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前六句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的方式,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B.词人面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感慨“不堪回首”的故国往事,于绝望中追问和思考宇宙人生,以乐景写哀情,虚实结合,实写过去的景况,虚写眼前的景物。
C.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
游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D.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2、下列诗句反映的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③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④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④①③② D. ④①②③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准确把握重点、关键、支撑、目标等工作着力点,才能做到整体谋划、全面推动、取得实效。
在选题策划上,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要突出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的主体地位。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创造了无数波澜壮阔的伟大奇迹,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广大读者迫切希望能够读到更多深刻反映新时代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的优秀文学作品。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强调聚焦新时代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就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文学出版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通过优化选题结构、规划选题重点,突出新时代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在选题计划中的占比和分量。同时,倡导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与多样化题材精品生产相互促进,目的在于以选题内容的丰富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长期以来,文学出版一直存在数量与质量的结构性矛盾,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作品大行其道,脱离现实、无病呻吟的作品比比皆是,反之,称得上“高峰”的精品却如凤毛麟角。如何提升文学出版的品质,如何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成为长期困扰出版界的一个难题。为人民奉献有正能量、有感染力,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学精品,对文学出版来说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对那些可出可不出的作品坚决不出,杜绝无效产出;对那些只有市场效益而内容有害的作品坚决不出,决不能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而对那些基础好的作品,则要本着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与作者一道精心打磨,久久为功,将“璞玉浑金”铸造成为文学精品。
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的支撑点,是实现全媒体条件下的文学创作与多介质传播的深度融合。文学出版基于媒介技术的支持,推动出版流程重塑再造、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转型升级,不同媒介通过内容、渠道、平台、终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文学精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被制作成有声书、电子书,可以促成文学IP运营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读者多样化文化需求,依托新技术、新媒介和新商业模式,为作家与公众搭建起思想与艺术互通的平台,聚合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最大程度地发掘文学作品的内容资源优势,传播知识、引领精神、启迪审美。
文学出版属于大众出版,其商业属性相对来说表现得更明显一些。但是,如果一味重市场需求、轻价值引领,重故事情节、轻文化底蕴,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则会导致文学的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最终将失去读者和市场。文学出版要倡导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把效益提升作为目标,则意味着文学出版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学精品必然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而且具有长远性。同时,这些作品的多介质传播所衍生出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将进一步促成效益提升这一目标的实现。
(摘编自路英勇《紧紧抓住推出“文学精品”这个关键》)
材料二:
优质原创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恰犹如科技创新一样,需要时间与精力的大投入,如果将这些量化为经济计量也同样是一次大投入。但这种投入无疑是值得的。它一方面为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精品,同时也是在为文化企业提供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且降低了在复制、生产、传播和衍生开发等后续价值延伸增值过程中的成本,这种产业链越长,优质原创文学作品无形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就越充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就越强。
尽管理论上如此,但由于当下种种复杂的因素,一些优质原创力在一定时间内未必完全能够释放出它本该产生的强大文化影响力及经济效益等现象也并不鲜见。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美成在久。相关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一定要保有足够的耐心,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与业绩观,充分尊重艺术生产规律。坚持以强原创为基石。一方面,在各种资源配置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应旗帜鲜明地围绕着原创力坚持党和国家的标准与尺度,大力扶持、表彰和奖掖原创,尤其是现实题材的文学原创,在全社会倡导与培养尊重原创、呵护原创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事前审核和事后监管等多种手段,抑制低端重复出版现象,比如明确规定中外文学名著单位的专业出版资质与门槛,对校勘者、译者和责任编辑等相关人员的相关资质与能力进行基本审核等。
(摘编自潘凯雄《强原创:文学创作与文学出版永恒的主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准确把握重点、支撑等工作着力点,才能在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时做到整体谋划、全面推动、取得实效。
B.文学出版一直存在着数量与质量的结构性矛盾,出版界需要提升文学出版的品质,为人民奉献真正的文学精品。
C.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要把效益提升作为目标,文学出版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适当考虑社会效益。
D.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创作和传播优质原创文学作品,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来说都是值得的。
【2】根据材料丙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选题策划上,为了丰富选题内容,尽可能地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应使多样化题材精品生产与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地位相当。
B.基于媒介技术的支持,文学IP经营的经济效益能实现最大化,如文学作品可以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被制作成有声书、电子书等。
C.文学出版如果一味重视市场需求和故事情节,忽视社会效益,就有可能会导致文学的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最终将失去读者和市场。
D.因为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所以一些优质原创文学在一定时间内未必完全能够释放出它本该产生的强大文化影响力及经济效益。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美成在久”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曹禺从1930年起几经揣摩构思,又用半年的时间全心写作,终于在1933年完成了《雷雨》。
B.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子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
C.1942年在重庆,仅用时十天,郭沫若就完成了五幕历史话剧《屈原》的创作。
D.从1975年开始构思、准备,直到1988年5月,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4】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称得上文学精品?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请从作家、出版企业和出版管理部门的角度,谈谈如何推动文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以轮毂、器皿和屋室为例,说明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______,______。”(《〈老子〉四章》)
(2)孔子认为,要使人民有羞耻之心,而且有错误会自觉改过,就要“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3)成语“文质彬彬”来自于《论语》,一个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人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论述文与质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4)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及一个不如自己的人怎么去做,孔子教诲我们,“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通过摹写行人的动作神情来表现山势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用对比手法描写昭君“识”与“归”的悲惨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多次写到月亮而作用各不相同:描写月色,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是“__________”;而“__________”则浓缩了琵琶女的卖唱人生,感慨时光白白消磨。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种树郭橐驼》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时候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于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2)《石钟山记》一文,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____,____”来否定唐代李渤对石钟山名字来历的看法。
(3)《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精神的两句诗是:“___?___。”
(4)在《客至》中,杜甫盛情招待崔明府,频频劝饮,但是“____,____”,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5)《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6)古人常用鸥鸟、渔夫表隐居之意,在本册古诗文中,借鸥鸟、渔夫表达归隐之意,比如:“____,____。”
7、名句名篇默写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极尽上下浑成之美。
(2)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家国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
(2)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4)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_____________________,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5)王于兴师,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子偕作。(《无衣》)
(6)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②,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③。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③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这里借指敌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承接首联,描写生动,仿佛可看到赵都督率领大军行进的情形,其中“鸣”字写出了威势,“出”字点明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
C.尾联以“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是写赵都督,更是写自己,表达了改变自身现状的想法。
D.这首诗与王维以往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不同,呈现笔力雄大、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zōu,邹)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hé)。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 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 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额头)似尧,其项类皋陶(gāo yáo),其肩类子产,然自要(通“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锄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
B.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
C.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
D.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B.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河图洛书是汉族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
C. 凤凰、麒麟都是传说的动物,与龙、乌龟一起被誉为祥瑞四灵。此外,四灵也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说。
D. 城郭,最初城指外城的墙,郭指内城的墙,后来指外城和内城,也泛指城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与南宫敬叔一起去周请教礼的问题。据说拜访了老子,老子在临别前送给他们几句赠言,孔子受用很深,回到鲁国后,来向他学习的弟子立即多起来。
B. 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失散了。郑国人称孔子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像一条丧家狗。
C. 楚国的狂人接舆有一天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现在从政的人都是很危险的,孔子下车想和他谈谈,但他却快步走开了。
D.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春天,给叔孙氏驾车的子锄猎获了一头怪兽,大家认为不祥,孔子说那是麒麟。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
(2)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流行一个词——佛系。简单来说就是看淡一切,不动怒、不吵架。“佛系”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表达一种“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心态”。佛系工作、佛系购物、佛系健身、佛系打车、佛系养娃……仿佛生活中的任何事都能与佛系挂钩。
有人说佛系代表了一种低欲望态度,是一种平和人生;也有人说事事佛系,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