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广东阳江高三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以抒情为主。

    B.古人纪年中,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乙已岁十一月”中的“乙已”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

    C.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即指八月。

    D.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此外,代表隐士住处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怀旧固然美丽,然而时过境迁,《葫芦兄弟》的导演也应与时俱进,结合如今观众的口味将其进行改动,以适应观众市场的需要。

    B. 脱贫梦,中国梦。干部搭好台,贫困户唱好戏,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必须树立新理念,不能越俎代庖,事事代劳。

    C. 朴实的莫言在公众场合表现出的谦逊赢得了大众对他的敬重。他的微博中,满是热心粉丝的溢美之词

    D. 近年来,随着“微信”这种能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软件被广泛应用,曾是“香饽饽”的综合服务软件“飞信”已成明日黄花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叶雨婷《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

    材料二: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的更多是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日前,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5G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华为的“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以及120位化学家。近年,华为从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奠定了重要基础。日前,科技部联合教育部等部委还专门出台了加强数学科学研究的专门文件,目的也在此。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正因为此,入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

    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

    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也正是基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和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90余所高校数量相比,显然有大幅缩减。但作为一项重大改革的起步阶段,从小范围开始试点是非常积极稳妥的,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为国选材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摘编自中国教育部官网,陈志文《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材料三:

    11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强基计划。这也意味着本轮以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减负、新高考改革这一首一尾相向而行、共同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完成了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更为清晰,导向更为明确。

    其政策要点有三:一是从2020年起,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彻底终结。二是业已探索多年的综合评价录取方式得以保留,但在细节流程上做了重大调整。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

    应该说,改革走到这一步是漫长教育链条传导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逻辑自身的演进使然。大学怎么招生,说到底还是指挥棒,小学、初高中的教育改革结果,还是要落实在高招中。上游搞素质教育,就要减少耗费在题海战术中的低水平重复性劳动。中游的高中阶段,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为每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情况画像。那么,在下游的大学招生和录取环节有所呼应,建立配套的制度支撑,显然是有必要的。

    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是十余年来在大学招生改革探索的两条路径。应当承认,两个探索方向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像文件所说的出现了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这些偏向需要纠正。

    如何泼掉洗澡水的同时保住孩子?在教育部本轮出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合法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其实是一次再平衡

    取消自主招生,不是倒退,在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发展,在素质教育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后,再以招录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反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梗阻。

    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改革成果。

    (摘编自澎湃新闻,《强基计划:用改革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强基计划取代了原先的高校自主招生,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B.材料三认为“强基计划”是本轮教育综合改革所完成的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分析角度与材料二非常相似。

    C.材料二在材料一基础上,分析了“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区别,指出“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完全不同。

    D.“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首先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

    【2】下列说法中,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强基计划”是在自主招生工作经验和综合评价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探索与尝试。

    B.“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C.“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

    D.“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笔试、面试,增强选才的科学性。

    【3】“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尽管房子不大,但对着窗户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很大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3)《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强调君子内在修养和外在修饰不能偏废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往往被用以阐释文艺学上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关系。

    (2)《老子》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中,提出人人都要修养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中指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论语·里仁》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突出秋日特征,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

    (1)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3)吴楚东南坼,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4)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5)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这种情况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这样表述:雁阵惊寒,________

    (6)《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借孤松咏怀,抒发自己卓然独立而坚贞的气节的句子是: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根本”的道理;而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处境下,人往往会想起自己的父母。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读书乐·春

    翁森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注】①翁森:宋末元初人,宋亡,他拒绝出仕,隐居乡野,以教书为业,从学者先后达800余人。元废科举,学风日下,先生以儒学教化多里,历经多年,耕读之风又“彬彬称盛”。②舞雩(yú):寺,古代求雨的祭礼。祭天求雨之处,有树有坛,雩祭时有歌舞,故称舞雩。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劝学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景情并茂。全诗意境明丽清新、语言质朴无华,蕴含着无限书香雅趣。

    B.首联诗人笔下的人物浴着风,嗅着花,时走时吟,兴致盎然。这情景与“风乎舞雩,咏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颔联的“落花”是忧愁的代名词,诗人虽然认为读书快乐,但内心深处潜藏着感慨身世与担忧国事的不平之情。

    D.尾联照应首联,使诗歌结构完整。诗人放眼望去,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而烘托出读书琅琅的欢乐场面。

    【2】本诗是如何表现读书之乐的?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昭,字潜夫。明宗践祚,优诏褒美,都官员外郎。时皇子竞尚奢侈,昭疏谏曰:帝王之子,长于深宫,安于逸乐,纷华之玩,丝竹之音,日接于耳目,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傥非天资英敏,识本清明,以此荡心,焉能无惑。苟不豫为教道,何以置之盘牙?臣见先帝时,皇子、皇弟尽喜无稽玩物之言,厌闻致治经邦之论,入则务饰姬姜,出则广增仆马;亲宾满坐,食客盈门,箴规者少,谐谑者多。以此而欲托以主治,不亦难乎?臣请诸皇子各置师傅,陛下令皇子屈身师事之,讲论道德。使一日之中,止记一事,一岁之内,所记渐多。每月终,令师傅具录闻奏。或皇子上谒之时,陛下更令侍臣面问,十中得五,为益良多,博识安危之理,深知成败之由。臣又闻古之人君,即位而封太子、拜诸王,究其所由,盖有深旨。使庶不乱嫡,疏不间亲,礼秩有常,邪慝不作。臣请诸皇子于恩泽赐与之间婚姻省侍之际依嫡庶而为礼秩据亲疏而定节文示以等威绝其徼幸保宗之道莫大于斯明宗览疏而不用。

    长兴二年,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明宗方务听纳,昭复上疏曰:臣闻‘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者,先儒之丕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者,前经之至戒。究观列辟,莫不以骄矜怠惰,有亏盛德。恭惟太宗贞观之初,玄宗开元之际,焦劳庶政,以致太平。及国富兵消,年高志逸,乃忽守约之道,或贻执简之讥。陛下以慈俭化天下,以礼法检臣邻,绌奸邪之党,延正直之论,务遵纯俭,以节浮费,信赏必罚,至公无私。其创业垂统之基,如贞观、开元之始,然陛下有始有终,无荒无怠。明宗览之称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诸皇子于恩泽/赐与之间/婚姻省侍之际/依嫡庶而为/礼秩据亲疏而定/节文示以等威/绝其徼幸/保宗之道/莫大于斯/

    B.臣请诸皇子于恩泽赐与之间/婚姻省侍之际/依嫡庶而为礼秩/据亲疏而定节文/示以等威/绝其徼幸/保宗之道/莫大于斯/

    C.臣请诸皇子于恩泽赐与之间/婚姻省侍之际/依嫡庶而为/礼秩据亲疏而定/节文示以等威/绝其徼/幸保宗之道/莫大于斯/

    D.臣请诸皇子于恩泽/赐与之间/婚姻省侍之际/依嫡庶而为礼秩/据亲疏而定节文/示以等威/绝其徼/幸保宗之道/莫大于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这样的用语现象有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等等。

    B.迁:即改官,古代大多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文中张昭“迁都官员外郎”是指升职。

    C.常平仓: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设置的粮仓,即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粮食以稳定粮价。

    D.太宗:古代帝王、诸侯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号。“太宗”即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当时皇子们争相崇尚奢侈的情况,张昭认为帝王子孙因生长在深宫中,安于享乐,所以很容易产生骄纵。

    B.张昭建议皇上给皇子们延请老师教导,是因为皇子们玩物丧志,只关心国家治理方面的言论,而不重视实践。

    C.为了避免因为皇位继承而引发的流血冲突,张昭建议唐明宗册封太子、任命诸侯,严格把握嫡庶亲疏的界限。

    D.张昭以唐太宗和唐玄宗忧国忧民的例子,劝谏明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严格遵守礼法,做事要有始有终。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请诸皇子各置师傅,陛下令皇子屈身师事之,讲论道德。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5】张昭认为怎样才能制止皇子的竞相奢靡之风,请加以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一生奉献,将自身力量融入国之强盛;呕心沥血,用智慧信念铸就大国重器。科学家是国之脊梁,钱学森、袁隆平、钟南山……他们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坚守最初的梦想,毅然奔赴星辰大海的征程。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曾经,他们也是你们;未来,你们也会是他们。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