夫应建功立业,受到人们赞赏。
D.安德裕心胸狭窄,却能知错就改。淳化三年廷试贡士,他和史馆修撰梁周翰一起担任考官,皇帝对宰相说:“德裕心胸狭窄,周翰嗜好喝酒,听说他们都改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出,为守兵所得,执以见军校秦习,习与重荣有旧,因匿之。
(2)德裕性介洁,以风鉴自负。王禹偁、孙何皆初游词场,德裕力为延誉。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习总书记最近在讲话中曾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名言:“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这句话,对我们青年人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启示:认识责任,是成人的前提条件;承担责任,才能真正成人。
请围绕“成人与责任”这一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